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原新丝路中欧班列 启用第三个郑州回程站点
高科技云集 “小”器件有“大”智慧
院士专家共话智能传感器产业未来
高等院校和医疗机构 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启动
市区多条河道缺水 我市紧急调水补源
河南省智能传感器MEMS平台落地高新区
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开展
金水区等9个城区新冠病毒核酸筛查的通告
认清严峻形势 压紧压实责任 抓实抓细安全生产工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如何能让郑州智能传感“名片”擦得更亮
院士专家共话智能传感器产业未来

本报讯(记者 刘地)未来全球传感器科技将如何发展?如何能让郑州的智能传感“名片”擦得更亮?昨日,2022世界传感器大会在郑州拉开帷幕,大会吸引国内外院士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寻智能传感器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共同开启传感器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传感器在智能医疗中“大展拳脚”

智能医疗的核心推动力在于便携式可穿戴应用,这类微型化、低重量的设备需要充分利用最新的传感器技术才能得以实现。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约瑟夫·王在主旨报告中分享了他在可穿戴生物传感器领域的研究成果。

由他带队研发的化学传感器,能直接印刷在内衣的松紧带上或者像“文身”一样文在身上。“这些传感器能够嵌入基于逻辑计算的生物计算机系统中,用于监控从人的汗水和眼泪中探测到的乳酸盐、氧气、去甲肾上腺素、葡萄糖等生物标记,并据此自动诊断病人健康状况的变化等,根据这些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健身和医疗信息。”约瑟夫·王介绍道。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在主旨报告中,回顾了自己和同事共同证实幽门螺杆菌是造成大多数消化性溃疡病因的研究过程。如今,伴随着传感器的发展,出现了佩戴式传感器,居民在家里呼一口气就能检测。

物联网传感器赋予楼宇新的“生命符号”

“物联网也叫传感网,传感技术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所以物联网在结构上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庄德认为,物联网的出现与进步提升了数据采集的能力,促进了大数据的发展,大数据的处理结果也可以通过物联网这个平台有效执行。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逐渐融入到智能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概念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楼宇自动化、安防自动化和节能化。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智能建筑的技术发展从“自动化”向“数字化”演进,不同系统的不同门类的海量传感器组成了建筑的神经网络,按秒级生成的海量传感器数据成为建筑新的生命符号。

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候任主席赛义夫·拉曼一直致力于楼宇能源管理研究,他在大会主旨报告中提出,部署在楼宇关键位置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环境,收集信息并智能决策,可以在提高居住者舒适度的同时节约能源。

郑州智能传感产业拥有竞争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庄德和世界传感器大会缘起2018年,他曾在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发表“郑州宣言”,也曾主持大会主旨报告。在蒋庄德看来,河南智能传感产业的生态已经形成,拥有汉威科技等一大批在业内拥有影响力的企业,在郑州高新区的科技园区形成了产业集聚区,尤其是在气体检测等细分领域,郑州的智能传感产业拥有竞争优势。

如何能够让郑州的智能传感“名片”擦得更亮?蒋庄德认为,要差异化发展。具体来说,传感器有40多种大类,涉及范围广,因此,可以把握重点,实现特色化发展,尤其要在细分领域做出彩。目前来看,郑州可以继续加强人才板块的补充,在大学和研究机构关于传感器敏感材料、敏感机理、制备工艺等的基础研究方面发力,为产业提供更大支撑。“差异化发展就是要结合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在细分领域做到领头。”蒋庄德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