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上一版3  4下一版
矿山披绿装 变身“花果山”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矿山披绿装 变身“花果山”
农民在改造后的土地上耕种
复耕土地上种植翡翠梨、樱桃、突尼斯软籽石榴等果树70多万棵,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果山”
屈沟村废弃矿山项目治理情况介绍
改造后的土地上果树林立
层层梯田,绿树成荫、风景如画,成为近郊游目的地

2021年的秋天,登封市屈沟村的翡翠梨第一次亮相农产品展销会。“能先拉来三四百件?”省级电视台准备为屈沟村的翡翠梨免费代言销售,村民屈存怀想都没想,直接拒绝了,他觉得:“今年的翡翠梨品相并没有达到最佳,不能坏了招牌!”

屈沟村,是远近闻名的“花果山”,种植的不仅有翡翠梨,还有软籽石榴、冬桃、冬枣等名优农副产品,是各种展会上的C位代言。鲜为人知的是,屈沟村曾是个多山、被开采了几十年、资源枯竭的村庄。

屈沟村的转型之路,是郑州土壤污染防治的一个侧影。自郑州市“净土保卫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开展以来,土壤污染防治成效斐然。截至目前受污染耕地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实现“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地下水考核点位水质保持稳定并有所改善。多个单项工作在全省开先河、树标杆、出亮点,实现六个“率先”,被生态环境部分别确定为“十四五”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成为“双试点”建设城市。

昔日矿山变身“花果山”

照片上,开采过的山如同一块伤疤,裸露于镜头之下,山体遍布着开凿留下的伤痕,灰突突,远处山顶上,几棵孤零零的树倔强地挺立山头。

这是一张屈沟村复耕前的照片。

屈沟村是个靠山吃山的小山庄,村庄挖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多年前。20世纪70年代,屈沟村还是一个山脚下贫瘠的小山村,村民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丰富的煤炭和铝矿石成为大家竞相追逐的财富密码,煤炭、铝矾土开采遍地开花。屈沟村也因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一跃成为徐庄镇乃至登封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然而,资源总有吃空的一天,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源无序开采的后果逐渐显现,山体千疮百孔、部分农房裂缝、生态环境破坏、土地无法耕种、群众怨声载道。

屈沟,出路在哪里?成为摆在屈沟村两委面前的一个巨大的问号。

2008年,屈沟村开始了上下求索之路,一个新屈沟渐次铺展开来——按照“整体搬迁、土地流转、现代农业”的模式,大力推进生态宜居、生态环境和生态经济建设,将屈沟村建设成为绿树成荫、瓜果飘香、山花烂漫、风景如画的近郊游目的地。

2010年,按照通用规划、统一建设、集中安置的模式,屈沟村建成高层电梯安置居民楼420套。

2015年,屈沟村成立登封市五旗山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经营成果和效益由公司、合作社和群众共享,探索农业农村新出路。

2017年,屈沟村先后与郑州多所高校和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着力打造郑州名优果品后花园。

…………

屈存怀告诉记者,目前已累计投资一个多亿,复耕土地8600余亩,种植翡翠梨、樱桃、突尼斯软籽石榴、核桃、冬枣、冬桃、黄杏等果树70多万棵。

屈沟村摇身一变,成为闻名方圆百里的“花果山”。

书写土壤污染防治新篇章

如果把土壤污染防治看作一个方程式,那么郑州面对的是一个充满复杂变量的方程式,郑州紧扣题意,以“六个率先”破局解题,总结出一个土壤治理的郑州答案——

率先实现建设用地多部门协同监管。不断强化土地储备、供应等环节土壤环境监管,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出台《郑州市生态环境局 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供应等环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联动监管的通知》,明确调查范围及督促调查主体,将土壤污染防治调查作为土地收储、供应的前置条件,建立市、县两级土壤污染调查名录,并动态更新,全面实现“净地开发”。

率先全过程规范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进一步指导和规范郑州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全面加强建设用地安全准入,在全省率先印发《郑州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指引(试行)》,全过程细化、完善、填补国家技术导则要求,进一步提升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科学性、准确性、可操作性。

率先系统规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出台《郑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技术指南(试行)》,这是我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首个省辖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方面的文件。创新性地提出了专业运维机构推荐招标条件、运维费用参考价格等,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率先填补对生活污水运维机构监管的空白。研究出台《郑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服务机构监督考核办法(试行)》,规定了对运维机构考核内容、程序和运维效果评估标准,弥补了对运维服务机构规范监管的空白,为全市农村生活污水规范化、专业化、闭环化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率先实施全市农村黑臭水体源头“动态清零”。2021年在2020年农村黑臭水体排查的基础上,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纳入全市生态环境治理中心任务,并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采用县级自验、市级指导并按月复核的验收程序,“对账销号、挂图作战”,在省内率先实现全市122条农村黑臭水体源头“动态清零”,91条水体实现深度治理,深度治理率达到75%。

率先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依托《郑州市中心城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项目,全面摸清全市地下水污染状况家底,建立地下水污染“双源”清单。综合考虑污染源类型特征、地下水脆弱性分级、地下水污染现状等因素,率先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工作,将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分为保护区、防控区和治理区,强化地下水高脆弱区内高风险行业的环境监管和环境准入,保障地下水高脆弱区的地下水污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对于指导工业企业的合理布局、风险防控,构建点面结合的污染防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

如今,在登封市徐庄镇屈沟村,曾经采矿留下的巨大矿坑通过矿山生态修复,重新焕发了新机,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实现“双升”。

近年来,郑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重大论述,构建全社会参与、全要素协同、全流程管控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

以问题为导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针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入开展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老旧小区改造、“一环十纵十横”道路综合改造;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重点,加强生态屏障建设,不断增加生态碳汇能力,深化用地结构调整。

截至目前,先后完成国土绿化面积4.03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7.67万亩,全市建成公园游园208个,其中5000平方米以上综合公园25个,共新建生态廊道108公里、面积537万平方米,完成道路绿化151条,新建绿地1783万平方米。

生态屏障的扩容,换来的是全市优良天数大幅增加,2021年全市优良天数达到237天,同比2020年增加7天,同比2019年增加60天,优良率由2019年的48.5%提升至2021年的64.9%,优良天数达到历史新高。重污染天气有效改善,秋冬季以来,全市11月、12月连续两月在全省空气质量考核中位列第1名,重污染天数同比2020年减少3天,同比2019年减少6天,重污染程度逐年减轻。

一个天蓝水清地净的美丽郑州,正在绽放。

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战龙/文 白韬 马健/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