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驻”进百姓心 “扶”出浓浓情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市教育局驻村工作队——
“驻”进百姓心 “扶”出浓浓情
美丽的王庄村一隅
打造学生写生基地
帮助村民销售小米4千多斤

栏目记者 周 娟

编者按:能力作风建设关键在行动。郑州市教育局以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能力、高质量建设郑州“美好教育”为目标,统筹谋划,突出重点,立足实战,精准发力,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不断走深走实。

《郑州教育》特别推出“强能力 锻作风 优服务 促发展 建设高质量美好教育”专题报道,展现郑州教育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一步步躬身前行的奋进姿态。

走进田间地头,为村民排忧解难;利用教育系统的有利资源,继续加大教育精准帮扶工作力度;带村民学技术、找项目、拉资金,实现乡村振兴……自驻村以来,郑州市教育局驻村工作队坚持在工作中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抓党建、聚人心,扶民智、办实事,加大产业帮扶力度,提高集体经济收入,衔接乡村振兴,将驻村帮扶工作引向深入,开创性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以出色的成绩,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当地带来了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

勠力同心共描绘 美丽乡村入画来

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身心美,勾勒出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去年以来,郑州市教育局美丽乡村精品村派驻新沟村工作专班积极协同荥阳市汜水镇和新沟村推进“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项目,精品村建设出亮点、惠民生,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

从“一处美”到“处处美”

走进荥阳市汜水镇新沟村村民家的院落,阵阵花香扑面而来,院内花草摆放错落有致,屋内干净清爽怡人,一座座别致的院落成为一处处美丽的风景。

2021年1月初,荥阳市汜水镇新沟村作为郑州市5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之一,开启建设大幕。郑州市教育局根据郑州市委、市政府安排,派驻工作专班,投身新沟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工作。工作专班以推进“五美”——居室美、厨厕美、院落美、绿化美、家风美为主要内容的“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为抓手,同步打造“美丽庭院精品村”,探索“美丽庭院+美丽经济”模式,调动各方资源,开展志愿者活动,把服务好乡村振兴作为当前工作重点,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共举多赢。

郑州市教育局工作专班与河南省及荥阳市驻村工作队和新沟村党支部、村委会一起,完成了实用性村庄规划,一期财政投入1800万元,项目正在实施,二期财政投入1000万元,项目即将展开,重点提升村庄道路、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为产业和乡村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驻村工作专班负责人带领专班成员,巡察施工场地、走访村民,与优秀产业负责人交流,支持鼓励致富带头人创业发展,陪同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现场查勘,统筹考虑新沟村生态林田游憩区整体布局,关注村医务室建设进度,全力推进重建住宅、精品民宿等建设情况,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如今的新沟村,成为一个两委班子团结,村风、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的文明村、和谐村。

党群共建凝聚力量

基层党组织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抓实基层党建就抓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按照“示范性”党建综合体建设标准,规划设计单位提出了《汜水镇新沟村党建综合体设计方案》,力争把新沟村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聚集便民服务、议事协调、养老托幼、文体娱乐、创新创业、医疗保障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核心区域,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工作专班自入驻以来,在市教育局党组大力支持下,制订了年度党建工作计划,秉承“建强基层组织,帮助村两委把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精品村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组织保障”的工作思路,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乡村治理服务相统一,将基层党建工作逐步向“阵地建设、党群共建、创新创效、典型示范、主题实践”五个载体中细化落实,开展“迎新春送祝福”“重温入党誓词”“我在新沟忆党史”“非遗手工传承庆六一”等活动。为加强新沟村基层党建工作,支持打造基层党建新阵地,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宣传活动,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驻村工作专班共同商议,投入专项经费对新沟村党建活动室进行改造,为文艺宣传队助力,更好服务于精品村建设工作。

工作专班积极走访群众、了解村情,联系产业、支持发展,动员学校开展研学写生活动,绘就美丽乡村生动亮丽的未来;发动社区大学力量送课下乡、举办郑州教育博客沙龙,为村民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同时,依靠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在市教育局党组支持下,坚持以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多种渠道支援精品村发展,市教育局机关和二级机构、有关学校分批到新沟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同新沟村广大党员群众一道,集思广益,出谋献策,调动各方资源,开展志愿者活动,把建设好“美丽乡村精品村”作为己任,把服务好乡村振兴作为当前工作重点,用情倾力,毫不松懈。

振兴产业描绘底色

为振兴新沟村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新沟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目标,使农户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驻村工作队和派驻工作专班出谋划策,协助村两委制订了《荥阳市汜水镇新沟村民宅及集体资产管理办法》《荥阳市汜水镇新沟村产业发展委员会议事规则》,在新时代党建引领下,坚持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创业创新平台,以农户及村内承包经营者为合作主体,以乡村休闲旅游业为切入点,以“美丽乡村精品村”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推动乡村振兴,打造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新沟村。新沟村的美丽风景、热情淳朴的民俗风情,引来了八方游客,带动村民收入大幅增加。

在产业引导方面,郑州师范学院和新沟村委围绕薯类和兰花等特色经济作物的品种引进、规范化种植和综合开发利用等方向合作共建“农业科学试验站”;村两委和驻村工作专班积极与部分有意向的投资者洽谈,引进具有研学特色的酿酒工坊、现代景观农业基地、科普基地等,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

目前,新沟村重点发展产业主要有种植、养殖、民宿、观光、研学实践等。新沟村千亩海棠花节、大学生写生基地、学雷锋实践基地、果树采摘园、鸵鸟乐园、养羊合作社、一田美园、古槐山庄窑居民宿得到蓬勃发展,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

因地制宜强帮扶 乡村振兴气象新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今年以来,郑州市教育局新郑市辛店镇王庄村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建立建强乡村振兴支点,细化帮扶措施,强化“造血”功能,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做实事 做好事 暖民心

在新郑市辛店镇王庄村,一位老大娘看到郑州市教育局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李长喜后,一边挥手示意,一边开心地说:“太感谢你们了,以前,你们走到眼前,我都看不清;现在,我老远就看得可清楚啦。”

了解到村里有不少老人患有白内障但就医困难的情况后,驻村工作队多方联系,请来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专家入村进行免费筛查,并车接车送,分批为20多名符合条件的老人进行了免费白内障手术。

工作队始终将做好群众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通过常态化入户走访,不断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村情民意,并利用自身优势,帮助村民解决各类困难诉求,实实在在为他们办好实事好事。

入驻以来,共筹措项目资金1540余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新打机井14眼及安装配套灌溉设施,新修道路8100余米,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安装路灯170盏,建桥、涵洞各1座,不仅保障了王庄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更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

今年以来,工作队还向局党组申请2.4万元,对建档立卡脱贫户、低保户、五保、困难党员等120户进行慰问;联系职业院校免费设计包装盒,帮助村民销售红薯、小米等;针对村卫生室老旧、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工作队攻坚克难、积极争取,向郑州市红十字会争取资金33万元,重建王庄村卫生室;举行专题讲座,邀专家为考生和家长详细讲解志愿填报技巧和录取规则……

“办好实事好事,是市教育局党组托付给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着力解决村民困难诉求,不断通过实际行动来凝聚民心,这也是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动力源泉。”李长喜如是说。

抓党建 重引领 促提升

加强党员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驻村工作队通过支部书记、第一书记上党课,重温入党誓词,邀请市委党校教授主题党课等形式,扎实开展学习教育;分别组织部分党员干部到林州红旗渠、开封兰考、新郑西泰山村接受党性教育;针对农村党员年龄偏大的现状,在帮助困难党员和老党员的基础上,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先后在党员队伍中评选出“优秀共产党员”12人、“共产党员模范先锋户”9户,进一步提升党员模范先锋形象,王庄村党支部被辛店镇评为优秀党支部、优秀基层党组织。

驻村工作队与村党支部、村委会一起,制定《王庄村村规民约》,创造了和谐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全村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五美庭院”“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55人(户),家风带动民风,加快乡风文明建设;筹措资金40万元,建起了集锻炼、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村民文化广场;投资15万元,建设了7个健身小游园,总面积达1150平方米,建成图书室、活动室、娱乐室、电脑室。

同时,筹资30余万元购置空调、课桌椅等办公物资,极大改善了辖区岳庄小学和王庄教学点的教育设施;联系郑州艺术幼儿师范学校、郑州市中原区互助路小学、郑州市实验幼儿园等优质教育资源和辖区的小学、幼儿园结成手拉手帮扶对子,进行教师派驻、送课下乡、教学理论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市区的优质教育资源;联系上海郑州商会、恒发基金、仁爱助学基金等机构,筹资35万余元,对困难家庭子女和考上大学的学生50余人发放教育助学金。

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将以创“五星支部”为牵引,加强党支部建设,继续发挥党建引领的核心,展示先进党员事迹、文明户等,教育引导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到王庄村集体发展的事业中去。

兴产业 助振兴 激活力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驻村工作队携手村党支部、村委会,依托资源、交通优势,探索更优模式,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将王庄村打造成市民游玩的新去处。

王庄村全部建档立卡户脱贫后,工作队的帮扶力度不减,以第一书记专项资金作为集体资金入股,注册新郑星火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宏德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了村集体收入为零的突破,引进郑州锦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发展集黑猪养殖、农业种植、餐饮等为一体的休闲观光绿色农业,让村民不出家门就能找到工作。以第一书记专项资金30万元购置的2辆冷链冷藏车,扩大了经营范围,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集体经济的逐年增长。

今年,驻村工作队持续推进产业发展,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上报了3类5个项目,目前,学农基地二期、第一书记项目已经批复,即将动工;联系卓普番茄、郑州人家、林果酒店、艾草种植园等驻村企业,建立了王庄片区企业联盟,采取抱团式发展,提高发展效益;协助择桐传媒公司完成了以王庄村为中心,以盆景养植、展销为主体的盆景小镇发展规划。

绿色大棚、艾草种植、黑猪养殖、农家乐、研学游……一个个农业产业在这里落地开花,为王庄村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校长说

“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各校依据校情持续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助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聚焦能力作风建设,一线校长有话说。

能力作风建设下的“强师计划”郑州市第十八中学校长 段亚萍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今年4月,教育部、中宣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简称“强师计划”),更是对造就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注入了推动剂,趁此东风,学校大力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培养专业化创新型教师。

加强政治引领。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政治教育,把政治教育常态化、日常化,引导广大教师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引导教师把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作为教书育人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

加强价值引领。价值观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加强教师的价值观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和建设,就无法保证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就无法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的践行。

加强事业引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从事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业,我们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以事业引领教职员工的行为,让以德施教、以德立身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理想信念。

构建新型育人方式。进行“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改革,关键是改变传统的育人方式,目的是培养教师“教”的能力,培养学生“学”的兴趣。有创新意识的学校,可以把项目式学习引入课程教学改革,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世界,激发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横向技能。此外,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师生弘扬和传承劳动价值追求的文化自觉。

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互联网+教育”模式不容忽视,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信息化教师队伍势在必行。学校要注重把“学习”上升为一门学科,引导教师像学习“教育学”一样学习“学习学”、研究“学习学”,鼓励教师成为面对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得心应手的素养型教师。

总之,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能力作风建设开展过程中,我们要与“强师计划”相结合,引领教师融入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中,促进教师教育振兴发展,为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

不忘初心逐梦想

郑州市第四十八中学校长 彭广谦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学校主动作为谋发展,着眼大局谋发展,全体同志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大格局,服从大局,牢记宗旨,锤炼为民服务真本领。

学校始终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教学质量月、青年教师过关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同课异构、教学开放周等活动,立师德,树师风,强师能,给教师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注入了活力,壮大了实力。

继承和发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学校建立“学、引、练”新课堂。积极开展“教学质量月”、青年教师基本功等系列比赛及各种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学业提升。

按照学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学科拓展、科技探索、生活技能、实践活动”四个方面系列内容构建校本课程框架。学校已开设20门比较成熟的校本课程。学生参加省、市的体育和艺术等竞赛活动,屡次斩获优异成绩。

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编写并实施了德育校本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仪式、活动、评价等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学校积极推进课程式学生社团建设,形成了符合学校特点的社团体系。学校成立了“学生社团联合会”,开发出创智发展、艺体竞技、史地人文、生活科技4大类共11个学生社团,水景创意工坊社团、南狮社团、花蕾艺术团、炫舞啦啦操社团等声名远播。学校社团工作朝着“有形、有魂、有习得”的目标不断完善。

学校依托河南省刘军名班主任工作室,以班级建设为中心,以班会课课程、家校共育课程开发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充分发挥名班主任的示范引领、指导、辐射作用,搭建学习研究的平台,创造交流成长的条件。工作室已经建立起覆盖12所学校的班主任交流体系,其中,小学4所、初中4所、高中1所、完中2所、中职1所,成为12所学校班主任们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师生的益友,同时,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梦想指引方向、梦想提振精神、梦想汇聚力量,举全校之力、集全员之智、抓教育改革、谋教育发展,教育人一直在路上。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