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共赴春光 聚焦2022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产教融合 力促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汇聚合力 夯实美好生活健康之基
“互联网+” 为中医药发展赋能
完善弹性退休制度 让职工有更多选择
加快编制《黄河流域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规划》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国政协委员花亚伟:
汇聚合力 夯实美好生活健康之基

医疗健康是每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今年,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河南省委专职副主委花亚伟持续关注的是老百姓看病就医的难点和堵点。

加快建立我国癌症早期筛查体系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逐步提高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防治服务保障水平,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

“癌症的早筛、早诊、早治,是全世界公认的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路径,也是最经济和最有效的健康策略。由于受筛查方案不够完善、群众主动筛查意识缺乏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癌症早筛工程仍存诸多障碍。”花亚伟认为,建设适合我国国情、规范长效的癌症早期筛查体系迫在眉睫。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资料显示,八成以上的肺癌、乳腺癌、肝癌、肠癌等常见肿瘤患者就诊时大多数处于中晚期,不仅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而且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医疗费用负担。

围绕落实“健康中国2030”中的癌症行动计划,基本实现癌症高危人群定期参加防癌体检的目标,彻底改变目前“找不到、筛不准、管不好”的现状。花亚伟建议,国家卫健委加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癌症早期筛查体系和针对特定癌种的整体防控体系。发挥国家癌症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典型引领作用,各地也可结合当地癌谱特点,选择2~3个癌种开展筛查,特别是针对肺癌、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肝癌等常见癌种的筛查,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特定癌种早筛指南和防控体系。同时,以每年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健康日等活动为抓手,联动各部门、各医院、各大媒体以及专业的早筛科普平台,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升群众加强自我健康管理、主动防癌筛查意识,通过“问卷+评估”找出高危人群,开展临床筛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实现对重点人群精准筛查。

大力推进筛查技术和应用科学研究

“传统的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筛查等存在明显局限,要加大运用如AI、生物和医学科技融合等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尽最大可能压缩单癌筛查费用,提高癌症筛查的普适性和可及性。”花亚伟认为,要把早筛工程作为大健康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政府的引导和监管下,引入更多的相关企业和平台参与运营,形成一个从防癌体检、健康促进到健康管理产业链条,动员多元社会主体、多种社会资本介入,汇聚合力加以推进。

“加强医疗服务体系供给侧改革,提高基层筛查能力,也是重中之重。”花亚伟说,应积极推进区域内医疗资源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切实解决基层影像医师等肿瘤诊断人才队伍力量不足,癌症医疗服务能力、预防保健水平和疑难危重症救治能力不高,大力提升筛查诊断水平、加强早筛流程管理,提高早筛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花亚伟建议,一方面要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开展早筛及规范化医疗服务能力培训,提高包括早筛在内癌症诊疗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医疗+互联网,通过智慧远程医疗有效解决基层高水平影像医师匮乏、阅片精准度不足等问题,提升癌症早筛可及性和临床有效性。

在完善相关政策配套支持方面,花亚伟还建议,加快癌症早筛类创新医疗器械和检测产品的审评审批认证,将癌症早筛项目和产品纳入医保或商业保险支付目录,特别是把高危人群每年定期参加的防癌筛查纳入门诊医保支付范围,让更多群众筛得上、筛得起,提高早诊早治率。同时,国家癌症中心要加大对筛查工作的指导,推动筛查数据互联互通、便捷共享,形成规范化、长效化的癌症筛查协作体系。

不断完善老年脑健康管理体系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极为严峻的挑战。

“老年人脑生理问题有认知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睡眠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精神情绪障碍、脑卒中、脑梗等,致死致残率高,早期预防干预和治疗对于提高其生命质量有重要的意义。”花亚伟介绍说,从目前开展的15个省(区、市)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试点情况来看,通过宣传、培训和赋能训练可以起到延缓失能失智发展进程,但仍存在社会大众对老年脑健康接受程度不足、脑健康评估和风险筛查工具推广性差、脑健康评估医疗机构不健全、脑健康管理体系尚未完善等问题。

为此,花亚伟建议,国家卫健委要联合相关部门制定老年痴呆、帕金森病、脑卒中和抑郁等脑疾病的早期评估及诊疗管理指南与标准,建立老年脑疾病远期追踪及分级管理体系,全面开展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健康教育和综合干预。鼓励开展多学科联合的老年脑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学客观的脑健康早期评估系统,并建立老年脑健康大数据平台。在把老年综合评估和照护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的基础上,科学制定规范照护标准、支持政策,建立健全照护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照护技术水平,重点照护服务重度老年痴呆症的患者,提高其生活质量。

郑州全媒体记者 赵文静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