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上一版3  4下一版
魅力大河风帆劲 砥砺奋进开新篇
谋篇布局育先机 古荥发展势如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谋篇布局育先机 古荥发展势如虹
古荥镇: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美丽乡村孙庄村
荥泽古城文化公园美景
黄河桥村地质灾害搬迁安置项目效果图

在惠济区的西北部,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古荥镇,党的十八大以来,这里抓改革、促发展、兴文化、惠民生,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积蓄起强大动能,七十多平方公里土地上春潮涌动,四万多古荥儿女众志成城。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古荥镇作为惠济区辖区面积最大的农村乡镇,在国家黄河战略实施的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中,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始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切实干出了成效,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努力在“保护母亲河、打造幸福河”中展现新作为、新担当。

生态治理成效显 美丽乡村硕果丰

近年来,古荥镇始终坚持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政治之责、发展之要,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近年来,古荥镇常态化开展“大棚房”整治、“绿盾行动”、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湿地保护和“两违”整治等滩区综合治理五大行动,高标准完成惠武浮桥观景点及周边道路两侧微景观建设,黄河滩区的“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

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紧邻黄河的孙庄村,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让其展现出发展旅游产业的极大潜力,村庄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一排排的别墅整齐划一、简约美观,有着田园风光之美;新修的生态景观慢行道路——“黄河观光路”横穿村内,路面色调与生态、湿地等环境主题相匹配;2021年第六届中原国际种业科技展览会向海内外展现了郑州沿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独特魅力……目前,孙庄村“沿黄种业示范基地+休闲农业+非遗、文创集市+康养度假”的美丽乡村品牌初显成效,荣获“河南省首批乡村康养示范村”称号,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幸福感更满、获得感更足。

项目建设风正劲 产业发展动能强

当前,古荥镇党委、政府积极贯彻上级党委、政府要求,坚持“项目为王”,聚焦“创新活力之城、大美幸福惠济”提能力、转作风、重实干、强担当,让“项目建设”成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引擎。

“产业园占地8.1平方公里,定位为‘产业强导、产城融合’,产业导向为无人机、电子信息、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未来致力打造成惠济西部承接智能制造的产业潜力地区。”古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勇在介绍古荥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时信心坚定,对古荥镇的未来发展规划感到振奋和自豪。

目前,古荥镇正重点推进小微企业园区建设,引进粤浦科技惠济制造科技谷项目,以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为主导产业,该项目已完成备案,惠济区政府与北京联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已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被列入“郑州市第二批重点建设小微企业园名单”。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古荥镇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抓手,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见效。一批批支柱项目纷纷入驻,一个崭新的古荥正蓄势待发。

打铁花、无人机表演、潮流美食市集、灯光夜游、儿童游乐……这是位于古荥镇的荥泽古城文化公园首届田野季活动场景,自7月29日开园以来,园区累计客流量约21万人。荥泽古城文化公园项目以荥阳故城遗址保护为基础,将打造成为郑州北部文旅融合的新地标,促进产业跨界融合、产城一体化发展,打造集文化体验、人文度假、温泉康养、艺术生活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彰显古荥人文魅力。

依托黄河开新局 奏响文化“大合唱”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与魂,依托辖区丰富黄河文化资源,古荥镇着力保护沿黄文化遗产,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

“古荥镇辖区有15处文物古迹,其中世界级文化遗产1个,国家级3个,省级4个,市级7个,如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惠济段、西山遗址、荥阳故城、黄河第一铁路桥旧址等,这些都是我们讲好古荥历史文化故事的载体,我们也乘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全力打造古荥知名文化品牌、旅游品牌,为传承好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添砖加瓦。”古荥镇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此之外,古荥镇还积极融入郑汴洛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以黄河文化公园为抓手,充分发挥沿黄村庄的生态环境优势和西山遗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挖掘和开发具有黄河文化的特色品牌。

在古荥镇孙庄村西山遗址旁,有一个名叫“西山·八音乐坊”的收藏展览馆,汉代陶塔、虎纹玉磬、和田玉胡人乐舞俑、月牙形箜篌、各种“八音”古乐器……从古至今,不同时期、不同材质、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中国传统乐器、音乐艺术题材尽收于展览馆内,器物之精美和罕见,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蔚为大观。

更为可喜的是,以黄河澄泥砚为文创产品的黄河文化艺梵传习所、以山水画为主题的河南大观美术等展示馆也纷纷入驻古荥镇沿黄村庄,传承人顺应时代,敢于创新,致力于用技艺传承非遗之美,用各种文创产品保护、传承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实现黄河沿岸文化生态的新格局。

聚力民生微实事 提升群众幸福感

民生工程事关每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古荥镇通过实实在在的资金投入,让群众期盼的民生实事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书写了有温度有厚度的民生答卷。

“以前住在土山边上,下雨时,在家怕房塌怕地陷,雨停后,出门怕淤泥怕路堵,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了,俺们要住进楼房了。”对家住古荥镇黄河桥村的黄女士来说,今年的4月30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黄河桥村地质灾害安置区开始选房。

受暴雨影响,黄女士居住的黄河桥村发生多次山体崩塌,该村第四、五、六、七村民组群众房屋均受到坍塌、裂缝下沉等不同程度损坏,该地区内群众房屋和周边环境已不具备居住条件。为尽快安置受灾群众,古荥镇党委、政府抽调13名精兵强将、骨干力量,成立黄河桥地质灾害搬迁安置指挥部,建立“村两委干部+村民组长+党员”的群众工作机制,终于在4月30日圆满完成黄河桥村安置房选房工作。目前,黄河桥村地质灾害搬迁安置项目一期5栋楼已全部完成封顶,进入二次结构施工阶段。

黄河桥村地质灾害搬迁安置项目是古荥镇践行为民初心、托起民生幸福的实例之一。近年来,古荥镇党委、政府秉承“说了算、定了干”工作原则,相继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推动各级党组织围绕防汛抗疫、灾后重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办理民生实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真正成了群众的“主心骨”“服务员”。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改革,确定148项古荥镇村(社区)政务服务事项目录。顺利实现岭军峪安置区1号院8.7万平方米安置房回迁,惠及群众1200余人,群众居住更加安心、舒心。完成古荥幼儿园灾后整体改造提升,春熙路幼儿园实现开园招生,春熙路中学新建工程有序推进中,圆满举办惠济区德育现场会,“美好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民生福祉日益增进,镇域品质呈现新风貌,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古荥镇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聚焦“创新活力之城 大美幸福惠济”,持续加强黄河滩区保护,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持续发展以生态文化旅游、高端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报记者 杨丽萍 通讯员 王永霞 文

古荥镇 供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