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树木园 初冬韵味浓
创建幸福河湖 郑州打算这样干
深化“四史”学习教育成果 坚守疫线暖心为民服务
中原科技城: 打造城市创新发展新名片
高新区硬核举措护航 重点工程复工复产
抗疫“先锋队”战“疫”显本色
敬老孝亲好家风 文明家庭扬美名
应急预案细 后勤保障足“封控单元”孕妇顺利入院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原科技城: 打造城市创新发展新名片

(上接一版)引入上海张江跨国创新孵化平台运营团队,导入上海双创生态体系、专家赋能体系、企业助成体系、融通发展体系、品牌虹吸体系等五大双创体系,搭建中原龙子湖智慧岛NO.1的数智双创平台。

双招双引全面发力。聚焦头部企业、大院名所、人才团队等,中原科技城累计招引上汽集团、华为超聚变等领军项目252个。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张改平以及省科学院PI团队首席科学家邹雪城、张忠良、余龙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000余名。聚焦数字产业培育,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信创科技等前沿数字产业,实施全产业链战略布局,规划建设了郑州数据交易中心、河南省区块链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等一批核心产业载体。核心区郑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原科技城科技创新园等“四梁八柱”项目实现集中连片开工,总投资120亿元的鲲鹏软件小镇建成试运营。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份,郑东新区新引进中航建设集团华中总部、京东科技中原总部、微软云暨移动创新培育中心、河南先进航空仿真技术研究院等高质量项目156个,计划总投资超过870亿元,已经落地华为中原区域总部等项目95个,整体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在今年全省“三个一批”项目活动中,郑东新区共签约超聚变总部基地、粤浦白沙科技创新港、京东科技(中原)总部、百度智能云人工智能(河南)产业基地等1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23亿元,均已完成项目公司注册。超聚变总部基地、粤浦白沙科技创新港已实现“拿地即开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产业基地项目、中原龙子湖数字经济创业创新培育中心、文远知行全球工程技术中心等129个轻资产项目已经落地办公。河南省区块链产业园、河南省元宇宙科创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中。

六大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

中原科技城高质量推进更离不开构建起的六大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人才政策服务体系。依托省、市、区三级人才政策体系,出台《中原科技城建设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实施意见》和“龙腾十条”人才政策,制定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配合市财政局出台《中原科技城优秀人才经济贡献奖励实施细则(试行)》。开发中原科技城人才码,实现人才服务的“一码集成、码上通办”。打造人才工作一件事“英才汇”平台,实现人才线上申报,政策线上匹配,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创业、安居、教育、医疗等提供全方位支持。

科创要素服务体系。全面梳理总结智慧岛双创模式,树立中原龙子湖智慧岛NO.1双创品牌。依托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郑州商标审查协作中心、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三大国家级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专利、商标等科创要素保障。

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出资成立50亿元规模的郑州中原科技城产业引导母基金,发布《中原科技城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中原科技城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扶持办法》,加快推进“智慧岛”基金大数据平台和“智慧岛”数字金融开放服务平台建设,打通传统金融企业、产业基金和科创企业、科创人才的信息通道。

“双拎空间”服务体系。创新推行轻资产“拎包办公,拎包入住”的服务模式,自中原科技城成立以来,整合楼宇资源约170万平方米,为包括嵩山实验室、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河南省区块链产业园区等40余家企业及省市重点项目提供办公空间匹配服务。通过盘活存量安置房、租赁国有平台公司公寓等途径,储备人才房源2000余套,已达到拎包入住条件556套,为省科学院、郑商所等重点项目及企业匹配公寓280余套,加快推进移交省直人才公寓(晨晖苑)2292套。

政务效能服务体系。打通了“英才汇”和郑州市“郑好办”的线上连通,开创全省首个线上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在中原科技城设立办事服务大厅,实施了一网通办、一事办成,还有个体登记、一件事“秒批”,大幅降低项目开发时间和资金成本,为人才团队快速入驻创造最好条件。

开放场景服务体系。加快打造智慧城区,编制《“数字郑东”建设工作方案》,科学谋划,强化统筹,整体推进“数字郑东”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城市大脑和产业大脑建设,成立宇通自动驾驶研究院,正式运行中原科技城智能出行系统,布局国内首条商业化运营自动驾驶公交线、行业首个无人场站和行业内首款无驾驶室的洗扫车,分批投放100台自动驾驶微公交和100台自动驾驶乘用车,打造多维一体的智慧场景体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