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论坛 上一版3
以“三大举措”助推 能力作风建设见实效
郑州建设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的思路与对策
深化“放管服”改革
增强群众“三感” 是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具体目标
“新文科”建设赋能高校智库高质量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增强群众“三感” 是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具体目标

袁文良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与使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又进一步强调: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今天,我们党正团结带领人民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广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继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广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地认识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增强。所以,我们一定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的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在权力的行使中一定要坚持用真心对待群众、用真诚打动群众、用真情感动群众。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经常深入群众,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期盼愿望,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忧虑疾苦,努力使我们的决策部署、发展思路、工作重点符合人民意愿和时代要求。同时,要自觉接受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不断提高使用权力的透明度,做到居位尽其职,任职思利民,进而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鱼水观,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这就决定了共产党的最大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而最大危险则是脱离群众和没有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置。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的百年奋斗历史也充分证明,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当下,我们正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但这一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路上随时还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黑天鹅”事件或“灰犀牛”事件。所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保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在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具体实践中深化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

再次,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彰显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担当。广大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追求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内容,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神圣职责,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和敢于自我革命、壮士断腕的勇气去啃硬骨头、去蹚深水区。尤其是在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历程中,一定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统筹做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工作,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同时,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重大原则问题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在各种歪风邪气面前敢于较真、敢抓敢管,进而把人民至上理念蕴含的真理力量转化为我们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忠于职守、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内生动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过程中,要确保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就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坚持人民至上的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下大力补齐民生保障短板,凝心聚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进而使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