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心为民好支书 平凡抗疫“真英雄”
樱桃滞销果农愁 志愿者上门解困
“姐妹花” 抗疫路上绽芳华
“数字哨兵” 助力基层智慧防疫
心通桥指数
“夫妻档” 让爱与坚守同在
志愿者的“志愿者”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心为民好支书 平凡抗疫“真英雄”
连续12天奋战在一线,他倒在了这片最牵挂的土地上

“他是一个好人。”70岁的村民程国振如是说。

“他是一个好领导。”跟着他干了4年的村两委委员李根锋这么说。

大家说的“他”,就是李战伟,新密市岳村镇红泉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他连续12天带领全村党员干群奋战在防控一线,参与卡点值守、核酸检测、隔离转运群众等工作。5月14日18时20分,在前往安抚隔离户的路上,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死,最终抢救无效,牺牲在疫情防控一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李战伟以生命践行使命,以担当照映初心,把光和热都奉献给了他深爱的这片土地,将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55岁。

“你们有事先走,这里有我在”

“你们有事先走,这里有我在。”这是李战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红泉沟村委委员李辉回忆说,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李支书总是亲力亲为,每逢遇到谁有急事,他总是揽下活儿,让别人先走,自己最后离开。李战伟留在世间的最后言语,仍然是这句话。

“下午4点多,他去世前的两小时,我俩还一直在村里巡逻,提醒群众居家不外出。”李根锋说,由于惦记着木楼组的隔离户没有人陪同,李战伟决定自行前往群众家中慰问关怀。他交代了一句“我开车去木楼组看看,你们先走吧,有事了再联系”就离开了。“下午6时23分,我接到木楼组长王明新电话,发现李支书的车停在路边,人趴在方向盘上,手里紧握着的手机屏幕上,还显示着未拨出的隔离户电话。”

2011年高票当选红泉沟村村支书,2018年兼任村支书和村主任,11年来,无论村内大事小事,事无巨细,低调寡言的李战伟总用一句“有我在”顶起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翻开红泉沟村工作群,从凌晨5点到深夜12点,都有李战伟安排疫情防控工作的消息。辛苦劳累的他却说:“只要全村人都平安,苦点累点都值了。”李战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最无畏和最热忱的方式实现了一个党员的价值。

他心里装着乡村发展,也装着群众冷暖

李战伟心里装着乡村发展,也装着群众冷暖。

红泉沟村位于岳村镇最西端,属城乡结合部,辖11个村民组2145口人,以发展休闲农业为主,产业基础薄弱,2021年,村人均年收入25000元左右。

如何抓住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提高村民人居环境水平,成了李战伟心头的大事。4年时间内,红泉沟村不断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为抓手,大力开展道路建设,全村整修道路9公里,基本达到“组组通”“户户通”;在此基础上,在李战伟的协调下,红泉沟村引进了扶贫项目和农业项目,建设2000平方米冷链仓库,流转土地750余亩建设农业观光种植基地,为红泉沟村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他出过两次车祸,腿里打了钢板,身体也因药物发胖,常年走路不便,但村里修的每一条道路,他都在现场,亲自指挥。走的路多了,小腿一直到脚踝、脚背都肿了,他都没有停下来休息,村里到处留下了他步履蹒跚的身影。”村委委员张玲玲说到动情处,声音哽咽。

他是贫困户的贴心人,也是群众的办事人

去年的特大暴雨让红泉沟村受灾严重,村里36户居民的房屋倒塌受损,这让李战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李支书几乎一天去看我一次,问我缺啥少啥。”70岁的村民程国振回忆说,一夜之间,家中小院被冲毁殆尽,无家可归。暴雨过后,他们一家五口租住在邻居院内,“支书不仅关心我的衣食住行,送被子、送床、送粮食……还提出让我去他家住。他说,我吃不好住不好,他就休息不好,这句话我一直记着。”

把群众放在心头,李战伟带领村两委全力推进村民房屋灾后重建工作,及时与镇党委政府汇报进度,协调资金,督导施工进度,确保重建房屋质量。截至目前,重建安置房屋均已交付到群众手中。“踏实肯干、任劳任怨,李支书不仅是贫困户的贴心人、群众的办事人,也是两委的带头人、发展的指路人。”岳村镇一级主任科员包村干部张进安说。

“去年特大暴雨时,李战伟同志冲锋在前,舍小家顾大家,带领群众重建家园;应对多轮疫情冲击,他起早贪黑,坚守卡点,组织核酸检测,安抚群众,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我们岳村镇党员干部将从他身上汲取奋进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决守牢群众生命健康防线。”岳村镇党委书记樊建伟说。

本报记者 郭涛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