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师不朽 风华永存
嵩山龙门豪取两连胜
哈维尔:全队仍需继续磨合
牛梓屹:用胜利记住这一天
漫步“云”端 感受非遗
郑州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精彩纷呈
河南省体育舞蹈(街舞) 网络挑战赛在线收官
嵩山脚下展非遗项目
河南田径训练基地 特许赛以赛代练
省非遗曲艺展演周多位“书状元”展风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师不朽 风华永存
豫剧大师马金凤先生追思会举行

“马老师把她的一生奉献给了豫剧事业,她的生命将随着中国戏曲的繁荣兴旺而成为永恒。”“马先生一辈子心中有人民、有观众,她的精神将激励着后人奋勇前行、做文艺事业的火种。”“作为晚辈,我将以马金凤老师为榜样,不忘初心,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6月11日上午,为缅怀豫剧大师马金凤先生的卓越贡献,继承马金凤先生的艺术精神和高尚品格,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联主办的“豫剧大师马金凤先生追思会”在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举行,马金凤先生子女代表,省文旅厅、省文联、省戏剧家协会及洛阳有关单位领导,省内戏曲艺术名家及豫剧马派弟子代表等在参观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后举行追思座谈会,共同缅怀大师。

来自追思会现场的道歉

追思会现场,马金凤大师的儿子马建新深情讲述了母亲生活中的难忘故事。“母亲是一个戏曲演员,也是一个好母亲、好朋友,教我们怎么做人做事,让我们做对社会有用的人。”马建新说,从事戏曲演员这个职业不能常年和子女一起生活,他记忆中对母亲最深的印象是“偶尔半夜回家的敲门声、凌晨离家的背影”。

“妈妈经历过旧社会的苦,是党和新中国给了她艺术新生命。母亲的内心充满对党和新中国的感激之情。她从艺90多年,对艺术和演出一丝不苟,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偏远山村都是提前4个小时化妆、换好戏服站着等,因为她觉得哪怕衣服上有一丝褶皱都对不起观众。”马建新回忆,母亲对观众一片深情、视观众为亲人,无论走到哪里,谢幕以后总是站在台上等着所有上台来想合影留念、握手、想聊聊天的观众满意地离开才去卸妆,“母亲晚年的时候,有一次参加完活动,因为心脏不舒服需要尽快离场。这时候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年轻妈妈想来合影,被随行人员劝阻了,母亲为此伤心了很长时间。今天我要在这里向当年的妈妈和两个女儿说声‘对不起’,这不是我母亲的本意……”

说着过去的点点滴滴,马建新泣不成声。“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一个戏曲演员会得到这么多喜爱?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母亲的戏?后来我懂了,她对艺术和观众的态度是这个问题的唯一答案——她就是为戏而生。”马建新表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只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人类进步事业中才能得到升华。

“虽然母亲走了,她的话语仍清晰地萦绕在耳边:戏曲是咱中国人的宝,豫剧是咱河南人的乐,我们姊妹三个虽然没有从事戏曲工作,但我们仍会一如既往关注戏曲、支持戏曲,为我们中国戏曲的繁荣发展尽一份力。”

“她因豫剧而年轻,豫剧因她而璀璨”

中国剧协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省剧协主席李树建表示,马老是中国戏曲界舞台艺术生命最长的一位大师。参加“追思会”,“追”就是追随大师的精神、艺术;“思”一个是思念、另一个是思考。“大师已去,他们的作品、精神永存。我们这一代人、下一代人该如何把豫剧扛起来?戏曲的未来如何发展?我们一定要继承马老师的遗志,把豫剧艺术继续发扬光大!”

河南省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蒋愈红深情回忆,马金凤先生平易近人,对戏迷观众像亲人一样,每次演出完都耐心地满足每一位想合影的关注要求,直到大家都满意而归;她与时俱进,八九十岁高龄的时候还努力学习上网、打电脑,坚持要坚持学习,“人会老,心不能老、脑不能老”;马老还热心公益、每次遇到抗震救灾、防汛抢险等突发事件,她总是以特殊党费的形式捐款捐物,“马金凤先生是豫剧艺术的一座丰碑!”

追思会上,王晓辉、王子厚、李金枝、张文欣、王红丽、贾文龙、金不换、柏青、李学庭、曾广兰等艺术家也纷纷发言,或回忆与马老生前交往的点点滴滴,或总结马派艺术成就,他们一致认为,马金凤先生的去世是中国戏剧界的巨大损失,今后一定将继承马金凤先生的遗志,心系家国,继续弘扬豫剧艺术。

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豫剧“五大名旦”之一马金凤先生是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中国戏曲“帅旦”行当的开先河者,曾获“文化部终身艺术成就奖”“德艺双馨艺术家”等多项殊荣,被誉为“国宝级”豫剧大师。5月29日上午7时15分因心力衰竭在青岛市病逝,享年100周岁。 本报记者 左丽慧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