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青少年需要榜样
四季风从门前刮过
红色记忆(国画) 李青利
一盏马灯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青少年需要榜样
——兼评《青少年时期的焦裕禄》

♣ 魏惠玲

适逢焦裕禄诞辰100周年,尚伟民、刘少乡创作的儿童文学《青少年时期的焦裕禄》由海燕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不仅是对焦裕禄精神的传承,也是当代青少年上乘的精神食粮。

焦裕禄是我党干部的杰出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尤其是他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精神,成为2021年9月29日公布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习近平总书记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写尽了焦裕禄的为民情怀与英雄本色,也道出了无数人心中优秀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与精神风貌。

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评价焦裕禄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影响人的终生。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所塑造的道德素质、人生观、价值观,对其一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今,我国正处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这给青少年思想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对于处在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青少年而言,他们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思想尚不成熟,识别是非能力不强,还不能很好地处理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因而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故而,为广大青少年选树榜样,让他们接受英雄楷模精神,成为当今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而文学,无疑是青少年非常喜闻乐见的主要形式。

《青少年时期的焦裕禄》正是为青少年呈现榜样风采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以儿童视角,以焦裕禄青少年时期的人生命运为主线,讲述了他的凄惨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的成长历程和传奇人生。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焦裕禄和广大劳动人民一样,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焦裕禄十几岁时,日本鬼子侵占了山东博山。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被迫到黑山煤窑当小工,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的重活,依旧食不果腹。焦裕禄的父亲因无钱还债,被地主活活逼死。眼泪未干,焦裕禄又被日本鬼子抓到抚顺的一个煤窑作苦工。在日本鬼子、汉奸的刺刀威逼下,他每天在煤窑里干15个小时以上的苦工,每时每刻都面临着生死威胁。他冒着生命危险逃离虎口,却又进入狼穴。一次次地打击和折磨,让他明白了苦难的根本,看到了真理之光。在苦水里成长起来的焦裕禄,最终找到了党组织,参加了民兵队伍。他以自己的机智、胆识打土豪、除汉奸,配合部队消灭敌人。在斗争中,他总是冲锋在前,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每一项任务。在党的教育、培养下,焦裕禄同志于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作品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坚韧不拔、英勇果敢的青少年焦裕禄形象,书写了青少年焦裕禄的智慧、英雄本色,讴歌了青少年焦裕禄与命运抗争、向旧社会宣战、与封建地主阶级作斗争的革命精神。

今天的青少年,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还有各种玩具、游戏带来的无限乐趣。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因家庭教育不当导致的“问题”孩子,有的沉溺于网游荒废学业,有的离家出走酿成悲剧,甚至更极端地出现自残、自杀。凡此种种,窃以为均缘自过于宠爱而导致的不健全人格,和缺乏苦难教育造成的精神极度贫乏。

因此,我们不但要帮助青少年养成读书的习惯,还要有意引导他们阅读英雄楷模的青少年故事,让他们了解英雄的童年与苦难,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

这也正是《青少年时期的焦裕禄》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