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聚焦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1/2022-09/03/04/2022090304_brief.jpg 上一版3
碰撞灵感与智慧的火花
“博博会”公众文化讲座开讲
广东省20多家文博单位首次组团亮相
元宇宙时代博物馆该如何建设
河南博物院闪亮“博博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碰撞灵感与智慧的火花
——第二届国际博物馆青年论坛侧记
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郑州展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故宫博物院展区
三星堆博物馆文创产品

9月1日下午,第九届“博博会”主论坛——“第二届国际博物馆青年论坛”在郑州拉开帷幕,来自中国、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巴基斯坦等7个国家的12位博物馆青年代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围绕论坛主题“当下博物馆展览策划的挑战与对策”,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应对之策。包括发言人在内的45位青年论坛代表通过对话交流,碰撞灵感与智慧的火花,为文博事业发展注入强劲青春动力。

让展览策划更简明更贴近观众

来自哥伦比亚的卡米洛·桑切斯(Camilo Sanchez)分享了其在哥伦比亚国家博物馆和国际被子博物馆设计展览的经历,曾面临着选题流程烦冗、成本过高、项目进程缓慢等问题的他,深切体会到“让展览策划更简明”的重要性。其发言围绕展览设计、展览开发与策展之间的关系展开探讨,根据两座博物馆不同特点,就展览设计过程如何节省时间和成本以提高效益,并且让展览更富意义和观赏度等方面分享策展理念。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重要的产品,也是观众与博物馆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随着博物馆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观众与博物馆的互动越来越频繁,观众正在从博物馆的服务对象转变为合作对象,他们对博物馆的展览有更多期冀,希望参与其中。

历史学博士、郑州博物馆副馆长郭春媛以郑州博物馆观众策展活动为例,详细解析了如何以策展为纽带,增强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郭春媛表示,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把数字化的藏品开放给观众,通过虚拟的场馆,为观众提供参与博物馆策展的路径。郑州博物馆让观众参与策展活动,在激发观众热情及对博物馆关注度的同时,为博物馆策展打开了新的空间。通过策展活动,搭建起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场馆与观众之间深度沟通的纽带,逐步形成合作关系,让博物馆对公众的服务更有温度,让博物馆的文化传承更具人文情怀。

新时代策展人面临重大挑战

近年来,博物馆策展人的职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甚至要负责博物馆方方面面的工作,从博物馆的发展到博物馆所发挥的社会功能都要兼顾。疫情以来由于环境的变化,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面临着博物馆关闭、裁员等各种重大挑战,观众体验成为博物馆日益关注的问题。

巴基斯坦军事文化基金会的策展人乌斯瓦·艾哈迈德(Uswa Ahmed)回顾了其在疫情之下的博物馆策展工作如何更受观众欢迎、更具包容性和可及性,并分享了其所在博物馆在改善物理空间、制定数字化政策等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

就职于多米尼加拉罗马纳的马德拉之家博物馆的何塞菲娜·皮查多·卡萨斯诺瓦斯(Josefina Pichardo Casasnovas)有10余年的从业经验,专注于从最佳实践出发,对公共和私人文物藏品进行保护、研究、交流和展览。其通过介绍疫情期间多米尼加博物馆的情况,以及发言人的亲身实践,阐述博物馆在疫情之下应实施的具体措施。

印度比哈尔博物馆是整个南亚地区最大的博物馆,自2017年开始向公众开放。开放伊始,博物馆便陆续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印度比哈尔博物馆的藏品部助理策展人薇斯·乌帕迪亚(Vishi Upadhyay)分享了比哈尔博物馆面对公共安全、藏品保护、观众数量等问题时采取的举措。

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董宝厚作了主题为《新时代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实践与思考——以“又见大唐”“山高水长”为例》的发言。

“‘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是我们的一次策展实践,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赢得了业内专家学者和普通观众的一致赞誉,成为继‘又见大唐’‘又见红山’展览后辽宁举办的又一现象级大展。展览将传统的文物展陈模式打造成文化传播事件,为新时代文物展览工作提供了辽宁模式的范本。”董宝厚从四方面总结了展览之所以广受好评的原因,通过讲述“唐宋八大家”的经典篇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讲述唐宋八大家的家国情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办观众能看懂的展览坚持以观众为中心的策展导向、通过策划适合中小学的专题展览和教育活动实现展教并重。其对该展览策划过程的复盘和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让听众受益匪浅。

特色博物馆小微博物馆迎来灿烂春天

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当下,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最重要的文化产品,策展能力已成为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提升策展能力、创新策展思维,来自广东省博物馆的白芳给出了极佳样本。

白芳以《规范与创意——广东省博物馆展览策划实践之路》为主题进行发言,其认为,规范与创意,就展览策划而言貌似矛盾,实则统一,二者可以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

来自印度尼西亚万隆理工学院的黛蒂·菲特里尼(Detty Fitriany)分享了老虎洞文化遗址博物馆设计和建造全过程,以及其在工作中如何迅速敲定展览故事线、交叉展开小组工作等内容。

历史学博士、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黄洋认为考古成果博物馆化传播是讲好中国历史故事的重要方式之一,并详细分析了“物—知识—文化—价值”层层递进的传播内容、传播途径等内容。

小微博物馆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公众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毛细血管”的作用,与观众有着更加天然的联系,但由于小微博物馆普遍存在的主题单一、藏品较少、空间不足、资金缺少、运营团队专业力量有限等问题,使其在展览策划和实施中出现诸多局限。“耳朵里的博物馆”品牌创始人,北京郭守敬纪念馆馆长张鹏介绍,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是国内最早开展社会化运营的博物馆之一,在展览策划实施中突破局限,探索小微博物馆的策展思路,一是立足办馆宗旨和定位,围绕固定展览的主题和内容展开;二是结合社会共建力量,既包括了组织机构,也包括观众个体;三是着眼社区文化需求,小微博物馆同时兼有一定程度社区博物馆的属性,以展览融入社区文化供给;四是拓展展览影响外延,通过与传播和教育等的结合,增强观众的深度投入与参与。

来自韩国国家航空博物馆的金嘉英(Kha-Young Kim)通过列举韩国新开馆的国家航空博物馆和国立民俗博物馆坡州馆的两个馆的展览策划案例,希望启发博物馆考虑新的策展方式,以适应博物馆参观者的迅速变化。

成都市美术馆副馆长肖飞舸以《现代博物馆展览策划的人文时代——从展品陈列到引发共情》为主题进行发言,她表示,博物馆展览已进入关联和共振的“3.0版本”,通过情感共鸣让观众从“看得懂、记得住”到“有所感、有所悟”,从“入脑”到“入心”。她认为,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展览立意,即主题选择的切入口以及展览的表现形式,即“叙事方式”。前者决定了一个展览的视角和高度,而后者则决定了策展人的理念和初衷是否能完整地传递给观众。

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瑜 陈凯 文

马健 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