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1版:封面 | 4下一版 | ![]() |
|
||||
本报记者 成燕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头顶上的璀璨星空,二是心目中的道德准则。”德国伟大哲学家康德的这句名言让人印象深刻。 当我们一次次仰望苍穹数着满天星斗,你可曾想到,在6000年前大河之畔的郑州,就已经生活着一群勤劳智慧的先民:他们在劳作之余,仰望着浩瀚苍宇,认真地在形状各异的陶器上绘出太阳纹、月亮纹、日晕纹、彗星纹等丰富多彩的纹饰,他们生活的村落被称为“星空下的村落”。先民们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他们在思考记录着什么? 3月25日,记者来到位于郑州东北部的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穿越时空隧道,解锁史前文化密码,徐徐展开辉煌灿烂的仰韶文化历史文明卷轴。 先民们曾在这里仰望星空 大河村遗址距今6800年至3500年,是一处蕴含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及夏、商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遗址,先民们在此延续居住了3000多年。 九曲黄河万里沙。当滔滔大河与“星空下的村落”相依相伴,会留下哪些里程碑式的文化烙印?“大河村星空深邃,日月星辰在先民手中幻化成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彗星纹等星象图案,烧制出绚丽的彩陶。这些彩陶图案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天文学实物资料,表现出先民对宇宙世界的认知和感悟,大河村落因此被誉为‘星空下的村落’。”3月25日上午,随着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资深讲解员张胜芳的生动讲述,一段久远的历史记忆粲然开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月更替,雨雪风霜……大河村的先民们不仅观察到了天象的变化,并以图案的形式将这些变化生动表现出来。 “这些彩陶图案是大河村先民观察和利用天文知识的体现,图案的具体形制可能表明日、月、年等时间概念,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注意到天文现象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可能已经有了季节的概念。”指着这些图案,张胜芳告诉记者。 大河村人白天耕种渔猎,烧制陶器,夜晚遥望星空,观察天象,祈福未来……精美的陶器成为先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生动见证,一个个与天文有关的美丽图像蕴含着先民们对宇宙的叩问。 “大河村先民或许已经知晓一年12个月、(下转二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