第08版:商都评论 上一版3
资管新时代 严监管还要优供给
离婚冷静期落地一年 需正视新问题新趋势
迎腊八 程硕 作
智能客服满意度不佳 企业不能“装聋作哑”
“实习生”获赔20万 司法给雇主上了一课
互联网算法推荐新规 给大数据杀熟套上缰绳
回家过年 何必“衣锦还乡”
与其“一桌难求” 不如把年夜饭“请回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回家过年 何必“衣锦还乡”

临近春节,随着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村庄又将热闹起来。鞭炮喧嚣中,积攒了近一年的各种宴席将会迅速成为农村生活的主旋律。然而,农村的沉重人情,甚至直接催生了所谓的“躲年族”——不少人为了少给点随礼少花点钱,而选择躲在外面不回家过年。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曾经对全国31个省份、273个村庄、3829家农户家庭开展了调查研究,发现一些农村人情消费支出近年来增长较快,农村地区铺张浪费、炫耀攀比等人情消费现象屡见不鲜,农民仍陷入种类繁多的人情消费怪圈。安徽省阜阳市一农户反映:“现在农村过年办喜事特别多,要是一年没挣到什么钱,都不敢回家过年。”

于是,专家得出一种结论,之所以出现了“躲年族”是被农村的人情负担所逼迫的。因此呼吁:破除农村人情礼节的怪圈,倡导农村移风易俗,让“躲年族”不必因为担心过年的人情礼节太重而不敢回家过年。

同时,我们也要从另一个方面看问题。其实,“躲年族”的出现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要“衣锦还乡”。恰恰是“衣锦还乡”的心理导致了“躲年族”的出现。表面上看是担心“负担过重”,本质上要的还是“虚假面子”,感到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这种攀比心理,是需要关注的。

比如,一些人不愿意回家过年,是因为感到自己赚钱不多、没有风光,人家是开着宝马回家的,自己是坐着汽车回家的。人家手里拿着的是上万元的手机,自己手里拿着的是几千元的手机。人家身上穿着的是名牌衣服,自己身上穿的却是地摊货。正是因为感到“自己没有面子”才成为“躲年族”。

前几年看过不少类似的报道:某地一名在外地打工者,回家过年的时候为了“有面子”不仅租赁了一辆宝马,还租赁了“漂亮的女秘书”;某地一名打工者回家的时候是珠光宝气,浑身奢侈品,而这些都是“分期付款买来的”。

当然,农村过年礼尚往来的负担需要纾解。可是,话又说回来,这些人情礼节也都是“自愿的”并非“强迫的”,你可以参与也可以不参与,你可以“多拿钱”也可以“少拿钱”,不是“非参与不可的”,不是“非多拿不可的”,关键还在自己是不是要“假面子”!

回家过年是享受团圆的,没有几个人会在意你“混得好不好”,只是自己的“衣锦还乡”累了自己而已。回家过年,何必“衣锦还乡”?人情礼节重需要打破,但虚假面子也需要撕下来。 郝冬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