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保护黄河流域生态 郑州再添“智囊团”
安装人工关节 今起大幅降价
研究应急管理和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等工作
管好医保“救命钱” 郑州用上“智慧大脑”
抢抓主动权 守牢金标准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艳冠群芳唯牡丹 今日满栏开似雪
河南愈“绿”愈美丽
走出特色振兴路 乡亲携手共奔富
河南新增86个 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巩义市
走出特色振兴路 乡亲携手共奔富

(上接一版)也造就了巩义与众不同的崛起之路。

今年51岁的李向林,是土生土长的涉村镇大南沟村人,从一个农村娃成长为今天的村党支部书记,他参与并见证了故乡的蝶变焕新之路。

“这里是咱们刚引进的一个卡丁车项目,很快就能投入使用了,前面是亲子菜园,一家人可以在这儿种菜、采摘,这都是参考目前国内先进的农村发展模式引进来的,接下来咱大南沟的迅猛发展指日可待。”李向林向记者介绍着每一处正在进展的项目。

2020年,大南沟村被定为郑州市美丽乡村、巩义市乡村振兴的试点,李向林带领村两委,邀请专业团队,遵循“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理念,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尽力保留村庄原貌,高标准规划建设美丽乡村项目。

围绕美丽生态,实施青山工程820亩,种植元宝枫、侧柏14万株,修建登山步道2千米,建成观光游园3处;围绕美丽人居,兴建起党群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卫生服务站,在巩义市第一个实施整村“三线入地”,高标准完成改水改厕、安全水入户、天然气入户。

山绿了,水清了,昔日破败的贫困村焕然一新,像一幅水墨山水画,绽放在山坳深处,也成为郑州市民竞相打卡的网红地。

大南沟村的蜕变,是巩义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巩义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郑州市委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任务,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书写着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数字见证 乡村振兴步履铿锵

在巩义市鲁庄镇鲁庄村,无人机低空飞行,高杆喷雾机加速旋转,正在为一块麦田喷洒农药。高科技,已经成为巩义农业生产的主角。

巩义市坚持把农业农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引领农民奔康致富。坚守粮食安全生产底线,发挥14万亩高标准农田作用,粮食总产量常年稳定在15万吨以上,持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创成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

一组组数字见证着巩义乡村振兴的铿锵步履。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实现“产业旺”。坚持增数量、提质量并重,新建高标准农田2.57万亩。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力争常年菜地保有量达到2.06万亩。稳定生猪产能,确保能繁母猪保有量在1.4万头以上。扶持壮大乡村产业,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创成县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6个。

——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生态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 “治理六乱 开展六清”,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的阶段性目标。

——建设共享共富幸福乡村,努力实现“民生厚”。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适时优化调整帮扶政策,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到精准帮扶。

创新举措 激活基层组织内动力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有着35年党龄、担任了31年村党支部书记的马树忠对这一理念的理解十分透彻。在他的带领下,米河镇明月新村这个曾经“女孩只嫁外村人、本村男孩难娶妻”的穷山村,变成了如今连城里人也羡慕的美丽乡村。

多年来,巩义坚持“以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理念,创新性提出“摘星夺旗创三宜”活动,激活了基层组织的内动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创新形式,在农村领域设置党的建设星、产业兴旺星、乡风文明星、平安和谐星、乡村美丽星,并建立量化、细化、分值化的全市“摘星夺旗创三宜”综合评价体系,实行统一考评、动态管理,2021年,命名五星村(社区)9个、四星村(社区)42个、三星村186个、二星村81个。

深入推进,2021年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319名。结合“亮赛比”“摘夺创”等活动,选树省级基层党建示范点3个,郑州市级党建示范点16个。通过逐村“党建体检”,落实“四个一”工作措施,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4个。

持续锤炼,深入实施“头雁培优”行动,科学制订全年培训计划,抓好党务干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两委”干部、党员、村级后备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实现60名镇(街道)党务干部和2111名村(社区)“两委”干部全员轮训,建立954人村级后备干部库,为乡村振兴引入“源头活水”。

强化提升,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完善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治理方式。规范运用农村“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社区“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推广运用“竹林三评”等本土经验,完善党务村务公开制度体系,涌现出一批乡村治理先进镇村。

一个“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巩义款款而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