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原区志愿服务项目 积分兑换活动启动
引来“致富果” 日子“红火火”
“家门口”享专业服务 康复养老两不误
巩义63所学校配备高标准运动场
高压走廊“挪窝儿” 为企解难获赞
“官方带娃”夏令营二期开营
文化墙上话幸福
街道协商议事 为群众办实事
多措并举建设“清廉村居”
“回归经济”赋能新密经济发展新动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引来“致富果” 日子“红火火”
王希望在大棚里展示自己种的火龙果

本报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朱林栓 实习生 赵新仪 文/图

8月18日,记者走进中牟县大孟镇杨庄村村民王希望的火龙果种植大棚,看到一排排带刺的叶子青翠欲滴,一颗颗硕大的火龙果缀满枝头,一派丰收景象……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加快,大孟镇将文旅产业同现代农业融合,涌现出一批“新农人”,他们不仅改变了家乡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改变了家乡面貌,也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成就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王希望是土生土长的大孟镇土寨村所属的自然村杨庄村人,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贫穷家庭,他做机械设备租赁生意20余年,依靠自己的辛苦努力和顽强拼搏积累了厚实的“家底”。

“自己富不算富,全村人富才算真的富。”王希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8年的一次南方考察中,他看到种植火龙果蕴藏着无限商机,是一个可以带动一方群众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火龙果属于仙人掌科,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产量高,种植全程不需要喷洒农药,不愁销路,每斤卖价10到15元,是纯绿色的无公害水果。

考察归来,他引种火龙果种植的想法妻子并不同意:“生活得好好的,瞎折腾啥?”妻子的话犹如一盆凉水泼在王希望的头上。经过一番思想搏斗,他说服了妻子。2019年,他在自己的生态园内选择4亩耕地建设两个大棚,作为火龙果的“试验田”。

增温、授粉、剪枝、除草,王希望开始忙碌于田间管理,在他的精心照料管理下,火龙果长势良好,第二年就挂果了,看到一个个像火焰一样的火龙果,王希望开心地笑了……

“刚刚种植的时候,由于没有经验,保温工作没有做好,导致很多火龙果苗冻死了,后来经过多方请教学习,将大棚一层保温膜添加到了两层,火龙果苗就再也没有冻死了,现在长势越来越好。”这种生长在南方的水果硬是被他成功“搬”回了中牟老家。

今年8月份,王希望的两个火龙果大棚已开始进入丰产期,慕名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更多的是来电影小镇、只有河南旅游的游客顺便采摘的。

“今年火龙果亩产预计在3000斤以上,收益4万元左右,两个大棚就是16万元。”王希望满脸自豪地说。

看到王希望的火龙果试种成功后,土寨村群众纷纷效仿。“通过火龙果的试种成功,今年俺村将扩大火龙果的种植规模,在连片的大棚中集中发展50亩火龙果种植基地,全部为红心火龙果,真正让火龙果成为群众增收的致富果,让群众过上红火日子。”大孟镇土寨村党支部书记张会杰说。

火龙果带来的不仅是收入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转变。

“‘新农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开拓出令人瞩目的广阔新天地。他们怀揣理想和抱负,投身于农村,成为引领新农民、发展新农村、托起新农业的生力军,彻底颠覆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昔日形象。”大孟镇党委副书记王会强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