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商都论坛 上一版3
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质进位谋良策献智慧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质进位” 专家谈
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质进位谋良策献智慧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及郑州的重要指示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更好落实省委书记楼阳生对郑州提出的“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的要求,创新理论工作形式,优化服务中心工作手段,搭建专家学者服务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助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郑州日报决定联合开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质进位”专家谈活动。活动以“建言献策,助推国家中心城市提质进位”为主题,开展针对性、应用性、前瞻性对策研究,全力开局破题,奋力高台起势,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质进位提供智力支持。来稿将陆续刊发,今天刊发三位专家的建议,以飨读者。后续来稿请发送至活动办公室(市社科联学会部) 。

邮箱:380342165@qq.com,联系电话:67186793

郑州加快发展枢纽经济正当其时

仝新顺

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50%的财富集中在交通枢纽发达的城市,全球依靠交通枢纽发展起来的国际大都市有30多座。郑州市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发展枢纽经济正当其时。“十四五”期间,郑州需要抢抓枢纽经济发展机遇,实现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胜势转化,继续扩大以通道枢纽为基础的对外开放,注重枢纽能级提升,聚焦物流提质增效,培育枢纽偏好型产业,将郑州打造成为我省枢纽经济发展核心动力源。

目前,郑州的枢纽经济虽已走在中部地区前列,但其发展规划仍不够系统,其产业规模较小、层次不高、功能雷同,对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和带动力度不够,特别是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化的体制机制不完善。

“十四五”期间,以河南跨境电商“网上丝绸之路”的天时为依托,以“郑州航空港空中丝绸之路”“郑州陆港陆上丝绸之路”的地利为支撑,以辐射中国人口最密集的高铁2小时经济圈消费市场的人和为动力,郑州枢纽经济发展将成为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有力支撑。

目前,郑州应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其主要任务是:

一、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交通枢纽建设条件是枢纽经济发展的关键,只有提高交通枢纽的承载能力,才能增强枢纽经济的发展动力。

1.加大交通枢纽的基础设施建设。(1)巩固郑州国际铁路枢纽地位,加快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多式联运发展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推进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建设,强化铁路枢纽集散功能,助推郑州国际陆港运贸一体化发展。(2)提高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能级。鼓励吸引大型航空物流企业通过新郑国际机场进行货运中转,对内培育壮大地方航空公司,对外注重引进基地航空公司和大型货运代理企业,建设空地中转中心。(3)建设全球国际邮政速递枢纽。在郑州开展班列运邮试点,加强与周边省市邮政速递枢纽的联动发展,打造郑州空邮处理中心,建设国家核心邮政枢纽集散港。(4)继续推进信息通信枢纽建设。重视依托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型科学技术,打造大数据信息集群,加快“中原智谷”建设,对轨道交通、公路、航空、港口等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升级,构建和完善智能交通运输体系,推进感知、通信、处理等设施与交通基础设施的协调建设。

2.积极培育流量经济要素平台。《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的发布,将引领经济建设进入新时期。为发展枢纽经济,(1)郑州应以着力促进资源要素和产业集聚,依托特色产业、创新产业、文化旅游、生态经济等产业基础,建设通道经济带,大力发展枢纽偏好性产业,拓展枢纽经济辐射范围。(2)依托太郑合、京港澳、济郑渝、新亚欧大陆桥等综合运输通道,充分发挥郑州作为枢纽城市的集聚效应和带动作用,加强与京津冀、粤港澳的产业合作,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提升枢纽城市辐射联动发展能力,加快建设新的通道经济带。

3.构筑枢纽偏好型产业。(1)郑州应以自身的交通区位、要素禀赋和发展条件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依托新郑国际机场发展航空维修、航空制造、电子信息等航空偏好型产业。(2)紧抓郑州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发展机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增强供应链与产业链上下游的相互渗透和紧密联系,大力发展航空经济、高铁经济、陆港经济,形成以枢纽偏好型产业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助力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3)郑州要注重转变传统商业流通和运输物流的运营模式,拓展交易、结算、金融等现代服务功能,延长商贸活动价值链。(4)在电商经济发展方面,可以借助郑州网上跨境电商信息枢纽,实现信息、资金、技术等要素的高效配置,结合实体虚拟、线上线下一体化设施服务网络,完善物流组织和供应链管理,进而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二、扩大枢纽经济国际影响力

1. 强化互联互通与信息交流,繁荣发展商业活动。(1)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搞好国际航空货运和海铁联运。在空港枢纽经济方面,把握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发展机遇,巩固和提升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的品牌优势,通过高时效、高附加值的国际航空运输,集聚航空偏好型产业,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现代商贸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培育和发展空港枢纽经济区。在陆港枢纽经济方面,应当进一步扩大欧洲、中亚、东盟、日本、韩国等地区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和国际陆港新节点有助于加强郑州连通“一带一路”的服务能力,扩大贸易、保税和供应链管理,吸引世界龙头企业,培育陆港枢纽经济区。(2)集聚互联网和媒体资源,畅通信息交流,发展电子商务。郑州应当继续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跨境电商双向交易平台和海外仓建设布局,积极鼓励引进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区域总部、结算中心等实力较强的主体,优化网购进口模式,增强“网上丝绸之路”的集聚力,促进跨境电商产业链的延长和扩展。在具体的运营模式上,创新拓展“跨境电商+空港+陆港+邮政快递”模式,通过“网上丝绸之路”,努力将郑州打造成为国际跨境电商贸易中心。

2.塑造国际大都市形象,提升文化体验感。(1)促进商业活动与文化旅游联动。以郑州为中心,在周边地区重点建设特色鲜明的文旅项目,东部建设河南中牟文化创意园,提升电影小镇、方特等主题乐园旅游流量;西南部依托银基国际度假区、大嵩山文化旅游区,吸引商业资源入驻开发;北部以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村遗址公园等历史文化资源为支撑,可以开展研学之旅。通过逐步深入的旅游资源开发,打造郑州旅游度假良好口碑,同时注重提升服务质量,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创意研发、加工制造、销售流通等企业资源集聚,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助力郑州枢纽经济发展。(2)打造郑州中部会展之都品牌。会展业是郑州现代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当前郑州会展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自主品牌会展得以快速发展。“十四五”时期,强化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中原国际博览中心为重要依托,借助会展业的独特优势为枢纽经济添砖加瓦,进一步发挥郑州有影响力的品牌展会的作用,比如全国商品交易会、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华中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创新和拓展展览形式,举办论坛、文艺活动和演出,打造全国流动展览的聚集高地,促进“大会展经济”格局的形成。

3.提升居民幸福感,积极吸引全球人才。(1)为了更好地吸引优秀人才,郑州可以利用“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的人才吸引机会,优化人才吸引条件;在人才质量把握方面,重点推进博士后“招引培育双提”行动,改造和振兴省级实验室、省科学院等高水平科研机构,不断吸引国际化人才的流入,持续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为了更好地留住优秀人才,郑州应着重提高生活服务质量,打造充满活力、宜居的城市形象,提高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同时,根据现实发展需要制定高级人才定居郑州的激励政策,吸引中高端大型企业在郑州成立区域性或功能性分部,进一步为人才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空间。

目前,作为落实省委“十大战略”的主阵地,郑州正处于抢抓历史发展机遇,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阶段,围绕“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这一总体目标,遵循“枢纽+开放”这一发展思路,郑州先行发展枢纽经济,重点要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强通道、枢纽和网络的有机衔接,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而在枢纽产业的培育方面,必须注重枢纽资源要素的有机组织,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协调同步,提高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和引导能力,扩大枢纽经济的都市承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国际化、现代化水平,促进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胜势转化,把郑州打造成为河南枢纽经济的核心动力源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促进河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郑州轻工业大学教授,国家级一流专业物流管理负责人)

郑州市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突破点

刘 涛

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提质进位,建设好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必须要全面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当前,文旅文创已经从对理念融合的认识,向文化项目和平台的落地推进。在文旅文创融合加速的趋势下,郑州要让文旅文创迈向新台阶,既要紧抓郑州的文化基础,又要看到郑州在资源整合、文化定位、技术创新、机制改革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点,这制约着文化资源的转化、文化创意的嵌入、文化活力的释放。破解这些问题需要从战略上进行谋划,在融合发展中找到支点,让其成为“开局破题、高台起势”“优势再造、提质进位”的突破点。

一、精准定位,形成文化建设新格局

在新发展格局中“创一流、争先进”,需要抓住机遇、深入分析、找准定位,在竞争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高质量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在新发展阶段中实现优势再造。一是开拓郑州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新高度。以“山河祖国”为文旅标识,以“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为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发展层级,谋划大文旅文创项目,擦亮历史文化招牌,确立郑州“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的地位,让千年古都光彩绽放,千年文明辉煌灿烂。二是找准优势和突破点。世界文化遗产、早期文明之源、自然文化景观、文化遗产遗迹等是郑州文化的底蕴和底气,仰韶文化、夏商文化、黄帝文化、嵩山文化、商都文化、功夫文化等是郑州的文化品牌,高等院校、文化企业丰富的人力资源是文化创新的基础,需要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和文化人才,在文旅文创企业提质、增量、进位上发力,让文旅文创在融合中破题起势。

二、优化格局,打造融合发展支撑点

按照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文旅文创资源优势、发展趋势,对全市文化部署、文化布局和发展格局进行再优化和再提升,打造“1234”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格局。一是锚定“一个”核心。以黄河文化主地标城市建设为核心目标,通过项目谋划、设施建设、景观设计、平台搭建、产品研发等,高质量贯彻落实黄河国家战略,塑造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郑州样本。二是着力培育“两带”。整合全市文旅文创文化资源,培育嵩山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示范带、黄河文旅文创生态保护带。三是全面建设“三圈”。形成中心城区文旅文创时尚消费中心圈、区(市)县融合发展圈、郑州都市圈协作发展圈。四是擦亮“四张”名片。擦亮“古都”“仰韶”“功夫”“黄帝”四张名片,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文创产品,培育成优质的城市文化品牌。

三、产业提质,培育经济发展增长点

把文旅文创产业提质作为重要方向,通过融合、跨界、技术升级等,以文旅文创的融合催化,促进产业迭代升级,引导释放消费能力和消费动力,形成带动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一是技术升级。推动智能技术、虚拟技术、增强技术等运用到文旅文创产业,赋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形成更多体验式、互动式、个性化、多样化的项目。二是增强产业融合发展深度。推动动漫、影视、设计、文学、赛事等与文旅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国际性的时尚文化街区、文旅文创融合基地、网络游戏竞技赛事等,探索养老、教育、科技、研学等与文旅、文创融合的新模式,在文旅文创融合中形成新业态、新产业,塑造出新的文化体验场景、消费项目和业态发展新模式。依托厚重历史文化资源,研发设计适应新消费的爆款产品、现象级项目,培育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三是培育精品文旅文创线路。整合文化旅游景区、景点,修复完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建设魅力古都体验之旅、早期中国探索之旅、功夫文化传播之旅、寻根问祖之旅等精品线路,建设成国际旅游目的地。

四、资源挖掘,构筑融合发展新优势

挖掘具有重大意义、关键影响、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谋划一批优质文旅文创项目,实施文化提质工程,塑造城市文化新形象。一是实施“早期中国”文化遗产复兴工程。整合利用好大河村遗址、双槐树遗址、青苔遗址、商城遗址等大遗址资源,建设一批大遗址转化创新示范项目,打造人类文明起源、华夏文明传承、中华文化振兴的高地;推进博物馆之城、博物馆小镇建设,加强对文物和遗产的保护,创新传播方式方法,让文物走进现实、进入社会,让文物活起来、历史动起来。二是实施名人文化传播工程。挖掘丰富的名人文化资源,尤其是系统整理诗词、政治、军事、文化、艺术、建筑等领域的名人,以研究、传播、产品、项目等形式,建立名人文化公园、传习所、文化中心、创意基地等,打造名人文化传承传播示范性城市。三是实施郑州文创品牌培育专项行动。完善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扶持整合,支持文化创意企业、文化科技企业的发展,培育引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推动资源整合、项目建设、平台搭建,促进形成新产业新业态。重点培育动漫、游戏、影视、传播等“专精特新”企业,建立网络直播基地、网红地标,强化原创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

五、集群发展,建设融合发展新载体

加快推动文旅文创集群化发展,建立数字文旅文创融合基地、打造文旅文创融合示范区、培育文旅文创融合孵化器,为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载体。一是结合区(市)县数字文旅文创特点,细化产业布局,打造一批格局特色、功能互补、内容互通、产业衔接的数字文旅文创融合基地,建设数字文创谷、智慧媒体城、新媒体产业园及动漫文创基地等,打造数字文旅文创地标、文旅消费体验目的地,让郑州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进入“头部梯队”。二是发展文旅文创融合示范区,精选产业基础好、市场前景广阔、文化品牌突出的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和打造,推动文旅文创在内容、技术、项目和机制等多个层面的融合,形成产业链完整、产品效益好、传播能力强的融合示范区。通过评选、扶持和考核,创建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典型县和乡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全市文旅文创高质量融合发展。三是加强与国内文旅集团的合作,建立与腾讯、网易、阿里、罗布乐思等文创龙头的联合,创新文旅文创融合孵化器,搭建创投平台、发展创投金融、设立文创会议,带动本土文旅文创企业发展,为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提供载体支撑。(作者为郑州市社科院文化所所长、副研究员)

开发文化产业 提升文化品牌

黄海涛

一、坚定文化自信,推动郑州成为文化一线城市

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实力,最终还是要表现在文化上。在新时代,郑州如何“举旗亮相”,郑州的突破点在哪里?自己能把控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什么?答案是文化产业。

大郑州不仅仅是表现在大交通、大商贸上,最终是要表现在大文化上。习近平主席说“文运通则国运通,文脉兴则国脉兴”。中华民族文脉的根基和起点就在郑州。

从历史文化上看,郑州新郑裴李岗文化的发掘,标志着中华民族黄河文化农耕文明在世界人类文明史上的历史身份得以确立。郑州是中华文明始祖轩辕黄帝的出生和建政立业之地,从此中华文明第一缕曙光就有了原生态的起点和标志。此后历经5000多年,中华文明各个历史时期,郑州都有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发生。因此说,郑州是中华民族唯一文化基因谱系完整的古都城市,是中华民族在上古唯一获得世界人类历史文化身份确认的标志之都。郑州承载的华夏历史的完整性、民族的统一性、文化的高度性、影响的深入性、辐射的广泛性、情怀的依赖性等,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

中国的城市格局,正在改写。郑州从省会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国家赋予了郑州新的重大历史使命。因而郑州的跨越,需要插上文化的翅膀。“区位+枢纽+文化”的比较优势格局,呼之欲出,这是郑州用文化换道领跑的现实机遇。

如何重新认识郑州,如何读懂郑州。如何将郑州打造成“文化一线城市”,成为新格局的破冰者、建构者,这是郑州的使命和担当。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特别是要做好黄帝文化的传承弘扬,打出寻根、朝圣这张万众归心的大王牌。弘扬华夏先祖黄帝开创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和时代价值,转变河南形象,打造河南文化高地,郑州是不可替代的主场。

有效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大力传承和延续中华民族思想精髓、精神基因、文化血脉,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都需要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有4000年都高举政治、经济、文化大旗的河南,再一次站出来高举起这面新征程的大旗。所有这一切,都为打造郑州一线文化城市奠定了基础。

二、开发文化产业,拉动郑州经济发展

文化生产力同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转型,需要寻找新的动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转变发展方式;二是需要寻找新领域、新资源、新动力,而文化产业就是一个新领域,文化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多种因素表明,郑州的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升级。

河南是人口大省,郑州作为中心城市,承担着拉动人均GDP的作用。文化产业在解决不同层次群众的精神需求、解决劳动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化产业的开发,离不开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提炼。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目前来看,全球经济的发动机是科技、物联、文化IP这三大主题。科技、物联不是郑州的优势,文化IP郑州具有当仁不让的首位优势。文化产业是郑州在新时代带动就业、税收、产能,提升城市形象的发动机。

三、打造文化标志地,建设民族文化精神地标和物理地标

来郑州看什么?出郑州讲什么?河南历史文化的支撑点在哪里?中国历史文化的支撑点在哪里?郑州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明确树立民族文化的头部意识和文化基因的根部意识。

郑州的历史文化是一把好牌,怎么打?如何实现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变、由文化洼地向文化高地转换,黄帝文化这个源点、起点、支点是独一无二的大王牌。郑州的黄帝故里为中华民族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特殊战略资源,它是中华儿女凝神聚气的政治资源、开天辟地的文化资源和水土丰满的经济资源。中华根、民族魂更是牵动全球中华儿女心灵归属的情感资源。黄帝故里寻根拜祖的根亲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延续和发展已成为血缘文化、伦理文化的特殊形式,其在中华民族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方面一直起着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建议围绕一个核心、形成两个抓手,做好“五个一工程”。一个核心就是“黄帝文化”,两个抓手就是树立一个地标、弘扬一个精神。五个一工程就是:修建一个地标,弘扬一个精神,开发一个学科(黄帝学),培育一个模式(郑州模式),形成一个榜样(郑州榜样)。建议做以下几件事:

一是在新郑具茨山树立黄帝巨像,打造一个中华民族自己的精神文化地标,树立华夏儿女的仰望地标,这有助于民族精气神的凝聚。二是开发黄帝故里的56个民族风情园,打造根亲朝圣地标。三是高举黄帝精神这面旗帜。歌曲《我的祖国》为何传唱至今,经久不衰,因为有着跨越时空的“红色基因”。同样,黄帝故里也传承者炎黄子孙的优秀基因。中华民族正在履行复兴的历史使命,郑州有资格、有能力担当这项神圣使命。

四、立足黄帝精神,树立中国文化的“郑州榜样”

在全国所有古都城市中,能从源头讲清楚中国历史文化的只有郑州。从8000年裴里岗农耕文化起,到5000年的黄帝文化,再到夏代的大禹文化,又到商代文化,接着到春秋战国的郑韩故城、道家的列子和法家韩非子文化,继而中原与楚文化相交融的大汉文化、魏晋南北朝的少林文化、唐代杜甫白居易的诗歌文化、宋代欧阳修等的士大夫文化,明代高拱的经世文化、清代康百万的留余文化等。从政治上的儒家文化,到民间的世俗文化,从黄老列庄的道家文化,到本土创宗的佛教禅宗文化,中华文明在郑州流脉清晰、谱系完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需要梳理并树立文化地标。

当代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理解,多局限于“中国结”“功夫”“舌尖”等符号化的平面维度上,在信仰的高度,在求善求美的高度,却少有关注与追求。黄帝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价值观方面,都具有天然的解释力及主动的引领力。黄帝文化将在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现在需要郑州站出来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旗,并带动千百个城市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城市矩阵。郑州发展的战略转型,就是要通过抓住历史文化、祖根文化 ,提升文化软实力、扩大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生产力,形成中国文化的“郑州模式”,树立华夏文明的“郑州榜样”。“郑州榜样”的精神目标是,在回忆历史乡愁的基础上,打造一个新的当代乡愁,即寻根和朝圣。郑州要在黄帝故里打造世界华人祖根文化的朝圣地。黄河宛若地球上的黄飘带,郑州要在黄帝故里系好这条召唤全球炎黄子孙的黄飘带。

目前,国际面临着百年巨变,黄河文化、黄帝文化孕育下的中国核心价值观,有一个跨越古今的目标,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站在第二个一百年的起点,回望5000多年的历史沧桑,河南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上是举旗帜的,在今天亦应如此。

(作者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黄帝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