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不忘初心(书法) 宋家平
贾鲁河的历史变迁
儿童诗一束
清 澈
《如雪如山》:多维度展现当代女性生存状况
草原四月(油画) 钟华友
寂寞时光一钓钩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何弘 尚伟民 著

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张骞奉命率领100多人,从陇西(今甘肃临洮)出发。张骞一行向西进入河西走廊,此地自大月氏西迁后,已完全为匈奴人所控制,结果张骞被匈奴骑兵队抓获,押送到匈奴王庭,见当时的军臣单于。军臣单于得知张骞准备出使大月氏,想到了大汉想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目的, 遂将张骞一行扣留软禁起来。

匈奴单于为软化、拉拢张骞,打消其出使大月氏的念头,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还给张骞娶了匈奴的女子为妻。但张骞“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始终没有忘记汉武帝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没有动摇为汉朝通使大月氏的意志和决心。张骞等人在匈奴一直留居了11年之久, 有了孩子家室,但完成任务的决心从未动摇。元光六年(前129),匈奴的监视渐渐有所松弛,张骞趁匈奴人不备,果断抛妻弃子,带领随从逃出了匈奴王庭。11 年留居匈奴的生活,使张骞等人详细了解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并学会了匈奴人的语言,他们穿上胡服,顺利穿过了匈奴人的控制区。

张骞留居匈奴期间,西域的形势已发生了变化。大月氏的敌国乌孙, 在匈奴支持和唆使下,西攻大月氏。大月氏人被迫又从伊犁河流域继续西迁,进入咸海附近的阿姆河地区,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园。张骞了解到这一情况,经车师后没有向西北伊犁河流域进发,而是折向西南,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到大宛后, 张骞向大宛国王说明了自己出使大月氏的使命和沿途种种遭遇,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并表示今后如能返回汉朝,一定奏明汉皇,送他很多财物, 重重酬谢。大宛王本来早就风闻东方汉朝的富庶,很想与汉朝通使往来, 但苦于匈奴中梗阻碍,未能实现。汉使的意外到来,使他非常高兴,满口答应了张骞的要求,派向导和译员,将张骞等人送到康居(今哈萨克、乌兹别克和塔吉克斯坦一带)。由大宛介绍,张骞一行通过康居到大月氏。

此时,大月氏已用武力征服了大夏。由于新的国土十分肥沃,物产丰富,并且距匈奴和乌孙很远,外敌寇扰的危险已大大减少,大月氏改变了态度,逐渐由游牧生活改向农业定居,无意东还再与匈奴为敌。张骞等人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始终未能说服大月氏人与汉朝联盟,夹击匈奴。在此期间,张骞曾越过妫水(今阿姆河)南下,抵达大夏的蓝氏城(今阿富汗的汗瓦齐拉巴德)。

元朔元年(前128),张骞动身返国。归途中,张骞为避开匈奴控制区, 改变了路线,计划通过青海羌人地区。翻越葱岭后,他们不走来时沿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北道”,而改道沿塔里木盆地南部,循昆仑山北麓的“南道”,从莎车,经于阗(今和田)、鄯善(今若羌),进入羌人地区。

但出乎意料,羌人也已沦为匈奴的附庸,张骞等人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 又扣留了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初,军臣单于死了,其弟左谷蠡王自立为单于, 进攻军臣单于的太子于单,于单失败逃汉。张骞便趁匈奴内乱之机,带着自己的匈奴族妻子逃回长安。

张骞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元狩四年(前119),张骞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 到了乌孙,游说乌孙王东返,没有成功。他又分遣副使持节到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元鼎二年(前115)张骞回来,乌孙派使者几十人随同张骞一起到了长安。此后,汉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今印度)、条支(安息属国)等地,中国使者还受到安息专门组织的两万人的盛大欢迎。安息等国的使者也不断来长安访问和贸易。从此, 汉与西域的交通建立起来。

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从此中国人通过这条通道向西域和中亚等国出售丝绸、茶叶、漆器和其他产品,同时从欧洲、西亚和中亚引进宝石、玻璃器等产品。张骞“凿空”西域,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张骞出使西域及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茄子、黄瓜、绿豆、甜瓜、西瓜、核桃、大葱、大蒜、香菜、胡麻、葡萄、蚕豆等物种传入中原,极大地丰富了汉人的食谱。我们今天食用的带“胡”的食物,如胡桃(核桃)、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胡瓜(黄瓜)、胡萝卜等,大致都是由此从西域传入的。

汉朝之后的几百年间,丝绸之路一度荒废,直到盛唐时期,再一次完全打通。胡椒、菠菜、无花果、莴笋、开心果、丝瓜便是唐朝和五代十国期间传入,国人的食谱得以在原基础上再次丰富。

芝麻绿豆的事

芝麻原称胡麻,又叫巨胜、油麻、方茎、狗虱、交麻和脂麻等,据说可能源于非洲或印度。西汉张骞通西域时,从大宛引进中国。有种说法是浙江吴兴钱山漾和杭州水田畈先后出土了4500 年前的芝麻——也就是说,我国的芝麻种植有着更悠久的历史。世界上有据可查的芝麻栽培史超过5000年。但按史料记载,芝麻在中国大面积种植,应该是张骞出使西域之后的事。

芝麻被称为八谷之冠,是一种油料作物,榨取的油称为麻油、胡麻油、香油,特点是气味醇香,生用、热用皆可,是今天广受喜爱的食用油。

由西域传入中原的食物,包括大量的水果、蔬菜、调味品等,还有就是杂粮。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界定,粮食就是指谷物,主要有小麦、稻谷、粗粮,其中粗粮包括玉米、大麦、高粱、燕麦、黑麦、荞麦和其他杂粮等。因此,国外统计的粮食产量,一般是谷物的产量。

而在我国,粮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粮食即谷物类,专指禾本科作物,主要有小麦、稻谷、玉米、大麦和高粱等,与国际上通用的谷物基本一致。广义的粮食,包括谷物类、豆类与薯类。国家统计局自1953年以来,每年公布的粮食产量均为广义的粮食,即谷物、豆类、薯类三大类作物的产量总和。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鉴与统计摘要均在粮食总产栏目另列出谷物总产量。

我国粮食行业将粮食分作五大门类: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杂粮。杂粮是指去除了稻谷、小麦、玉米以外的其他谷物(有大麦、荞麦、燕麦、谷子、黍子、高粱等),去除了大豆以外的其他豆类(菜豆、绿豆、小豆、蚕豆、豌豆、豇豆、小扁豆、黑豆等),薯类(仅指红薯、马铃薯,不包括南方的木薯、芋头)。

还有一个“小杂粮”的概念,就是薯类之外的杂粮。

杂粮的特点是生长期短、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特殊、产量较低,一般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国家粮食储备系统从 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就不再收储薯类,从1985年起彻底放开杂粮市场,其储运买卖完全由社会市场化运作。按照上述分类方法,前边记述的谷子、黍子、薯类,均属杂粮。

12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