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春暖花开日 正是读书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春暖花开日 正是读书时
郑东新区众意路小学学生讲述精彩故事
二七区幸福路小学快乐的课间阅读
管城回族区外国语小学学生进行阅读分享
金水区金桥学校学生 诵读《唱给春天的诗歌》
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学生静享阅读时光
金水区纬三路小学师生温馨共读

本报记者 李 杨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好书能滋补人的精神世界,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我市多所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引领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在校园内外形成了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的良好氛围,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于书籍的热爱,也让读书成为他们终身的习惯。

书香致远润心田

最美人间四月天,莫负读书好时光。为了迎接第27个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我市各校纷纷以隆重的仪式和精彩的节目开启四月的书香之旅。

“同学们,你们在诵读什么?”“我们在穿越时空。在诗歌世界里,我们仿佛与古人对话,共同寄情山水,畅享优雅生活。”4月13日,金水区金桥学校第十二届“读创未来”书香阅读节的班班诵读比赛现场,同学们与老师畅聊阅读的乐趣。

比赛中,一年级各班多以吟唱方式,伴随轻快音乐,配合简单动作诵读,耳熟能详的《百家姓》《三字经》《笠翁对韵》朗朗上口,《咏柳》喜悦报告了春日之生机盎然,《长歌行》启迪学生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其他各年级的节目也丰富多彩,有的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以真挚感情赞颂花木兰守孝道、有责任感、有勇有谋的爱国情;有的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寻找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感召学生学习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有的将朗诵、舞蹈、情景剧等形式糅合在课文中,融趣味性与现代诗意为一体,波澜迭出、紧扣人心……班班诵读活动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见证了同学们对汉字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向往,也将继续带领着金桥少年以歌和诗,传颂经典。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4月18日,二七区幸福路小学教育集团“日阅方寸,传承赓续”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在北校区正式启动,学校将以此为契机,以书香润泽少年心灵,让文字带领学生寻找诗与远方。

启动仪式上,该校校长景松峰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引,用谆谆之言让孩子们明白读书的诸多益处,并向全校师生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参与读书活动,让阅读支撑教师的职业精神,让阅读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师生共读中以阅读为伴、为乐、为荣。随后,五一班学生贾柯衍宣读活动倡议书,并向同学们讲述世界读书日的由来,号召同学们以书籍为伴,呼吁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共读,和孩子拥有共同的语言密码,共制打开亲子心灵沟通的钥匙。启动仪式后,学校还通过好书推荐会、我来为你读、图书漂流等多种活动形式引领学生享受阅读之乐,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柳荫葱茏、繁花点妆、春光正好,恰是人间四月读书时。为了迎接第27个世界读书日,惠济区艺术小学于4月18日上午举行了“人间四月芳菲尽,正是读书好时节”主题升旗仪式。三六中队学生张恩典、黄钰浩、王嫘鸣为同学们带来了《和雅学子浸书香 阅读悦乐伴成长》国旗下演讲。三位同学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同学们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了解朱熹等名人的读书方法,并呼吁少先队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希望同学们在这充满诗意的阅读氛围中走进浩瀚书海,走出精彩人生。

每天都是读书日

校园因书香而快乐,成长因阅读而赋能。我市一些学校多年来持续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的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并通过亲子共读等形式,让孩子和家长共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营造了浓郁的家庭读书氛围。

“‘双减’政策的铿锵落地,与教育生态圈的每一环都息息相关,阅读工程的全面推进,将会让每一个孩子携着满身的书香,带着亲子、师生共读醇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一个有着丰富的阅读、思考并多元体验生命的新个体,走出一条繁花似锦之路。”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焦憬介绍说,为了构筑体系化阅读策略,学校利用河南首家校园阅读中心——“暖房子”和四大特色“走廊书吧”为师生营造博古通今、书在手边的阅读环境;秉承“扩大阅读对象、扩充阅读内容、扩展阅读领域”的“三扩”思路,根据学段课程目标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提炼出走进作者阅读、封面猜想阅读、目录跳读阅读、以“读”促悟阅读、圈画批注阅读、提问阅读等“6T”策略阅读体系,让阅读有法可循。为丰富学生的多样化阅读体验,学校还围绕“悦读无限,打开阅读的N种方式”这一主题,展示六个年级十二项阅读活动的成果,从低年级的“感知性阅读”“表达性阅读”,到中年级的“理解性阅读”“沉浸式阅读”,一步步提升为高年级的“评鉴性阅读”“发散性阅读”,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审美,点燃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阅读内容与形式,展示幼儿阅读成果,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二七区第二实验幼儿园邀请家长们一起开展了“亲子阅读月”暨“书香润童心,好书伴成长”活动。全园幼儿全部参与,各个家庭积极响应,家长与幼儿共同制定阅读计划,每天至少一小时的亲子阅读时光,并坚持阅读打卡,帮助幼儿记录读书成果,亲子共同制作属于自己的小书签,分享阅读的快乐,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每天阅读一本绘本,在书中汲取智慧和勇气、见识与发展。“手绘亲子绘本”“线上亲子故事汇”等多种有趣的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体验不一样的阅读时光。

为更好落实“双减”政策,实施素质教育,管城回族区春晓小学也借助第七届读书节的启动点燃师生的读书热情,引领大家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随后学校将继续评选出“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同时通过“制定阅读计划”“每日一诵”“手绘故事连环画”“好书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书香溢满校园,也带动更多的家庭以书育人。

开卷有益益终身

孩子不爱读书怎么办?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如何才能让孩子爱上读书呢?金水区纬三路小学有着近三十年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徐丽霞告诉记者,孩子不爱读书,是因为没有养成阅读习惯。作为家长,如果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方法上给予指导,并为其创设好的阅读环境,孩子一定会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可以抓住孩子的这一天性,声情并茂地给孩子讲故事,当孩子被带到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停下来,告诉孩子:‘后面的故事情节更精彩,你想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吗?那就自己读一读吧!’相信孩子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捧起书来仔细阅读,了解后面发生了什么,并且把他读到的内容和家长讲一讲。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很强的探究欲和表现欲。”徐丽霞建议家长,可以经常和孩子共读一本书,读完后,和孩子聊一聊自己阅读的收获或体会,激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让孩子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当孩子和家长聊书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进行说教,以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兴趣虽然是孩子阅读的动力,但是光有阅读的兴趣是不够的,不懂得积累知识,学习技巧并用到自己的写作上,这样的阅读收获就很小。所以,家长还要指导孩子掌握阅读方法。徐丽霞介绍说,有的文章用词准确,语言优美,情节生动,这样的文章就可以指导孩子精读。孩子在精读的时候要全身心地投入,要读到心里去,要读出声音来,要读得声情并茂,最好是大声朗读。对于特别经典的句段还可以让孩子抄写下来,甚至背下来。这样做,既丰富了孩子的阅读积累,又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

为了让孩子爱上阅读,她还建议家长在家里给孩子设置一个专门的阅读角,这个阅读角可以是书房,也可以是一个小角落。为孩子设置阅读角的目的是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所以这个阅读角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布置。只有这样,孩子在这个阅读角阅读的时候才会感到轻松和愉悦。

图书选择有技巧

遇见一本好书,打开一个世界。书籍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该如何帮孩子选择?郑东新区众意路小学教务主任刘迎菁认为,可以按照趣味性、有益性、阶段性三大原则来挑选。

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黄金时光,刘迎菁建议在给学生选择图书时,要关注书籍的出版社以及有影响力的作家,还要翻阅书籍的画面和内容,挑选生动活泼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图书。家长要注重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尽量给孩子一定的主动选择权,激发阅读兴趣。

“虽说‘开卷有益’,但是不同的书籍带给孩子的是不同的阅读效果,我们在选择书籍时可以参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为学生选择高品质的书籍。”刘迎菁表示,根据孩子年龄特点,一、二年级可以选择趣味性非常强的绘本、童话故事,图文共赏,更能吸引六七岁的孩子,内容方面要选择贴近孩子生活、孩子熟悉的事情,使儿童感觉到熟悉而奇特、新颖而有趣;三、四年级可以侧重于故事性较强的书籍和有丰富知识的作品,比如《中国神话故事》《少儿百科全书》,这些都很受孩子们喜欢;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五、六年级,孩子们的阅读面不断扩大,将会接触名人传记、历史科学、古今中外经典名著,比如中古的四大名著,外国文学《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等,这些都是很好的选择。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刘迎菁还为各位家长推荐了几种好的阅读方法。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同学,鼓励其大声朗读,在诵读过程中,把文字变成声音,并且伴之以节奏、韵律、形象、情感,使孩子们进入一种美好的体验,能刺激孩子深入理解文章,对语文素养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对于三年级以上的同学,建议阅读时边读边准确地画出有关内容,便于理解应用和查考,目的在于有重点地掌握阅读中所需要重视的内容,便于攻克难点、解除疑点,培养按要求找内容的阅读能力。对于高年级的同学,在阅读中要善于质疑问难,边读边想,培养思考的习惯,发现疑问可以做出标记或摘录下来,然后带着疑问去阅读资料、询问别人去解决问题。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