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刘传俊 小区内麦冬苗圃里的残雪消融了,身边的草木、花枝饮足了雪的乳汁开始萌动、孕蕾。浅笑走来的春,用欢快的脚步,将那方荷塘里莹莹的冰踩碎了,小鱼儿浮上清澈的水面,呼吸着春的气息,摇头摆尾,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眼前所见,不恰好印证了许倬云先生在所著的《中国文化的精神》这本书里提到的,中国古人有一个“九九消寒帖”吗?大概在冬至这一天,各家大人都会给孩子准备一幅双钩描红书法字帖:“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小孩子从这一天开始,就要按照这九个字的顺序,每天早上在字帖上描一笔,等到九九八十一天以后,这几个字全部描完,春天也就来临了。 我从未描过“消寒帖”,也不曾看到小孩子描摹过,但我真切看到立了春,春姑娘便走出闺房迈着轻盈的脚步上路了,她扭扭捏捏,含羞欲笑,一脸腼腆的表情,像一个夷愉的精灵到处传播春的消息。她的身姿,随时随处皆能看到。不管她来到哪里,哪里都充盈着蓬蓬勃勃的生机,就散发沁人心脾的清香。 那段哗哗流淌的金水河两岸,垂柳打了个先锋,甩出了鹅黄细长的头发。远观,如一道起了皱褶的微黄帷幕,有规矩地拉扯开来;近看,似一个个婀娜多姿的少女,在春天的温暖里轻歌曼舞。偶有一两棵桑树的芽尖冒了出来,翠生生、水灵灵的,绿得鲜嫩,绿得逼眼,绿得喜人。步行道右侧枯黄了一冬的草坪泛出了青色,草们躺了一冬的土地复活了,草们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饱吮雪水中丰富的养分,伸伸懒腰,打一个哈欠,倔强地把头伸出了地面,向上一个劲儿地生长,充满了无限生机和活力。草坪中部屹立着太湖石拼凑的假山,假山东边一溜儿青青的小草挤挤挨挨,探头探脑,叶片上还挂有几颗晶莹剔透的露珠,闪闪发光,笑迎旭日。 健身场地上,小孩子在像母亲的手轻轻抚摸的阳光下欢笑着、奔跑着,女士们则将大红、粉红、镶了绿边的木兰扇舞得唰唰响。无论单扇还是双扇,扇扇套路生姿添彩。坐在连椅上享受阳光恩赐的一双老夫妻,舒展开脸上的皱纹,会心地笑了。 人们因春天的降临而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思绪万千;大地因春天的到来而鹅黄嫩柳,姹紫嫣红,清香扑鼻。 有着剪刀似尾巴美誉的小燕子,栉风沐雨、穿山越岭从南方飞回来了,在村庄里叽叽喳喳找着老巢,重逢在往年的屋檐下、房梁处,向放学归来的儿童炫耀春天的绮丽与俊俏、春风的轻柔与细腻、春光的明媚与和暖。 喜欢相聚热闹的蝴蝶、蜻蜓、蜜蜂,在百花丛中心情愉悦地忙来忙去,从早到晚,一趟赶一趟盘绕不停。黄莺、布谷等鸟类,因春天给予了亲昵拥抱,接受了春风温柔抚慰,羽毛更为光鲜,歌喉更为美丽,歌声更为婉转悠长。 迤逦的山道上响起了异样的声音,那是春风拂过大地的声音,是春天邀请人们走出室外去踏青的声音。山道边蓝的、紫的、粉的、红的碎花花点缀在杂草间、石头旁,如同一双双好奇的眼睛,不知疲倦地眨来眨去。三五成群的少男少女结伴而往,兴高采烈,欢呼雀跃,撒一路笑语欢歌,心情驿动而激荡,满盈着对春天的憧憬。远方,原先还是光秃秃的一座座连绵的山头,这时悄悄地披上了一件件鲜嫩的绿色外衣。山下那条淙淙流动的小溪,愈发秀丽湍急起来。掬几捧微温的溪水,洗去一脸疲惫,滋润久渴的心田,醒目地观赏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青青翠翠的生命繁华画卷,将盎然的春意叠进心里。 春风犹如春姑娘的使者,登山渡水带来了各种色彩装扮整个世界。染红了左邻庭院里桃花的腮帮,染白了右舍墙角几棵梨花的脸颊,染黄了地沟边扭动着身躯迎春的发辫儿,染绿了纵横交错的田埂,更将田埂框住的麦田染得油绿油绿。油绿间夹杂一些黄黄的松软的坑地里,闪现着来回忙碌的身影,男的用锄头挖出小土坑,女的将早红薯芽儿栽了进去,再培上农家肥,娃娃们又是浇水,又是封根,平地上鼓起了一垄垄希望。那块目不转睛的油菜,绽放出了一脸灿烂。 翻开春的扉页,迎着野花野草,听着春的脚步声,放眼田园深处,一群花枝招展的少年将缀着衣襟的风筝放飞在蔚蓝的天空中,也放飞着喜悦,放飞着欢乐。他们一起奔跑着,如同田野里所有的生命,都咯咯咯地在酣笑,在乐此不疲地腾挪起跳。 油然从垂柳的枝条上采下一片嫩生生的叶片衔着,满嘴都是丰盈的春的滋味。再拧一支柳笛铆足劲儿吹奏,一声声“吱哇吱哇”,缭缭绕绕,那是绿草的清香,那是花朵的芬芳,那是如诗如画的遐想……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