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1版:封面 |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讯(记者 赵文静)全市5G基站规模超过4万个,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郑好办”APP日均活跃用户达到100万人……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郑州市“十四五”大数据发展规划》,加快推动大数据健康发展和广泛应用,全面强化大数据对经济和社会的引领带动作用。 《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郑州大数据发展迈上新台阶,设施、技术、产业三大基础支撑水平总体上达到中部地区一流水平,政务治理、社会服务、数据赋能三大核心应用能力国内领先,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完成,形成以大数据为驱动的城市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有力支撑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初步建成全国数据赋能创新示范区。 基础支撑水平大幅提升 按照“统筹规划、共建共享”的原则,整合设施、数据、技术、能力资源,建成“物联、数联、智联”的大数据基础设施,赋能政务服务、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应用场景,全面支撑全市大数据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大数据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开展非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可视化等大数据核心技术攻关,开发高能低耗服务器、智能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等大数据核心产品,开展以场景应用为牵引的跨学科、跨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推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大数据相关技术的融合创新。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河南省大数据发展相关战略部署,推动大数据核心产业快速发展,依托现有优势产业基础,着力发展大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数据安全等产业,探索发展数据交易产业,强化大数据产业基础支撑,打造引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的战略新引擎。 信息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实现共建共享共用,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产业链条全面延伸。全市5G基站规模超过4万个,5G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带宽扩容至2400G,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物联网服务支撑能力实现全国领先。 核心应用能力全面强化 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完善城市大脑的底层架构,构建“即时、全量、全网、全视频”的城市大脑核心能力,加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进程。推进跨部门体制机制创新工程、跨层级统筹治理工程、跨地区协同治理工程和跨系统服务重用工程数字治理“四跨”工程。 构建集全面感知、深度分析、统一指挥、主动服务、智能运行、科学决策、联合监督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网统管”体系,形成“数据汇聚、在线监测、事中监管、协同联动”一体化社会治理模式,打造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特大城市数智治理示范城市。 以民生服务的精准化和泛在化为目标,规范“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强化需求识别,优化入口流程,完善服务内容,拓展多元渠道,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强化社会资源的引导和融合力度,提升本地生活数字化水平,强化社会服务供给能力。“郑好办”APP日均活跃用户达到100万人,数据赋能成效显著,形成一批全国标杆性的示范应用。 (下转二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