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郑报全媒体记者 侯爱敏 徐刚领 张倩 王红 去年以来,特大暴雨灾害和新冠疫情在郑州叠加交织。面对挑战,郑州统筹防汛救灾、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灾后恢复重建加速推进,常态化防控机制持续完善,高质量发展动能加速集聚,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履铿锵。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创新提速产业强劲 面对非常挑战,全市上下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难。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推进“三个一批”,全域全员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出台加快企业复工复产20条措施,较好稳住了经济基本盘。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3%,固定资产投资下降6.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7.71万户,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2.31%。 蓄势增能,科技创新全面提速。全国“双创”活动周郑州主会场成功举办,签约高质量项目50个、投资金额800多亿元。伴随“双创”周落幕,“中原龙子湖”这一双创品牌顺利“出圈”,为在全国构建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长阳谷、西有菁蓉汇、中有龙子湖的创新创业新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资源加快集聚。嵩山、黄河等省实验室挂牌运行,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1%,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38.7%。科技型企业总量突破1万家,获批国家级创新平台6家、培育省级研发平台241家。 产业发展态势强劲。制造业稳中向好,2021年全市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3.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2.1%,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82.1%、43.4%。17家企业入选省制造业头雁企业。新增“上云”企业1.7万家,认定“三高”企业2035家、“专精特新”企业960家。 全面建设综合交通枢纽。6月20日,郑渝高铁全线开通,郑州到重庆最快4小时23分可达。同日,济南至郑州高速铁路濮阳至郑州段开通运营,郑州“米”字形铁路网的“米”字完美落笔。 由此,郑州成为全国首个建成“米”字形高铁网的城市,形成辐射全省17个省辖市的1小时经济圈、高效连接周边省会城市的2小时经济圈、通达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8小时经济圈。四通八达的高铁网,让郑州市民的出行更便捷、选择更多,也将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向新高度。 稳外贸措施促企业发展 加速打造国家开放高地 2022年6月10日,中德柔性电子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在郑举行。 高新区管委会、德国海德堡印刷电子有限公司、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方签订了《中德柔性电子项目合作备忘录》,就共同促进、开发、满足先进柔性传感器、仪器和物联网解决方案技术的需求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自入选中欧区域政策合作中方案例地区名单以来,郑州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优势,主动作为,不断创新,取得丰硕成果,郑州的欧洲朋友圈不断扩大。 今年以来,我市出台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设立4亿元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建立国际营销服务网络、发展“海外仓”等业务;实施外贸企业“白名单”和首席服务官制度,“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出资1.5亿元设立“外贸贷”和出口退税资金池,为近百家企业发放“外贸贷”贷款335笔,出口退税资金池贷款31笔,一大批受益企业得以健康发展。1月至5月,郑州外贸进出口总额2332亿元,同比增长4.4%。 尽管遇到多轮疫情冲击等前所未有的困难,郑州“空中丝绸之路”不停航、不停飞,机场繁忙依旧。郑州机场40多条国际和地区货运航线,如同新时代的“空中驼铃”,20多个国家的全货机与中国邮政、国航、南航等国内航司全货机比翼而飞,每天穿梭于郑州至卢森堡、安克雷奇、科隆、洛杉矶、东京、首尔、莫斯科、新西伯利亚、列日、第比利斯、哈恩、吉隆坡、巴库等国际机场,将国内外急需的防疫物资、电子产品、民生物品等货物周转于中国和世界各地。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中,郑州上榜“推动外贸稳定和创新发展成效明显的地方”。根据《通报》,2022年,国家在安排年度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认定加工贸易承接转移示范地、培育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重要展会开展宣传推介等方面,将对我市给予倾斜支持。 系列财政措施发力稳经济 88条政策助力产业加速跑 6月22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为全市企业、产业发展释放鼓舞人心的新利好。 会上发布了市财政推出的一系列稳经济政策措施: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及经济下行压力,保障各县区退税资金,雪中送炭帮助企业渡难关。截至5月底,全市共办理留抵退税退库270.2亿元,其中小微企业留抵退税退库124亿元,占总退库规模的45.9%;为减轻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负担,出台房租减免政策,且简化、优化流程,保证符合政策的租户能够更便捷地享受政策红利,截至5月底,全市已累计减免房租2621.5万元;加大财政补贴奖励力度,加快涉企财政资金审核、支付进度,截至5月底,累计拨付涉企资金47.3亿元;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投入资金4.1亿元,发放消费券,以“真金白银”推动消费市场加快繁荣。下一步市财政还将拿出100亿元财政性存款,开展竞争性存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坚持政府过紧日子,集中财力保基本、保战略,扎实稳住经济的同时,确保各项民生政策及时落地,兜牢民生底线。 同日公布的促进7个产业发展共计88条政策措施,聚焦行业发展难点痛点堵点,激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动能,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扛稳工业经济“压舱石”责任。 会上发布的“6+1实施意见”涵盖高端装备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明确了七大产业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无论是财政措施还是产业政策,无不是郑州市加快稳经济政策落实落地的有力举措,确保实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市场主体持续增长 城市绽放蓬勃活力 疫情暴雨、坎坷荆棘,都不能阻挡郑州发展的铿锵步履。 市统计局2022年3月发布的《2021年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末郑州市常住人口1274.2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9.1%,常住人口比上年末提高0.7个百分点。郑州继续展现超强的人口吸纳力,绽放蓬勃的发展活力。 5月29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郑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郑州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全市目前实有市场主体161.1万户,同比增长21.1%;今年以来新增13.1万户,同比增长13.3%。就业保持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42.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51.4%。工业发展势头良好。4月当月,六大主导产业中,生物及医药产业、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现代食品制造业、电子信息工业分别同比增长40.9%、11.7%、9.7%、7.9%,投资保持回稳势头。 省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日前印发《2022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明确将以都市圈建设为引领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重点任务》指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要聚焦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国家开放高地、国家人才高地。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历经风雨洗礼的郑州,必将绽放最美丽的彩虹。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