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秋诗章
又是一年中秋节
月儿圆圆 人间圆圆
嵩门待月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又是一年中秋节

♣ 刘文方

月亮的心事惹人思忖。月,圆时少缺时多。所以古人造月字为弯月形状。古人眼中,月有四相。“朔”“弦”“望”“晦”。每月第一天称为“朔”,初七、初八和二十三、二十四分别称为上弦月和下弦月,简称“弦”,每月十五日谓“望”,十六日谓既望,月末最后一天谓“晦”。

古人根据月相不同变化制定了历法,称为农历、夏历。中国历来有赏月、祭月的习俗。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最早有关于拜月、咏月的记载。在《诗经·陈风·月出》中,有这样几句诗歌: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光如水,美人如花隔云端,扑朔迷离,委婉缠绵的情感,人月互相交织辉映。给人一种欲罢不能的美妙享受。

无独有偶,《诗经·宛秋》四首则是不仅咏月,而且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首描写中秋的诗歌。其一:“今夕何夕,鼓击中流?嫦娥玉兔,邂逅中秋。风铃吟唱,有欲有逑。坎其击鼓,天凉好个秋。”今天细细品来,可谓入情入境入心。

中国古代这种赏月、祭月的习俗来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古代帝王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社制,民间也随之兴起此风。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阖家欢乐。一些地名“月坛”“望月楼”“拜月谭”等皆源于此。

随着时代的发展,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满月当空,凉风习习,亲朋好友团坐一起,把酒临风,握手言欢。一边赏月,一边畅聊,一边品酒水,尝果点,岂不快哉?有关中秋的故事也被文人雅士传颂演义,平添了中秋节日的韵味。众多故事中,《嫦娥奔月》尤其出名,《山海经》《搜神记》均有记载。当然还有吴刚、玉兔、桂花酒。同时也产生了许许多多诗词大家的名句佳篇。

情深,所以偏执。再唯美的故事,再动人的诗词篇章也比不了小时候过中秋的场景,比不了听到奶奶讲的断断续续故事。

月亮升起来了。晚饭后,奶奶打扫干净了院子,洒上了水。抬出了一个长案子,上面摆上了一封月饼。黄草纸,红标签,细纸绳。解开后,大中小三个月饼宝塔般展现在月光下。有时候还会放上一个自己制作的大月饼。还有茶水、两三个石榴、几把红枣。这些可行令分食。大、中、小三个月饼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家有读书人的优先食用。其中个意,不言而喻。

坐在小板凳上,听着奶奶指着月亮说道:“看到月亮里面的山了吗?”“嗯。”“还有一个大树呢,树下还有个人叫月奶奶,也叫月神,月光菩萨。”“看上去还真有点像呢!”“月奶奶天天辛苦地配草药,用石杵捣碎,每年啊,逢五月五洒向天底下大江小河和水井。”“干吗用呢?”“保佑人们少灾少病,平平安安嘛!”“还有吗?”“长着哩。”……

听故事,赏圆月,嚼着月饼和果子。嗅着夜风中飘来阵阵桂花的香味,院子中洒过水的泥土气息也分外清新。老柳树上传来一阵蝉的叫声,草丛里的蟋蟀也弹奏起了古琴。不一会,慢慢睡着了。

月光依然,物是人非。今夜中秋,不由得想起了“望”的寓意。这望究竟是希望、渴望、还是盼望?石榴多子多福吗?枣是红红火火吧,还有早点过上幸福日子寓意吧。

一个人漫步在澧河岸边,圆润的月亮调皮地在河水中上下跳跃着。恍惚中,澧河仿佛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海。海的彼岸是哪?忽然间,一首熟悉的老歌在脑中回环往复起来:

天上一个月亮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 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 一个在天上…………

想起这首歌,也想起了奶奶。她出生于清朝末年,一生经历可谓坎坷,十多岁时全家迁往陕西省大荔县,她作为童养媳被迫留在了河南,在当时交通不便车马邮件慢的年代,可以说是与亲人生离死别。后来,因为家族人诬陷,那年打下的八百斤绿豆被人抢走,无奈拖家带口远走唐河县逃荒要饭,个中滋味,不言而喻。

奶奶全家远迁陕西后,给奶奶邮递过几封书信。每一封家书她都会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放到手巾兜里,包裹得里三层外三层的。

几封家书成了她的宝贝,决不许闲杂人等触摸。记得小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她都要慢慢地拿出来,让父亲或者哥哥姐姐给她念上一遍,然后再长吁短叹地絮絮叨叨起当年的往事来。奶奶说,从那天后就再也没见到过父母,只有我的舅爷1965年前后回来探望过她一次。

每年中秋节前,她也总会独自把家书拿出来,放在胸口喃喃自语着什么,仿佛家书上还留存着亲人的气息,这可能也是一种独特的亲人间的沟通吧。尽管奶奶是一个非常刚强的人,嘴上不说,但是今天想来她心里也一定感到非常遗憾吧。

其实奶奶心里还有一个遗憾,那就是当年被抓了壮丁,连一封家书也没邮递过的伯伯。父亲说,那年中秋节前,伯伯一个人在地里干活,村上的保长带了一个狗腿子,悄悄地走近伯伯,突然从后面搂腰抱住了,然后两个人就押走了伯伯。那一年,伯伯刚刚过了十八岁生日。那一年,马上就要过中秋节了。可是那一年,也成了伯伯与奶奶的生离死别。

然后,奶奶爷爷就盼啊盼啊,可是几十年过去了,伯伯却杳无音讯。去世前的十多年,奶奶摔断了大腿,更加想念自己的亲人了,她总会自言自语着,你伯要是活着,今年就多大多大了,然后就长吁短叹起来。

又是一年中秋节,今年88岁的父亲说,你伯要活着都一百好几了。我的鼻子突然酸了一下,传统的中秋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更是兄弟间思念牵挂的日子,苏轼的那首中秋词不正是源于兄弟情而写出的一首千古绝唱吗?尽管伯伯被抓壮丁时父亲还不足十岁,但是快一辈子了,他一定会想起自己的哥哥吧,还有天堂里的奶奶,那里也一定有更加圆润明亮的中秋月,奶奶一定和牵挂思念了一辈子的亲人们早就团聚了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