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青年才俊
郑州欢迎你,在这里创造奇迹
经济发展增“绿”量 天蓝水碧与人亲
市纪委监委部署 疫情防控监督检查工作
万人助万企网络招聘活动今日启幕
专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创新创业郑州 青年友好型郑州 专题报道
@青年才俊
郑州欢迎你,在这里创造奇迹

(上接一版)郑州阿帕斯数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河南省、郑州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也是APUS在郑州设立的总部,定位为APUS全球第二总部及移动互联网全球孵化基地、APUS生态平台的重要节点和互联网“一带一路”桥头堡。

“落地郑州两年多,我们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利润近2000万元。”谢前进说,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的人员规模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当前的78人,1人入选郑州市高层次人才,8人入选中原科技城高层次人才。申请或取得各类知识产权91项,其中发明专利57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30项。

林鸿和谢前进绝不是个例。

数据显示,2021年,郑州全年新引进高端人才450人,其中“两院”院士12人、杰青优青5人;新认定支持高层次人才137名、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653名,启动培育首批3万名数字人才;支持创新创业项目87个,引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197名;吸引超过3.16万名优秀青年人才(包括博士1578人)来郑留郑,发放青年人才生活补贴和首次购房补贴10.75亿元;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367家,同比增长213.76%;推动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提高到33.3%……

守正创新

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这些高层次人才,为啥选郑州?

有着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科研背景的程伯群,曾在北京工作多年。如今,他是河南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原科技城高层次人才,“喝着黄河水,吃着河南的面,我就是河南人”。

不久前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奥运火炬点燃了新春的希望。而奥运火炬配套商之一的泛锐熠辉则是郑州巩义的一家由六名博士创立的公司。创始人之一姚栋嘉说:“落户郑州,不仅仅因为我是巩义人,还和郑州、巩义长期以来良好的工业基础和政策扶持息息相关。”

其实,近年来,河南、郑州始终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作为重要工作之一——

河南省委锚定“两个确保”奋斗目标,以前瞻30年的眼光思考和谋划河南发展,做出了实施“十大战略”的决策部署,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刚刚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楼阳生的话掷地有声:今日之河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我们将下非常之功、用恒久之力,让河南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创业潜力有效激发、创造动力竞相迸发,向着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阔步前进。

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落实省委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行动,加快中原科技城建设,大力培育科创平台,全面推广“智慧岛”双创服务模式,启动实施青年创业行动,加大人才人力资源培育力度,加快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同样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安伟话语铿锵:我们要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郑州发挥好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首要支撑,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调整,奋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创新策源地,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华山一条道”。

着眼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高地、开放高地、人才高地,郑州市坚持把人才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聚焦“一城、一策、一事”,建机制、抓平台、出政策、优生态,举全市之力高举高打、重抓重推,人才工作实现新跃升,为整个城市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有诚意满满的政策,更有抓石有痕的落实:郑州市委、市政府将人才视为推动省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把2021年作为“郑州人才计划落实年”,以强烈的人才意识,以上率下、率先示范,集中力量、攻坚推进,实现了全市人才工作高开高走、质效双升;构建了“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精准有效、务实管用”的“1+9+16”人才政策体系,塑造郑州招才引智“政策优势”。

笃行不怠 不待扬鞭自奋蹄

去年10月,在2021年全国双创活动周中国科学院创客之夜(郑州)活动中,中科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王元卓隆重推出“产业大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作为郑州市政府、郑东新区管委会共同打造的“产、学、研”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中科大数据研究院之所以成为河南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展示中原科技城科技力量的重要窗口,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人才。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青年人才是最活跃的创新群体,我们要进一步优化提升郑州的人才政策,设立100亿元的青年创新基金,配建30万套人才公寓,让郑州成为青年人和各类优秀人才追逐梦想、实现价值、心所向往的城市。”安伟表示。

而一张气势磅礴的人才画卷正在中原热土徐徐铺展——

按照国家“3+N”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模式,在郑州市构建“一区域、一平台”,也就是以中原科技城建设为核心,整合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功能区,形成政策叠加区;

把青年人才作为重点,实施青年创业行动,包括“百名部长(局长)进百校”、“千名领航计划企业家引才”、百万工作岗位开发、百万套(间)人才住房保障、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帮扶等20项计划,提出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集聚100万名青年人才,提升城市活力;

围绕培育壮大产业人才大军,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载体,推广“十万码农计划”培训模式,让高素质劳动力优势成为郑州发展的“王牌”;

深化人才工作“一件事”改革,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大力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度,持续为人才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服务,营造宜居宜业的“小气候”,不断涵养吸引留住人才的“大生态”,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本报记者 李娜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