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做一个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教师
“错”也精彩
以学生为榜样
“小红帽”的秘密
小石头“历险”记
朵拉,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师情师语”等您来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朵拉,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第一次听说朵拉这个名字,源于班里的一个小女生,她说:“老师,你知道朵拉吗?咱们班同学都知道朵拉。”我一听就来了兴趣,孩子们喜欢的,作为他们的老师,那我更得了解一下,我可不想变成学生口中的“老古董”。于是,我认真地向这个小女生请教关于朵拉的故事,并到网上进行查阅。哦,原来朵拉是个动漫人物,朵拉总是不停地在问:“嘿,你看到捣蛋鬼了吗?捣蛋鬼在哪里呢?你看到捣蛋鬼了吗?”动画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会重复很多遍单词,于是,朵拉也被网友们称为“盲人朵拉”。如果生活中明明有东西在眼前,某人愣是看不到,我们就可以称某人为“朵拉”。

明白了朵拉的梗后,我也觉得特别好玩,总想着什么时候可以让孩子们知道:原来王老师也知道朵拉。一次早读课,我照例让小组长检查语文作业,坐在第一排的小组长林同学也站了起来,我有些诧异,随口问他:“你是小组长,作业也没有完成吗?”他有些不好意思,低下头小声说:“我少写了一首古诗。”基于平时的表现,我知道他一定不是故意的,就用手指了指黑板上,大声说:“王老师已经把作业任务写到作业公示栏里了,你都没有看到吗?”林同学不好意思地挠挠后脑勺,无辜地回答:“我没有看到。”我故意皱起眉,不满地说:“怎么会没有看到呢?王老师写这么大的字,不应该看不到啊,你是朵拉吗?”哈哈哈,班里的孩子们乐出了声,林同学也忍不住偷偷笑起来。我听到好多孩子笑着说:“朵拉,哈哈,朵拉,王老师也知道朵拉呀”。看来,我还可以利用朵拉顺便教育一下他,于是我清了清嗓子,又变回了“老学究”,面带微笑地说:“同学们,每天的家庭作业要按时完成,作业要求老师会写到黑板上,一定要看仔细哦,可不要成为朵拉哦。”同学们听罢,笑开了花,纷纷点头。

晚上,我在钉钉上批改作业,疲惫之际,一张色彩艳丽的图片映入眼帘,定睛一看,这不是朵拉嘛,旁边还有配了一段文字:老师,你看见我的作业了吗?我的作业好看吗?我不禁哑然失笑,看来,朵拉是这么容易就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本已经发困的眼睛顿时有了惊喜的光芒,看着孩子们书写干净的作业,我心中满是欣慰。

在这个信息千变万化的时代,过去家长式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的学校,老师不应总是做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和谐、良好的关系。学生是很单纯的,我们要熟悉他们,就要进入他们的世界。我觉得,要和孩子们做朋友,关注他们的生活内容,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平等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师生有共同的语言,学生会产生亲切感,同时,会更信任你,这样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育的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郑州大学实验小学 王芸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