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时心蕊获追授“新密市优秀儿童”
广武农产品批发大市场 建成即将投入运营
表彰见义勇为 弘扬社会正气
浪漫甜蜜“夜经济” 点燃热情“消费力”
二七区“信易+家政”上线 守信市民可享家政服务优惠
评选“十星商户” 树立学习标杆
逐梦科学 乐享暑假
多点发力整治道路交通秩序
“四德”教育讲座 倡导时代新风
建设清廉医院 规范从医行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盐碱地里播种“莓”好生活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电商及数字农业的快速发展,田间地头活跃着一支“新农人”队伍。他们凭借敏锐的互联网思维和市场化眼光,探索农业新业态,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了新活力,成为引领农民、发展农村、托起农业的一支生力军。荥阳市高村乡周砦村西禾草莓基地总经理任瑞彬便是其中的一员。

2016年,42岁的任瑞彬,怀揣着要在盐碱地上种出高品质草莓的梦想,在荥阳市高村乡省级贫困村周砦村开始了他的“莓”好之路的摸索。在盐碱地上种植偏爱酸性土壤的草莓品种,无异于与天斗,因此在创业之初困难重重,草莓品质、口感都不尽如人意,但为了最初的梦想,他带着6名员工不断尝试,在田间地头试验三载,试种了30多个品种。

冒着酷暑扛起一根根钢管建设新的大棚、忍着严寒在冬夜一铲铲清除大棚上的积雪、顶住疫情压力一单单向外推销草莓。历经寒来暑往,克服种植艰辛,攻克技术难关,突破经营瓶颈,终于苦尽甘来,在第四年,品相出色、口感酸甜的西禾草莓成功打开市场,获得消费者认可。

“在大棚里也不累,一天稳稳当当100元收入,还不耽误给孩子做饭、照顾老人。”为了扩大草莓基地规模,带动周边村民致富,他通过流转土地,吸收困难群众就业,让村民们不出家门就能工作,赚取两份收入。同时,对村民开展再就业技能培训,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吸收周边贫困农户到大棚就业,不仅能解决了基地的用工问题,而且能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如今西禾稳定用工人数达100余人。”任瑞彬说。

“西禾成立之初就确定了走品牌化,建立休闲采摘、新媒体网销、高端渠道合作的销售经营模式。”如今周砦村的西禾草莓采摘基地已有25个草莓大棚,开发草莓品种5个,亩产也从最初的800斤发展为现在的4000斤,年产值实现了1000万元,发展充值会员两万多人、线上粉丝数十万人,并通过天猫、抖音、美团、小红书等网络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及网络销售,同时与华润Ole、丹尼斯拜特、盒马生鲜、绿地、长申国际、佳沃鑫荣懋、胖东来超市、百果园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今后,西禾将以高品质草莓产业为突破口,努力打造成集生产、生活、生态三重功能于一体,生产、加工、保鲜、包装、销售一条龙的新型现代化农场。”在大棚内,看着一颗颗红彤彤的草莓,任瑞彬继续向我们描绘着他的“莓”好之路。 本报记者 史治国 通讯员 马凡然 王婷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