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首届“惠民文化节” 群众文化活动开启
“金”嗓鸣“凤”声 “余音”仍绕梁
《王宠书法全集》 出版全国发行
新赛季中超明日揭大幕
省体育局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基本完成
河南小将入选中国队征战国家排球联赛
《2022端午奇妙游》今日开启“武侠之旅”
强强联合打造大运河郑州段亮丽名片
中冠联赛赛程敲定本月中旬全面开打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金”嗓鸣“凤”声 “余音”仍绕梁
马金凤剧照 马金凤家属供图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您可听到那三岁的娃娃哭着唱起了她最爱的马奶奶的‘未开言心如焚’;您可看到那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为她敬了一辈子的马金凤赶做了一碗她最爱喝的鸡蛋面汤;您可体会到那看了您一辈子戏的父老乡亲们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我喜欢看马奶奶每一帧的舞台表演,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小台步。昨晚是我连续第二个不眠之夜了……”

离豫剧大师马金凤离世已有3天,连日来,“牡丹花谢”“辕门外再无三声炮,天波府痛失保国臣”的消息持续发酵,国内知名的艺术家、大江南北的戏迷、中国台湾豫剧界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纷纷送上花圈挽联,痛悼心目中最光彩夺目的“穆桂英”,而围绕马老离世发生的几个小故事,也为大家诠释着“德艺双馨”功勋艺术家的风采。

从南到北 呼唤同一个名字

“作为马派的粉丝,我爱马老师如同家人。马老师不仅仅是一个演员,更是我们追随的‘信仰’,我们都很想去青岛送马老师最后一程!”5月29日马老去世的消息发布当天,“90”后戏迷“北方姑娘”就辗转联系上马老的小女儿马殿申表达了自己的心愿,被婉拒后一直寝食难安,直到马殿申代她送上了花圈挽联,“北方姑娘”的心才稍感安慰。

“疫情防控期间,大家尽量不要来回奔波,也不要花钱托人买花圈送来,心意都收下了,谢谢大家!”连日来,马老的亲属也记不清婉拒了多少想来青岛祭奠母亲的戏迷、朋友。到不了现场的各界人士有的发来唁电,有的撰写回忆文章,还有的作诗怀念……

“亲爱的马金凤老师,永远爱您!——学生殷秀梅敬挽”“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小海霞立雪 泣拜”“金声玉振百岁谢幕千古绝唱,凤冠霞帔一枝独秀国色天香——张泽群敬挽”……看着一副副深情的挽联,马老的音容笑貌似浮现眼前,“马金凤”这个名字,久久回荡在大江南北的戏迷、朋友心中。

再交“最后一次”党费

6月1日一早,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戏曲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潘华看到手机里收到一条来自马老儿子马建新的转账信息:“请允许我代老娘交最后一次党费!”

每个月1日,都是马老雷打不动交党费的日子。从1958年入党至今,马老一直都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去年郑州特大暴雨后,母亲虽然远在青岛,还记挂着家乡父老,主动向河南省慈善总会捐款10万元。”马老的家人告诉记者,“几十年前,当时每个月只有11元生活费,依然会按照之前应发工资的标准交3元党费,只留下8元生活费。”

潘华在5月29日当天就赶到了青岛,还带上了一件马老没有来得及看到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在党50年’纪念章必须本人去领,受疫情影响去年母亲没有回洛阳就没有拿到。现在纪念章送过来了,她却没有看到。”手捧闪亮的纪念章,兄妹几个的眼睛都红了。

潘华介绍,作为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马老这么多年始终坚守入党初心、从艺初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马金凤老人第一时间打电话向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了解情况,并很快委托子女把1500元特殊党费转给学校,助力疫情防控。”

当大家还沉浸在失去大师的悲痛之中,忙于料理后事的马建新遵照母亲生前惯例向党组织缴纳了最后一笔党费,令人心生感动和敬意。

“马老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深刻影响和激励着学生们不断向上、向善!”马建新代母缴纳“最后一次”党费的事,很快在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传开了。备受感动与鼓舞的同时,戏曲艺术学院2020级戏曲表演班学生樊星月也代表年轻一代庄严表态:作为戏曲专业学生,一定勤奋学艺,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以实际行动致敬老一辈艺术家。

海峡两岸与豫剧情深

“我是张岫云,听说马大姐走了,我今年也99岁了,不能去参加她的丧事,祝福马大姐一路好走!”“我是台湾豫剧团的王海玲,缅怀大师。30年前马老师来台湾,我们有幸一起合作,亲眼看见大师的风范,让我们能够永远学习。相信老师一定会一直守护我们,让非常棒的传统艺术一直传承下去。”惊闻马老离世,有着“台湾豫剧皇太后”之称的张岫云和“台湾豫剧皇后”王海玲相继发来了慰问视频,深情缅怀大师。

记者了解到,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两岸豫剧界开始加强交流沟通,马金凤大师作为海峡两岸的交流使者也曾多次赴台演出。1993年,马金凤作为“河南省豫剧赴台友好演出团”团长,带领演出团赴台演出,河南豫剧首次在台亮相。一段《穆桂英挂帅》唱响宝岛台湾,她塑造的巾帼英雄“穆桂英”征服了众多观众。

河南豫剧大型戏剧团体第一次赴台交流演出圆满成功,马老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1998年,马金凤再次受邀赴台,她帮助台湾豫剧团排演豫剧《狸猫换太子》,并和王海玲合作表演,与她同台演出《狸猫换太子》。此后,就和台湾豫剧团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两岸艺术交流搭建起了豫剧的桥梁。

陆续中,依然有人想见大师最后一面、想送她最后一程。当豫剧马派经典“一挂两花”唱响神州大地,当万千戏迷都在呼唤着同一个名字,我们知道——大师,从未离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