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李蓉莹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岁月留下不朽的诗篇。今年秋天,我的校园——河南大学,将迎来110周岁。何其有幸,我能在一所底蕴深厚的大学里成长;何其有幸,我能在校园中探寻时光的印迹。 回想去年10月1日的早晨,我和同学参加了学校的升旗仪式,共同庆祝新中国72周年华诞。国旗护卫队擎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向升旗台走去。庄严的国歌在我们耳边响起,五星红旗在校园内高高飘扬。 蓝天白云之下,庄重典雅的大礼堂因五星红旗的升起而显得愈加肃穆。即使走过近百年的风雨岁月,大礼堂依旧风采不减。 漫步大礼堂前,历史的一幕幕仿佛展现在眼前,1931年11月,大礼堂开始修建。历时三载,成了全国高校中首屈一指的建筑。然而,同一时期,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全国陷入一片混乱。当时的河大师生和青年,选择投入抗日救亡的洪流。马可投笔从戎,组建了怒吼歌咏队,以音乐的形式抗日。冼星海在大礼堂前教唱抗战歌曲,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不仅如此,在那段炮火连天、充满未知危险的岁月里,一位位与我们年龄相仿的有志青年,以大礼堂为起点坐标,流亡八年,敌前办学,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于自身肩上,化作一束光,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 不止大礼堂,从岁月中走来的还有斋房、博雅楼、贡院…… 漫步在校园中,我常常会忘了自己。 是在每天的清晨,追着大礼堂的朝阳,在小花园练声的时候,我戒掉了松懈与偷懒。 是在清闲的午后,数着贡院的光阴练习专业作业的时候,我忘记了时间与享乐。 是在夏日的夜晚,伴着斋房和蝉鸣,背诵校史解说词的时候,我摒弃了浮躁与焦虑。 我的校园就这样默默地塑造着我。 忧愁伤心的时刻,校园以安静的陪伴治愈着我。多么荣幸,一些难眠的夜晚,和那些永不再来的叶落花开春回冬往,我,都在如诗如画的校园里度过。 109周岁的河南大学,其承载的精神价值远超出我的想象。这一年中,我所领悟的精华,也只是河大百年风云的吉光片羽。但这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就像风与水之于大地,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不觉不知中塑造着我。 接下来的岁月。我将试着看到水的方向,听到风的声音,去主动发现和主动改变。真诚地希望,我能以一点一滴的积淀回报校园岁月的馈赠,与我的校园一起向阳生长。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