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论坛 上一版3
打造河南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实施科技创新 战略的着力点
扎实推进社区应急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社会组织如何助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打造河南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李 敬

《河南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加快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进军的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打造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是文化和旅游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锚定“两个确保”推动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河南省有着良好的区位及资源优势,自然遗产得天独厚、人文遗产独一无二、民俗文化独具风情、红色文化独树一帜。近年来,河南各地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面临不少问题,需要我们持续发力。

一是在“主动融”上仍需发力。首先,以文促旅思考不深。如图书馆、城市书房、农家书屋等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仅有少数能充分结合地方特色设计打造,部分完成指标任务后常年处于关闭状态。其次,以旅彰文谋划不深。如对部分历史文化古迹、文化遗产和古村落停留在修复和保护上,未能使之在旅游产业开发中真正“活起来”。

二是在“深度融”上仍需发力。如融而不强:优质文旅资源的深度开发不足,优质文旅产品的策划能力不足,优质文旅宣传的市场效应不足,普遍存在“有说头、缺看头”“有资源、缺转化”“有建筑、缺场景”“有形态、缺业态”,文旅双轮驱动、同频共振、互融互进的态势不强。再如融而不活。市县一级重发展旅游经济,省级层面更注重文化繁荣兴盛,文旅事业“一张图”“一盘棋”的局面尚未完全形成。

三是在“创新融”上仍需发力。如融而不新。文旅文创产业的创意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多数企业还致力于规模的扩大,而在提高核心竞争力方面发力还不够,创新研发能力有限,产品业态迭代升级不足,难以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做出相应调整。特别是兼具文化内涵、技术水准和创新能力的文旅产业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结构不合理、队伍不健全。

当前,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已成为河南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实施“十大战略”的重要一环。要全面实施文旅融合战略,需进一步把好融合方向,找准融合路径,提升融合效益,加快构建河南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把握导向,遵循融合发展正确方向

一是求真求善求美导向。有大情怀、大视野、大战略,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以优秀作品鼓舞人,以优质产品服务人,对标审美取向,凸显核心价值,引导世风良俗,给群众以真的体验、善的引导、美的享受。

二是为民惠民利民导向。要关注民生、关心民情,沉到基层,降低门槛,让群众能参与、能体验、能受益,努力让老百姓“口袋鼓起来”“精神富起来”。

三是合心合力合能导向。文旅系统融合,职能重新划分,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更为关键的是合心、合力、合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既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也要上下一盘棋,画好同心圆,汇聚正能量、强能量,产生“1+1>2”的效果。

二、掌握方法,推动文旅融合协同发展

一是“绣花式”精准对标。因地制宜、因史制宜、因俗制宜,精准布局、精准施策。

二是“一盘棋”协同联动。政府在人才环境、服务体系、评估体系上起主导作用;社会力量投入资金支持,进行产业化运营;人民始终保持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三是“大循环”双轮驱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双轮驱动,协同共进,各种要素双向高效配置。

四是“放长线”辩证取舍。既充分挖掘传统优秀文化因子,又深刻认识时代要求,还要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在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五是“弹钢琴”统筹规划。科学统筹城乡文化、本土文化、外来文化塑造多元性的特色文化;科学统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古今交流碰撞中推陈出新;要站在民族的角度抓大局,更要在文旅融合自身角度抓细节,部好局、谋好路、定好向。

三、整合资源,推动全域旅游纵深发展

一是扩大全域旅游范围。发挥魅力古都体验之旅、早期中国探索之旅、黄河文化之旅、功夫文化体验之旅、红色基因传承之旅、根亲文化圣地之旅等的优势带动作用,多主题多线路设计,扩大全域游范围。

二要打造全域旅游矩阵。紧扣文化价值、社会效益、市场需求,不断挖掘文化精髓,推动“4+8+N”中华文化超级IP矩阵建设。要坚持差异化、特色化,打造文化特色品牌及品牌矩阵。要组建新媒体推广矩阵,融合主流媒体,整合新媒体,塑造全域旅游主题形象。

三要形成齐抓共建格局。乡村生态游、山水康养游、教育研学游多线路并进,文旅餐饮住宿多行业融入,管理服务监督执法多部门共管,为游客打造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形成全地域打造、全领域开发、全行业参与的局面。

四、创新驱动,适应新发展格局与态势

一是构建文旅融合新模式。推动网红经济、夜间经济、创意经济、体验经济等新模式,实现供应链重塑、产业链整合、价值链融合;打造一批夜游主题观光点、夜娱文化体验点、夜食特色餐饮点、夜购时尚消费点、夜宿品质休闲点;融合新媒介、新技术手段拉动文旅“破圈效应”。

二是丰富文旅产品新形态。利用重大时间节点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集群和文化地标;打造一批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文旅产业协调发展;借助重要精神财富,凝练精神谱系,展示精神之魂,培育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三是拓展文旅融合新业态。发展工业旅游,打造展示工业文明、体验工业文化等主题的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发展乡村旅游,推动“老少边穷”地区的旅游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高端民宿集群格局,形成“住乡院、吃乡宴、听乡戏、忆乡愁、购乡品”的全链条、高品质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建立区域文旅产业联盟,连点成线、串景成廊;发展康养旅游,依托中医药文化、温泉养生等资源,拓展康养旅游市场。

四是打造文旅融合新引擎。创新呈现方式,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融虚拟现实、人工智于一体的呈现模式;创新传播方式,不断探索河南文化的国际表达;创新服务方式,利用智能化、数字化提高服务品质、改善文化体验;创新治理方式,聚焦痛点、堵点、难点,强化制度创新。

五、凝聚力量,打好文旅融合的组合拳

一是推动资源组合。不断推动旅游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乡村民俗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深度融合。

二是推动渠道结合。打通线上线下结合的难题,促进文化线上传播,推动线下文化产品的创新迭代和产业生态优化,将虚拟旅游与在地旅游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推动人才聚合。不断引人、聚人、用人、育人、化人;放活管理体制、盘活人才集聚机制、用活人才开发机制、激活人才激励机制。

四是推动体制磨合。将重保护和重效能有机结合,找到文物文化资源的研究属性与消费属性的叠加点和保护、利用、传承、弘扬四位一体的平衡点。

五是推动战略融合。将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注重发挥乡村优势,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将文旅融合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既传承县域文脉神韵又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将文旅融合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融合,真正肩负起、肩负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任务。

(作者系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副教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