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鄂力印象
渔汛(国画) 马国强
喜 秋
老丁书记
《向心城市》:读懂中国城市化的未来
秋日(油画) 钟国友
开在黄昏的紫茉莉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喜 秋

♣ 周振国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这首《秋词》,一反自古文人的悲秋情节,写出了秋日的壮丽和高远,以及作者赞美秋天的激越诗情,读来令人振奋,平添几分喜秋的情愫。

秋天禾谷丰熟,给人带来收获的喜悦。明朝诗人胡俨《喜秋》诗云:“黍稷闻皆秀,鸡豚喜渐肥。野人能足食,游子憺忘归。”秋天来了,五谷飘香,家畜渐肥,村野人家都能吃饱饭了,飘流在外的人也因此不想家了。南宋诗人范成大则描写了农家秋收的欢乐景象:“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这场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稻乡依然很普遍,经历过的人应该并不陌生。相比之下,辛弃疾的“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和白居易的“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则别有一番情趣。民以食为天,秋天里五谷成熟、瓜果飘香,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高兴的呢?

秋天色彩斑斓,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是范仲淹眼中的秋天。“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这是关汉卿笔下的秋天。迷人的秋色,醉人的秋景,成就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譬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而更令人叫绝的是,不知是谁将秋水比作美人的眼神,所谓“眉如青山黛,眼似秋波横”,特别是《西厢记》中,莺莺“临去秋波那一转”,直叫张生“透骨髓相思病染”,这便演绎了一出欲死欲活、起伏跌宕的爱情绝唱。

秋天气候宜人,给人带来舒适的体验。秋天秋高气爽、天朗气清,没有夏天炎热,没有冬天寒冷,虽说初秋还有“秋老虎”一说,但很快仲秋后天气便转凉爽,进入一年好时光。白居易游伊水时留下这样的诗句:“下马闲行伊水头,凉风清景胜春游。何事古今诗句里,不多说著洛阳秋。” 秋天自然是出游的好时机,遍游名山大川的李白登上安徽宣城的谢公楼,并赋诗一首:“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景美,诗美,秋天的天气美,诗人的心情美。比较而言,杜牧的《七夕》则着意写秋夜的清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但这清凉恰是金风玉露、秋月寒江的美之所在,正如杨万里诗:“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当然,秋风起,秋叶黄,也有着容易使人感伤的一面,譬如楚国诗人宋玉被罢官后,在他的《九辩》中便写有这样的句子:“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楚辞·九辩》对后代文人影响很大,因此有人说文人或世人悲秋始于宋玉。

事实上,秋作为四季之一,本身无所谓悲喜,悲喜只是人的主观感受或体验而已,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无非是,乐观积极的人眼中含喜,悲观消极的人目中有悲,譬如同样是被罢了官,刘禹锡眼中的秋天不是萧瑟与衰落,而是跃动与绚丽,这才吟出了“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昂扬诗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