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金水区第二实验小学 延时服务再升级
勤练“内功”担使命
家校聚合力 社团添活力
劳动领航 淬炼成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劳动领航 淬炼成长
南曹小学农具博览会看点十足
东三马路小学“艺佳衣美”劳动课程
外国语牧歌小学劳动教育社团展示
计算机应用社团

本报记者 李 杨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管城回族区基于五育融合,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经过长期实践探索,确立了“全景化”劳动教育理念,开创“全景资源”,开发“全景课程”,开拓“全景路径”,实施“全景评价”,综合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并取得显著成效:区域和学校十余项省市级劳动教育课题开展研究,十余项课程成果获评省市级一二等奖;外国语牧歌小学被评为河南省首批劳动教育特色校;南曹小学成为华东师范大学五育融合实验联盟校;区域和学校劳动教育实践经验在国家、省市级劳动教育专题论坛进行交流分享。

开创全领域劳动资源

农田、果园、企业、社区、场馆……管城回族区绘制劳动教育特色资源图谱,因地制宜开发六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制定场域资源开放制度,打造学校、家庭、社会多园联动的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评选劳动教育资源充足、体系完善、管理规范的外国语牧歌小学、南曹小学、阳光实验小学等三所学校为“劳动教育示范校”;成立九个劳动教育共同体,借助联席会议、主题论坛、优课互送、劳动教育成果展等形式带动区域深入开展劳动教育。

其中,南曹小学通过“跨界融合”立体化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利用周边资源建立“耕乐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创编《乐享耕读 悦享人生》校本教材,劳动教育成果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而创新街小学以“让每位孩子体验创新激情”为育人理念,以夯实劳动根基、养成劳动习惯、培育劳动素养、获得劳动情趣为育人目的,设立了劳动教育普适课程和特色课程,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开发全要素劳动课程

为了冲破单一、固定场域的限制,管城回族区遵循大劳动观,设定劳动课程润德、修能、怡美、创新等四维目标,采用劳动课程内部不同劳动内容、不同年级劳动课程、不同学段劳动课程、劳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等四种融合策略,开发涵盖全场域的生活空间、耕养乐园、大诚小爱、职业创想、创意工坊、学科融创等六个大劳动课程群,推动区域劳动教育规范化、序列化、日常化发展,实现课程全要素育人。

商都小学构架“融美”课程体系,开设“融真、融善、融趣”系列课程,从“自我服务”“班级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四方面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提升劳动能力、培育劳动精神、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东三马路小学也依托优势资源研发“艺佳衣美”服饰主题劳动课程,让学生了解传统服饰制作工艺和发展历史,学会简单的服饰制作技艺,体会传统与科技的融合,培养审美素养和匠人精神,也让中国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田。

开拓全维度劳动路径

单一形态的劳动教育难以承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功能。近年来,管城回族区基于知行合一的原则,在开设劳动必修课程基础上,大胆探索“全景化”劳动课程,跨越学科、学段、课堂、校园的边界,融内容、融学科、融年级、融学段,通过主题情境课堂、项目化学习、劳动文化长廊、劳动主题节日、研学旅行、劳动课间操、农具博览会等丰富的实施路径,发挥校园、家园、社园、职园、田园、创园等协调联动作用,增强学生沉浸式融合化的劳动体验,实现课程全维度育人。

为了实现劳动教育的全景融合,外国语牧歌小学专门成立了劳动教育学科团队,以生产劳动作为抓手,以楼顶农场为场域,以劳动与其他学科融合为切入点,设计“嘉穗劳动”劳动教育课程。“学做家常菜”等日常劳动、“水培初体验”等生产劳动、“创意麦秆画”等创新活动、“植物调查员”等定制岗位……让学生在体验中激发劳动热情、提升劳动技能、增强品德素养。

开展全过程劳动评价

为了将评价的视野投向学生的整个劳动过程,该区建立劳动素养专项表彰机制,设置劳动素养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融合机制,编写各年级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建立劳动教育信息化评价系统,学校、家庭、社会等全员全面参与评价,实施动态成长式评价和科学智慧式评价,实现全时空评价,实现评价全过程育人。

利用网络平台开辟学生劳动日志专栏、以劳动档案袋等形式记录学生劳动中的成长与进益、举行“校园丰收节”等活动……管城回族区第六中学坚持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以自我评价为主,辅以教师、同伴、家长、社区人员等他评方式,促使学生对劳动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在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