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新区智能传感器 产业规模达150亿元
上街区出台十条激励措施助企增效
中牟县启动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先行县创建行动
春耕进行时 专家早指导
用好“学习强国”平台 开启集体学习新模式
技术送下乡 田间开讲堂
打造“邻里中心” 营造“温馨之家”
小餐桌彰显“大文明”
他们为孩子种下一粒“红色的种子”
书法名家走进公益课堂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高新区智能传感器 产业规模达150亿元

本报讯(记者 刘地 通讯员 冯禄)区内传感器相关企业由2018年的732家发展到3011家,产业规模由50亿元壮大至150亿元,年均增长45%;具备了气体、气象、农业、环境检测等多门类传感器产业链及批量生产能力……记者昨日从高新区创新发展局获悉,经过3年多的发展,高新区智能传感器呈现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发展后劲持续增强、行业影响力持续提升、品牌效应持续溢出的发展态势。

据了解,近年来,郑州高新区抢抓智能传感器产业迎风口、前景好的发展机遇,加强与国家和省级层面的对接,坚持“系统性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市场化配置创新创业资源”工作理念,以规划引领、政策支撑为统揽,以产会融合、链式招商为抓手,以强化创新、补齐短板为支撑,以场景赋能、产销对接为牵引,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迅速。

特别是在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设方面,高新区面向全国公开招标,委托工信部下属赛迪研究院编制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一谷多点”产业布局,推动了智能传感器产业向规模化、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同时,总投资60亿元建设传感谷启动区项目,打造智能传感谷发展先行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引领区、创新科技转化发布示范区、智能传感应用共享体验区,确保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高标准起步。

基于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和优惠的产业政策,高新区连续三届成功举办世界传感器大会,逐步实现“以会助产、以产兴会、产会融合、相得益彰”的黏合、催化、共生作用。三届传感器大会累计签约项目35个,协议总金额合计超过275.78亿元,涉及中国电子、卡斯柯信号、紫光股份、哈工大机器人、深圳昊博、罗克韦尔等业界头部企业和知名高校院所,涵盖气体传感、压力传感等多个领域,使高新区智能传感器产业竞争力、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