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难忘的哈密之行
桃花源《题遇仙桥》记
“萤光”与“苔花”
香溢(国画) 王 绣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萤光”与“苔花”

♣ 齐 父

古人对萤火虫这种小玩意儿很是青睐,有不少吟诵萤火虫的诗词佳作,咏物言志,颇具寓意。南朝诗人萧绎在《咏萤》里说:“腾空类星陨,拂树若生花。屏疑神火照,帘似夜珠明。”通过四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不无夸张地把萤火虫的异常光彩鲜明地凸显出来。

唐代诗人虞世南在《咏萤》诗中写道:“的历流光小,飘摇若翅轻。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虽然萤火极小,萤翅极轻,但仍不甘默默无闻,无声无息,独自在暗夜发光,飞来飞去,以昭示自己的存在,展现自己的风采。

也有人对不起眼的青苔情有独钟,不吝赞美,多有佳句传世。唐代诗人钱起在《石上苔》写道:“净与溪色连,幽宜松雨滴。谁知古石上,不染世人迹。”歌颂了青苔的特立独行,不染世俗污秽。清人袁枚在诗《苔》中说:“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明白如话,寓意深刻,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苔是一种低级植物,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既不见阳光,也不遇春风,既无人关照,也不受命运垂青,可它仍然顽强地活着,而且照样开花结果。尽管苔花只有米粒大小,微乎其微,小到不注意就看不见,甚至被称为“隐花植物”,但却从不自卑自弃,妄自菲薄,仍是昂首怒放,傲立世间,敢与花王牡丹一较高下,展示自己倔强而独特的形象。

这两样东西,一为动物,一为植物,都很不起眼,很低调,没有多少存在感,常为世人视而不见。也就是因为晋人车胤与孙康的囊萤映雪,刻苦读书,才算是多少出了一回“风头”。这两者的共同特点,都自强不息、自尊自重,都不甘寂寞、不自惭形秽。其实,这也是每个有理想有追求者应具备的品格特质。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这几条特点,就能做一个大写的人,而不管自己身份如何卑微;就能做一个高尚的人,而不论自己的职业多么卑贱;就能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而不管自己的能力如何有限。

我们可能都是默默无闻的萤火虫,光亮不大,光线不足,一辈子也没几个人能看得见,更没人赏识点赞,但仍要自尊自强,傲然世间,不怕风吹雨打,不惧夜长梦多。我们竭尽全力发出的一点清辉,虽不能与日月星辰一较高下,却毫无保留地挥洒世间,努力发光发热,实现生命的价值,照亮自己的工作岗位,照亮那个属于自己的角落——譬如车胤的小书桌。

我们都可能是籍籍无名的青苔,颜值不高,本事不大,出身不好,条件不优,因而常被人小瞧轻视,甚至被忽略不计。但却不管条件如何艰苦,环境如何恶劣,都不屈不挠,奋发向上,努力绽放自己的青春芳华,实现人生的逆袭。大千世界,既有牡丹的国色天香、姹紫嫣红,也有苔花的貌不惊人、朴实无华,它们都在享受大自然赋予的同样的生存权利,都在充分展示自己的光鲜形象。人们羡慕牡丹的得天独厚,养尊处优;更敬佩苔花的生命活力,不屈精神。

由于种种原因,谁都无法选择出身门第,无法选择颜值天赋,甚至无法选择生活和工作环境;但却能选择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能选择拼搏进取的奋斗精神,能选择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像萤火虫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能照亮多大地方就照亮多大地方;像苔花那样,不计名利,默默奉献,不求大红大紫,唯愿不负我心。如果做到了这些,不负韶华,不虚光阴,我们就会问心无愧,无愧天地,该发光时发光,该开花时开花,拿出合格答卷,拥有无悔人生。

最后,又想到李白的《咏萤火》,诗云:“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读来励志且鼓劲,浪漫且富于想象力,果然是大家手笔,意境不凡。由衷感谢诗仙佳作,当为此浮一大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