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透视金秋
湿云秋临图(国画) 张国防
花盆的悲哀
校园走廊
《鲤鱼拐弯儿》:构建一个丰富斑斓的文学故乡
读书犹记十年前(国画) 沈克明
常悟使人快乐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何弘 尚伟民 著

资料显示,2001年,“郑麦9023”通过豫、鄂两省品种审定;2002年,通过苏、皖两省品种审定,并在2003年同时通过了黄淮麦区南片国家审定和长江中下游麦区国家审定;2004年,被农业部列入四大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行动的主导品种,被评为河南省最有影响的十大科技成果之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十五” 期间唯一获此奖项的小麦品种。至今,“郑麦9023”在生产上已使用了20个年头,在豫、鄂、皖、苏、陕等 5 省累计推广面积达2.74亿亩,连续6年收获面积位居全国及河南省小麦品种第一位,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河南省西平县出口到新西兰、印尼的优质小麦,品种就是“郑麦 9023”。这不仅实现了我国制粉小麦出口零的突破,其期货交割量在当时我国优质强筋小麦的份额高达六成,从而成为我国优质强筋小麦现货贸易、期货贸易和出口贸易的主导品种。

1998年,为解决小麦结构性过剩问题,国家以发展优质麦为重点, 推进小麦品质结构调整。这一举措吸引了美国、澳大利亚等世界小麦出口大国的目光,他们开始加紧研究适合中国的优质麦。一些外国专家预言,中国小麦科研一直在高产上做文章,短期内很难培育出既高产又优质的品种。

在这个关键时期,许为钢的处女作“郑麦 9023”问世。“郑麦9023”大面积推广的几年,正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粮食生产面临严峻考验的时期。业界人士普遍认为,以“郑麦9023”为代表的优质小麦的推广种植,使国产小麦抵抗住了国外优质小麦品种的侵袭。

“郑麦9023”的选育过程却是艰辛而漫长的——早在1990年,许为钢与胡琳在西北农大小麦研究室工作的时候就开始了对这个优质小麦品种的攻关。

起初,光在育种材料的创新和试验方法上,许为钢和他的团队就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为解决抗赤霉病这一世界性难题,许为钢和胡琳在西北农大小麦抗病育种专家宁毓华教授的帮助下,从建立病圃、繁殖菌种、探索接种方法,到形成大规模的后代接种选择程序,一干就是6个小麦生长周期,每年后代的单小花接种选择量达到2万单株以上。他们带着助手,晴天顶着烈日,雨天撑着伞,紧要关头还要夜以继日地干,不敢有半点懈怠,不敢有半点马虎。最终,他们成功将“苏麦3号”的赤霉病抗扩展特性通过杂交、单小花接种选择等技术方法转到“郑麦 9023” 之中。

1996年,许为钢与胡琳一起调入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跟随他们而来的,还有未成形的优质小麦新品种材料。在河南省农科院,他们继续着后来一鸣惊人的“郑麦9023”选育。

跨越了11个春秋,“郑麦9023”终于横空出世。它的名字序号中的“90”,代表的即是许为钢开始攻关的年份——1990年。

这个为我国小麦打开出口创汇之门的优质小麦品种,在技术上,不仅实现了优质、高产、早熟、多抗、广适性在一个小麦品种上的聚合, 而且还具备对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黄花叶病和雪霉病等多种小麦病的抗病性。

“郑麦9023”甫一出炉,西平县人和乡政府就找到许为钢,购买了10万公斤小麦种子,种植2 万亩。由此,许为钢与西平县的合作正式启动。

“郑麦9023”的出色表现让西平县领导眼睛一亮:2001年以前, 西平县小麦生产一直徘徊在中低产水平,最高的一年亩产是377公斤。而自从种植了“郑麦9023”,产量节节攀升,2006年平均亩产达到444.8公斤,最高亩产达到580公斤,均创历史新高,推动了西平小麦生产由中低产水平向中高产水平的历史性跨越。

西平县领导认定“郑麦9023”是调整小麦品质结构和品种结构、带动农民增收的最佳品种。收获后,西平县农业部门把人和乡种植的2万亩“郑麦9023”按种子全部统一收购,进行推广种植。

第一个“郑麦9023”种植示范基地在西平县建成后,河南一位省领导到现场调研时深情地对许为钢说,这个品种为我省发展优质小麦生产提供了一项很好的技术支撑,在我省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小麦生产与加工基地这件大事上,你为政府提供了一把好拐杖,党和政府感谢你。

到2006年,“郑麦9023”在西平县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89.7万亩, 占全县麦播总面积的93%。几年间,西平县就以“郑麦9023”为龙头, 走出了一条引进、示范、推广同步进行,生产、贸易、加工同步发展的新路子。

“郑麦9023”在西平县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经验,不仅辐射带动了周边县区的跟进,促使“郑麦9023”在驻马店市的推广,种植面积超过600万亩,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而且也引起了省内外农业专家的关注。

中国工程院卢良恕、董玉琛等 4 位院士连续两年到西平县“郑麦9023”种植基地观摩,断言河南省小麦高产区正逐步南移,打破了豫南地区不能种植优质麦的观点。

“郑麦9023”之后,许为钢团队开始了新的研发,即采用分子标记聚合育种技术选育优质强筋抗病超高产品种。与根据农艺性状的表现来进行选择的传统常规育种技术相比,分子标记聚合育种技术具有选择准确性高、不受环境干扰、易于实现多个优异基因的聚合等优点,是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农作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许为钢团队的研发课题得到了高度重视,被列入河南省重大专项“超级小麦新品种选育与示范”和国家“863”重大课题“小麦分子标记聚合育种”等科技项目。

又是十年磨一剑。2011年,优质强筋抗病高产小麦新品种“郑麦7698”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许为钢和他的团队再次为小麦界带来惊喜——这是河南首个采用分子标记聚合育种技术育成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它的问世标志着河南育种技术的新突破。

这个优质面包、优质面条和优质馒头的“三料”强筋优质小麦品种, 在2011年河南省科技厅组织的省重大专项“超级小麦新品种选育与示范” 机收实打验收中,亩产超过700公斤。2014年,在河南省济源市梨林镇 前荣村的千亩高产示范方,机收实产达到亩产752公斤。

2012年,“郑麦7698”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和农业部小麦品质鉴评会鉴定,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重大项目”。

2015年,“郑麦 7698”收获面积已上升到1000万亩,被农业部连续两年推荐为我国小麦生产的主导品种。2019年1月8日,“郑麦7698”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郑麦9023”解决了优质强筋特性与其他农艺特性的良好结合,“郑麦7698”则实现了优质强筋特性与超高产特性的统一,具有综合性状优良、抗干热风能力强、耐密植、适合农民种植习惯等优势。从“郑麦9023”到“郑麦 7698”,在两个十年中,许为钢完成了他育种事业的两次蝶变,也在我国小麦育种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赵南颜”

2018年10月26 日,笔者拨通许为钢先生电话的时候,他正在实验室重复着30多年来的工作。说心里话,占用太多的时间采访一位惜时如金的科学家,真有点不忍心。但没办法,他是河南小麦育种界的“首席”,无论是小麦良种的培育还是种植推广,他都是河南屈指可数的权威专家。

41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