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论坛 上一版3
以“三大举措”助推 能力作风建设见实效
郑州建设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的思路与对策
深化“放管服”改革
增强群众“三感” 是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具体目标
“新文科”建设赋能高校智库高质量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建设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的思路与对策

王东杰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建设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是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应有的使命和担当。郑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黄河文化资源丰富,建设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具有坚实的基础优势。要立足“华夏源•黄河魂”的总体定位,确立在全国文化版图中的地位,增强主地标城市的文化辨识度,形成主地标城市的整体架构,讲好主地标城市黄河故事,铸造主地标城市发展新动能,谱写黄河文化辉煌发展新篇章。

一、强化阐释和研究,夯实黄河文化学理支撑。基础研究和理论阐释是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前提,是做好黄河文化工作的内在支撑。把黄河文化的研究阐释放在重要位置,整合科研资源,搭建研究平台,创新研究机制,提升郑州黄河文化研究的水平。一是整合黄河文化研究的资源。针对研究资源和力量分散的问题,整合黄河文化研究的人才、项目和机构,重点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各职能部门的研究项目和资源,成立区域性黄河文化研究院或研究中心,建立黄河文化研究队伍和研究项目,推进开展黄河文化的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实现黄河文化研究的聚焦发力和协同推进。二是推出黄河文化研究的高水准成果。组织开展黄河文化探源工程,对郑州华夏之根、文明之源、黄河之魂等进行寻根探源。建议开展“黄河文化记忆”文献的编撰工作,收集沿黄河流域的遗迹、文学、民俗、历史、治理等方面的史料,使散落的黄河文化文献连贯起来,形成展现黄河文化脉络的文献库。建议沿黄河流域城市协同推出一批学术专著,形成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促进黄河文化研究的理论创新,提升黄河文化研究的话语权。

二、完善遗产保护体系,展现主地标城市文化之脉。建立科学和完善的遗产保护体系,是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前提。黄河流域文化资源丰富,黄河文化遗迹庞大,包含大遗址、古建筑、碑刻、民俗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文化内涵丰厚、文化历史悠久,都是早期人类文明繁荣发展的重要见证,要做好保护传承工作。一是统筹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建立文化遗产资源库,掌握文化遗产的现状、特点和价值,进行动态的保护、管理和评估。二是创新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依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推动建设黄河文化遗产廊道,串联沿线大遗址资源,形成国家文明起源的集中展示地。三是建立黄河文化遗产协同保护机制。有必要推动省内外城市间建立区域协作机制,搭建公共平台,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制定规范化的保护标准,实现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措施和方案的协同联动,提高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区域水平和整治质量。四是建设好黄河文化遗产保护阵地。建设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国家公园和仰韶博物馆,集中展示黄河文化遗迹,展现千年文明脉络,让黄河文化遗产能够系统性“讲述”中华文明的根与魂,塑造黄河文化展示传承的国家文化品牌,让黄河文化“立”起来。

三、创新传播方式,塑造主地标城市文化形象。一是建立媒体传播矩阵。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制定媒体传播方案,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集中宣传推介黄河文化,提高黄河文化的社会影响力。设立黄河文化宣传阐释的专栏,定期组织黄河文化的专题解读,阐释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讲述黄河文化故事,宣传黄河文化政策,营造全社会关心、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的氛围。二是用现代科技助力黄河文化的传播弘扬。推动传统文字传播向视频、音频、图片等方式转换,以丰富的表达形式展示黄河文化的内涵。发挥现代网络平台的作用,通过微信、抖音、快手等,以微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示黄河历史遗迹、民俗风情、手工技艺、自然景观等,提升黄河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促进传统展示与现代表达技术的结合,融入虚拟现实技术、AR技术等,让黄河文化“活”起来,增强体验感、代入感,使传播更加符合现代人的接受习惯。三是在重大活动中传播弘扬黄河文化。在大型会展、节庆活动、文化论坛中加强黄河文化的传播宣传,拓展黄河文化的传播空间,提升黄河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利用庙会、节会、春节、元宵节等节日庆典进行传播和解读,让人们在节日活动中感受黄河文化的魅力,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熏陶人们的精神世界。

四、深挖黄河元素,讲好主地标城市黄河故事。建设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要通过多种途径,讲好黄河文化的四个方面的故事。一是讲好文化根与源的故事。从史前时代到文明时代,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在郑州地区展现的最为系统和完善,体现出中华文明根、干与魂的总体性特征,要做好文明探源、文化溯源等基础性研究工作,挖掘阐释好姓氏之源、农耕文明之起源等内容,讲好始祖姓氏故事、国都城池故事、文字发展故事、青铜铸造故事、文学艺术故事等,展现不断裂的中华文明史。二是讲好历代治黄的故事。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建设主地标城市,必须立足人类与黄河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存史,讲好人类认识黄河、运用黄河和治理黄河的故事。深挖治黄历史脉络,建立治黄专门史,讲好历史上治黄的故事,传承治水英雄的事迹,让治黄的精神永续相传,成为鼓舞今天推动民族振兴的磅礴之力。三是讲好黄河儿女幸福生活故事。讲好自古至今黄河沿岸民众幸福生活故事,重点讲好黄河河岸边的励志、神话、传说、爱情、孝道、文艺、名人等方面的故事,让幸福生活的努力、美好愿景的实现、和谐家园的建设等展现好、传达好,呈现黄河儿女为幸福生活奋斗拼搏、锐意进取的历程。四是讲好干事创业的新时代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儿女创造了可歌可泣的精彩故事,要致力于讲好红色文化、改革开放、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好故事”,传递正能量,唱响主旋律,激励新时代黄河儿女砥砺前行,续写新时代城市发展的精彩篇章。

五、促进文旅融合,铸造主地标城市发展新动能。建设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黄河游、游黄河”为主线,以体验和参与为方向,实施黄河文旅重大项目,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一是打造黄河生态休闲之旅。推动黄河湿地公园、黄河慢行走廊、黄河生态观光带等建设,强调河、水、林、草一体融合,突出生态保护、绿化种植和水源涵养,打造文化自然融合、山河路联结且具有休闲、健身、旅游和观光一体的沿黄复合化生态廊道。同时,合理布局步行道、骑行道和服务驿站、乘换地等。二是打造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建设好黄河文化景观带,串点成线,推动文化遗产、博物馆、非遗项目的活化,建设黄河非遗产业园区、历史文化主题体验区、黄河历史文化品牌街区等,做好人类起源、文字起源、文明起源、夏文化、最早的中国等场景表达,打造从史前文明到现代都市的寻根溯源体验之旅,系统展现中华民族成长的进程和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以溯源、寻根实现凝心、铸魂的目标。三是打造治黄水利水工研学之旅。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管理部门、企业及社会组织等,打造地标性的治黄水利水工研学基地,突出黄河水利水工及黄河精神的培训、教育和传承,以现代科技再现黄河治理场景,体验黄河治理的精髓,感悟黄河治理的精神,学习黄河治理的要义,在黄河治理体验中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四是打造乡土风情体验之旅。把黄河文化传承弘扬与乡村振兴、攻坚扶贫有机结合起来,促进黄河流域乡村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文旅融合小镇、乡土风情村、文旅示范村等,促进文旅农融合,传承优秀黄河农耕文化,塑造乡土生态价值,建立具有地标性的黄河农耕文明体验地。

(作者单位:中共郑州市委党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