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际国内新闻 上一版3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我国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 文化双遗产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两部门紧急预拨3.6亿元 支持地方做好防汛救灾
北京天堂超市酒吧聚集性 疫情累计报告115例感染者
俄罗斯决定退出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
地铁遇见博物馆
英国发布首份 猴痘疫情技术简报
上海公布华亭宾馆集中隔离点有关问题调查处理情况
澳大利亚为撕毁潜艇合同埋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上接一版)《河南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2021年出台,立体推进县乡村规划,9500余个村庄形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初步成果。“十二五”以来,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10.73万公里,农村电网投资累计1397亿元。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越来越高。

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

“硬岩打井不下井、智能掘进”“煤矿开采无人值守、智能采煤”……在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铁装备、郑煤机等多家头部装备制造企业不断创新,在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

“总书记高瞻远瞩,不仅为中国经济把脉,还为企业发展指明根本方向。”郑煤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焦承尧说,我们一直牢记总书记嘱托,朝着成套化、智能化、国际化、社会化的方向奋进,2021年净利润较2019年翻了将近一番。

目前,郑煤机可以提供全自主成套智能综采装备,实现地下采煤“无人值守、有人巡视”;通过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为煤矿提供实时产量效率、机电设备、安全生产等运行情况,并有效预警;液压支架提供全寿命周期管理,实现修复再制造,让煤炭开采更加安全、高效、智能、绿色。企业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产煤区域,出口超过8个国家,今年一季度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500%。

“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2014年5月10日,在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盾构总装车间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在现场听得特别激动。”“三个转变”让公司总工程师贾连辉印象深刻,“在总书记鼓励下,我们团队攻克了多项‘卡脖子’技术。”

8年来,中铁装备瞄准隧道掘进技术、装备行业的核心技术等四大技术领域,坚持自主创新,形成16项国际领先技术,成功研制首台国产马蹄形盾构机、世界最大直径硬岩掘进机、千米竖井掘进机等填补国内外空白的产品,中铁盾构成为畅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新名片。

河南高端装备之所以能够走出国门,连接世界的空、陆、网、海4条“丝绸之路”发挥了很大作用。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考察郑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郑州国际陆港,勉励他们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迈进,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

如今,河南保税集团从最初“买全球”发展到“卖全球”。园区跨境电商交易额从2014年的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87.95亿元。截至5月19日,今年园区跨境电商交易额72.93亿元,同比增长6.75%。2021年河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超过8000亿元,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占比近25%。

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河南全力打造集郑州机场、高铁南站、客货多式联运等为一体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米”字形高铁网基本形成,郑州机场客货运规模连续4年居中部地区“双第一”。8年来,中欧班列(郑州)累计开行突破6000列,货重超360万吨,班列重箱率、回程比例、发送量等6项指标均保持全国前列,打造出“数字班列”“恒温班列”和“运贸一体化”等河南优势特色名片。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希望河南紧紧围绕中部地区崛起,以发展优势产业为主导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以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为主导推进培育发展新优势,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

河南牢记嘱托,努力打好“四张牌”,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2014年以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获批建设,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建成投用,国家级创新载体达到179家。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黄河实验室挂牌运行,一批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启动建设。构建智能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链,从2012年到2021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3.3%。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黄河郑州段南岸,一座占地135亩、概算投资17.7亿元的黄河国家博物馆业已封顶。新建筑仿黄河“几字形”河道,顺河而建。站在最高观景处眺望,黄河波澜壮阔,滚滚向前。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黄河博物馆,前往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临河广场,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治黄的历史,实地察看黄河的生态保护和堤防建设情况。

“参观过程中,总书记看得很仔细,在《河防一览图》前端详良久。”黄河博物馆讲解员张笑蕾记忆犹新,“真切感受到总书记对于黄河治理的关心,真心盼望总书记来新的黄河国家博物馆看看。”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要求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河南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把生态保护治理作为“先手棋”,着力推进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全景贯通,加强流域生态治理,力争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夏日,走在黄河南岸,亲身感受沿黄生态廊道枝叶飘飘,清风徐徐。这条生态廊道西起三门峡,贯通洛阳、郑州、开封等市,规划全长710公里,宛如一条绿色飘带,串联起万千美景。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按照黄河流域中游“治山”、下游“治滩”、受水区“织网”的思路,河南统筹大河大山大平原保护治理,因地制宜推进流域生态建设。

三门峡小秦岭,曾是火热的淘金点。发源于小秦岭的5条黄河一级支流一度被严重污染。现在,矿渣山变成层层梯田。草丛郁郁葱葱,清泉汩汩流淌,大山重生。

兰考县东坝头镇位于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调研期间考察了黄河兰考东坝头段,了解黄河防汛和滩区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

1963年,焦裕禄来到这里带领群众筑堤修渠,栽种泡桐,打造生态防护林,“风沙、内涝、盐碱”三害得到根除。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一代代兰考人民矢志不移推动黄河沿岸生态修复。昔日盐碱地,今朝树成荫,如今的黄河东坝头沿岸鸟语花香,生机勃勃,万里黄河在这里转身东流,沿岸已嬗变为市民亲近黄河的好去处。

黄河的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郑州市全面禁止干流和一级支流沿岸各类违规建设,1800多个黄河生态环境问题全部整治到位;开封市新建、更新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30.1万亩,打造66个省级森林乡村示范村和9个森林特色小镇;洛阳市建立市域内黄河干流及重要支流伊洛河生态流量调度机制,强化生态流量日常监管和河渠精细化管理……绿色日益成为河南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水光潋滟,碧波荡漾,丹江口水库,一渠清水缓缓北送。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阳市淅川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实地察看引水闸运行情况,随后乘船考察丹江口水库,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并察看现场取水水样。

南水北调工程是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坚定了我们扎根水源地一线的决心。”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黄进说,他与同事盯紧水质安全,时刻把好数据预警防控关,开展地表水109项全分析监测,“去年,我们实验室的资质认定项目从118项整合扩展到122项,检测方法达到162种,新增39种检测方法,涵盖了水、土壤、固体废物、生物和生物体残留5个方面,进一步拓展了监测能力范围。”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淅川县开展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累计完成人工造林53.2万亩,封山育林20万亩,建成了总面积19.5万亩的库周生态隔离带,森林覆盖率达49.7%,相较5年前提高4.4个百分点。2021年12月以来,共增加有效库容790.18万立方米,连通水域360万平方米,有效消除了水质安全隐患。

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继续科学推进实施调水工程,要在全面加强节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前提下,统筹加强需求和供给管理。

河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水源、水权、水利、水工、水务“五水综改”,涵养水源生态、开展水权确权、兴修水利工程、建强水工队伍、做好水务产业,以系统观念做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文章”。

截至2021年,河南省用水总量222.9亿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38.5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11.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5.1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25.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20年的0.617提高至0.620,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显著。

勠力同心、奋楫扬帆,河南正向着“两个确保”勇毅前行,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原载于《人民日报》6月11日1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