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共赴春光 聚焦2022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加大对河南高等教育扶持力度
组建国家种业实验室迫在眉睫
求真务实 尽职尽责
深入讨论 集思广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国政协委员宋纯鹏:
组建国家种业实验室迫在眉睫

“谋划建设国家种业实验室,是解决我国农业领域‘卡脖子’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的战略选择,迫在眉睫。”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提交了《关于在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布局创建“国家种业实验室”的建议》等提案。

组建国家种业创新战略科技力量 从源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源安全决定着国家粮食安全,国际上50%~60%的粮食单产增长依靠品种。宋纯鹏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在一些品种、环节和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和弱项,一些领域育种创新特别是基础原始创新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

宋纯鹏介绍,在一些发达国家,种业已进入“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的育种“4.0时代”。我国仍处在以杂交选育和分子技术辅助选育为主的“2.0时代”至“3.0时代”之间,在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全基因组选择、分子设计和人工智能育种等新兴交叉领域,技术研发方面短板明显。

“组建国家种业创新战略科技力量,对实现种业科技自强自立、解决种源要害、打赢种业翻身仗、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意义重大。”宋纯鹏表示,国家实验室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科技力量,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基础研究、竞争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产生具有原始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成果,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科技支撑,为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出突出贡献,也是我国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重要载体。

依托粮食核心产区布局国家种业实验室 河南具备创建条件

“谋划建设国家种业实验室,是解决我国农业领域‘卡脖子’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的战略选择,迫在眉睫。”宋纯鹏建议,国家应依托粮食核心产区的产业优势、种业科技优势和平台优势,率先组建国家种业实验室,布局重大课题和产业发展。同时充分考虑不同粮食核心产区需求,建设不同农业区域的分中心或基地。

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注重源头创新。建议瞄准生物学重大科学问题,聚集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和分子设计、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和遗传育种等学科的技术,以农业原始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体,以重大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为重点,提高生命科学与技术、高技术研究与发展等综合研究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能力,真正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强化统筹能力,创新体制机制。建议借鉴国外成熟的国家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将吸引、聚集和培养国际一流农业、生命、信息和人工智能等相关人才作为重要任务,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千方百计吸引和选拔一流人才,促进我国种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宋纯鹏介绍,目前河南、湖北、海南等地方政府先后筹建了相应的种业实验室,在小麦、水稻、玉米等重要粮食作物上开展了深入研究。以河南为例,作为我国粮食核心产区,河南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是全国制种大省,先后布局了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显示了明显的平台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具备创建国家种业实验室的基础条件。

扩大“省部共建”高校规模 推动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宋纯鹏还提交了关于“教育公平”的提案,建议释放政策空间,加大对地方高校支持力度,破解地方高校发展困境,推动地方高校提升办学水平。

“地方高校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全国90%以上的大学属于地方高校,承担着全国94%左右的大学生培养任务。”宋纯鹏坦言,受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限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区位等因素的影响,与中央部属院校相比,地方高校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受限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也是地方高校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所在。

对此,宋纯鹏建议,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当前地方高校发展现状,研制出台专门的政策规划,出台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政策举措。打破“一省一校”政策限制,充分考虑不同省份在人口总量、高教规模、经济体量等方面的因素,在中西部教育大省、人口大省布局更多的“部省合建”高校,支持其快速发展,并带动本区域高等教育的整体提升。

郑州全媒体记者 张竞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