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32项措施加快医学科技创新
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筑牢防线守住底线管好城市
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民卡“1分钱乘公交” 活动已惠及超50万人次
相约中原豫见粤味 顺德美食郑州路演
老模范又有新作为 好家风传帮百千家
“朋友圈”越来越大 国际化日益明显
专家学者聚郑探讨 交流唐三彩文化
部分博物馆 明起暂停开放
专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省印发《实施意见》
32项措施加快医学科技创新
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上接一版)加强中医药人才培育。培育中医药学科领军人才20名、拔尖人才100名、青苗人才1000名,建设高端中医医学创新团队。

培育国家医学中心

我省将依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依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形成我省医学科技创新高峰。

同时,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成心血管、儿童、神经疾病、中医(肿瘤)、呼吸、肿瘤、中医(脑病)、中医(骨伤)等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将其打造成为国内一流、辐射中部地区的高水平临床诊疗中心、人才培养基地、科研创新平台。

此外,还将建设省医学中心和省区域医疗中心。在豫北、豫西、豫东、豫南、豫西南等地区,建设国家布局的5个省区域医疗中心,培育一批跨区域服务的高水平医院。围绕心血管、神经疾病、妇产、儿童、癌症、眼科、老年医学等专业,建设15个省医学中心和60个省区域医疗中心,引领区域医疗同质化发展,构建我省医疗服务高地。

建设省医学3D打印中心。依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省医学3D打印中心,建设人工智能、组织工程学等学科转化平台,建成全国医工交叉合作示范基地。

推动实现“大病不出县”

根据安排,全省70家县级医院将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做实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持续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效率,县域就诊率达到90%以上,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70%以上,推动实现“大病不出县”。

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为县、乡级医疗卫生机构引进培养10万人以上卫生人才。

郑州每日核酸检测能力达120万管

针对“应对公共卫生安全和重大疾病防治新挑战”,《实施意见》提出系列好消息——

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依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推进省级区域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和市、县级紧急医学救援站点建设,建立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

建设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依托省疾控中心创建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建成省菌种、毒种等生物资源保藏中心。

建设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中心。以省疾控中心为龙头,做大做强省级疫苗临床研究基地,研究适宜我省的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新冠肺炎、流感、登革热、黑热病等输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检测、筛查和干预(新药和疫苗等)技术。

建设慢性病防治中心。由省疾控中心牵头,依托医疗机构和社区服务点,整合优势学科队伍,建设临床研究与创新平台,建立群防群治、健康管理、疾病预防等医疗体系。

提高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能力。全省检测能力达到每日640万管。其中,郑州市达到120万管/日,人口规模在800万以上的省辖市达到50万管/日,500万~800万人口的达到30万管/日,500万人口以下的达到20万管/日;省级机动检测能力达到50万管/日。

高标准建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我省将高标准建设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省中医院2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建设12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26个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32个省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推动中医儿科、骨伤等专科发展成为全国一流学科,强化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能力。

“一老一小” 看病更方便

针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我省将有新的提升。

针对婴幼儿——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社区服务范围,实现全省所有城市社区托育服务全覆盖,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6个。

针对老人——支持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探索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模式,在500个社区(乡镇)推广应用,推动全省社区居家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依托社区(乡镇)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中心组建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中心,重点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养老服务。

针对妇幼人群——依托省人民医院、省生殖健康科学技术研究院打造省出生缺陷防治科技创新中心。建设5~8个母婴安全保障示范县(市、区)、8~10个妇幼健康全生命周期服务示范基地,打造5~8个省级妇幼专科联盟,推广10~15个病种规范化诊疗技术新方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