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杨 娥 儿子把搬迁新家的日子定在母亲节,说是送给妈妈的节日鸿禧。 和煦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向宽敞的阳台,轻奢简约的装修给人舒适安逸的感觉,家的温馨婉约成丝丝缕缕的春晖,浸润着幸福的情愫在周身蔓延,安静美好,祥和煦然。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这是《诗经》中对乔迁的最早描述。人类从“构木为巢”“凿穴而居”,发展到利用智慧建造房屋,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别具风采的建筑艺术,每一次乔迁都是向着更完美的境遇进发。 记得第一次搬家是和父母一起,从一庵茅草棚搬进三间大瓦房,和奶奶家分门另过,衍生了一个新家庭。 像燕子衔泥一样,我和母亲一直奔走在建造房屋的路上。四周的墙壁是亲戚邻居帮忙用黄土夯实的,北方人叫作“打墙”,用两块厚木板夹成凹槽,填满黏土然后搉瓷。领板搉小杵是二舅的拿手活,不仅需要眼巧,还要有力气和技术,一条腿残疾的二舅,掂起20多斤重的铁杵,高高地举过头顶,蹬直一条腿左右摆动,铁杵均匀落下,那一抹夕阳下的剪影,是我少年记忆中最完美的体操造型。 续木缮瓦,是母亲最犯愁的事。天青色的勾瓦连着母亲的愁绪,牵扯着我们对新房的期盼。瓦匠师傅飞转轮盘,把一坨坨黄泥旋转成瓦的模型,从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中窑变成一片瓦蓝色的梦。我家工分少,需要用金钱兑换。借钱吧!大舅说:“不争不欠不算一家儿人家,娶媳妇盖房借钱不丑。” 也许人生就是在争和欠中往前奔吧,母亲也是第一次欠人家的账,赊人家的情,搬新房那天请了几桌酒席,我和弟弟妹妹沉浸在乔迁新居的喜悦中,娘的脸上却有着淡淡的愁云。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男人娶了妻,便有了家室,可见婚姻是以“室”为基础,然后成“家”。可我和爱人是很纯粹的“裸婚”。夫家的旧房,是祖上留下的产业,曾经的繁华与荣耀,只是一道走在时光里的记忆,如今的破败与沧桑,唯有一个“旧”字可以涵盖它存在的所有意义。好在单位有教师宿舍,把两间办公室连在一起做新房,用芦苇和竹竿扎成龙骨吊顶,第一层糊上绵纸,容易粘贴,然后附上报纸和画报,就有了质感和艺术性。这一住就是十多年,从前院到后院,根据学校住房安排,腾挪转换,始终没有离开校园。 母亲一直耿耿于怀,她始终认为我是个没家的人,犹如水上的浮萍,扎不下根来。母亲从不到学校去找我,她固执地认为,学校是个很严肃的地方,她一个老百姓不便出入,等我啥时候有了自己的房,她再到我家住。 到了2012年,学校周边开发房地产,母亲贴补一些资金,极力鼓动我买房。仔细想想,婆母年迈,儿女长大,住在学校十分不便。咬咬牙东挪西借买了三室两厅的新房,辗辗转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母亲显然很高兴,给亲戚们说:“我妮有家了,有空去坐坐,离街上很近,洗澡购物都方便。” 乔迁新居那天,母亲在新家的客厅摆上几案,燃上一炷香,从口袋里摸索出两张百元大钞卷上一袋发酵粉,很庄重地放在几案上,双手合掌,念念有词。母亲的想象力丰富且寓意深远,有她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联想。也许是我终日的拮据令她常常萦怀,借乔迁之喜祝愿她的女儿转运发家,也未尝不是一番美意。 数年后因为急用钱,我把这所房子卖掉了。母亲说我是败家子,我的内心也有深深的痛,不忍也不敢回首这个曾经的家,那里有我们全家无限的温馨和无穷的回忆。 尽管我们每个人都在追着太阳奔跑,尽管阳光把她的温暖均匀地洒向了人世间,但也不乏蹒跚的脚步赶不上时代奔腾的速度。当时光用白发向我发出警示,不禁感慨,岁月蹉跎,年华向晚,一种“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的伤感油然而生。 于是我在这个城市穿梭,小城不大,但很温馨,蜗居也罢,蚁族也好,当万家灯火时或为家人亮一盏灯,或在千里奔波时有一扇为我开着的门、暖着的家,也算有一湾安放疲惫的慰藉。 楼房和树木一样,从土地里面生出来,鳞次栉比,成了一片有灯光的森林,它们与山呼应、和水相悦。 小区经典优雅,环境清幽静美,漫步于绿荫下的青砖小路,有一种安宁祥和的静谧。儿子买的是150平方米的四室,有一个独立的书房,对于喜欢读书写字的我尤为中意,儿子说我可以独自享用。母亲站在南北通透的大客厅,无限感慨,深情地勉励我:50多岁的人了,才算安顿下来,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总和小辈们生活在一起很不方便,孩子们有孩子们的世界,融入和退出都是一种必然,你俩还得有打算。可怜天下父母心,在每一个人生拐点,总会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 晨光熹微,新房笼罩在一片辉煌之中。 母亲催促父亲去取工资,说妮儿要搬家了,这是乔迁之喜,要应个好彩头。一应礼俗仍由母亲操持,搬新家燎锅底是鲁山的传统风俗,母亲发了一大盆白面,要在这天做发面芽子炕锅盔,标志着我们升腾了烟火,要从此发达,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餐桌上席是父母的座位,兄弟姐妹子侄依次围坐,家的幸福漫溢在铺满霞光的云锦上。 安居乐业,是我们家几代人孜孜不倦的追求。从草棚瓦舍到高楼别墅,贯穿着梦寐以求的家园情结,经年踪迹,物换星移,就像一套时代更迭的线装书,散发着岁月的光华。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