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 心 光 明
嵩岳胜景(国画) 闫天友
黄花独
爱因斯坦的预言
蜀乡印象(国画) 杨振熙
《与塞涅卡共进早餐》:斯多葛哲学的人生艺术
亲亲的红薯窖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 心 光 明

♣ 周振国

王阳明作为儒家四圣之一,被誉为“近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 又因事功显赫,被赞为“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而他自己在《传习录》中则说:“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简单点说,即君子以践行内心的良知,或者说以按天理或天赋之心做人做事为快乐。

王阳明少小便志存高远,13岁时,一次与书塾先生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他便语出惊人,天下最要紧的事不是科举,是读书当圣人。所以当后来他两次考进士不中、其状元父亲试图开导他时,他笑道:“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明英宗在正统年间被蒙古瓦剌部俘虏的事,对少年王阳明刺激很大,他发誓一定要学好兵法,为国效忠。为此,十五岁时他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以图经略边疆之策。同年,他还几次上书明宪宗,献策平定内乱,未果。

和所有年轻人一样,王阳明也有过懵懂和迷茫。17岁时,他到南昌与表妹诸氏成婚,可结婚当天,对求仙拜佛也颇感兴趣的他,竟因陪道士打坐把当新郎这事儿给忘了,直到第二天,岳父诸养和才把他找回家。接触理学思想后,为了实践朱熹“格物致知”学说,他用竹子作对象,指望悟出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道儿,结果瞪了竹子七天七夜,一无所获,人还累病了,因此他觉得自己不是当圣人的料,便转而在辞章上下功夫,走科举之路。

28岁这年,王阳明第四次参加会试,殿试排名第十,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被派往工部实习,算是步入仕途。但当官不是他的志向,他的志向是做事,特别是经历了“龙场悟道”之后。正德元年,35岁的他因替人出头,被打四十大板后,从正六品兵部武选司主事,贬谪为不入品的贵州农场驿站站长,赴任途中还遭宦官刘谨派人追杀,不得已伪造投水自尽才躲过一劫。在农场这个偏远蛮荒不堪人居的毒瘴之地,他不但活了下来,还潜心修炼,悟出了圣人之道在于吾性自足,即向内心寻求力量和道理,并撰《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三年发配守边期满,王阳明复官庐陵,即今江西吉安知县。擅政的刘谨被诛后,王阳明渐受重用,算是开启了他“内圣外王”模式。王阳明一生主要的成就,除创立“阳明心学”外,还有南赣剿匪、平叛宁王和广西戡乱,后三项都是赫赫战功,他也因此被封为伯爵,成为明朝三位凭军功封爵的文官之一。

《明史·王守仁传》载:“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说白了即整个明朝,文官中王阳明最能打仗。作为一名儒生、文人、文官,王阳明所以能挥戈疆场,立下不世战功,在于他学问文章为的是经世致用,或者说治理国家,从仕做官为的是“致其良知”,或者说造福百姓。所以,他没有一般文人士大夫的清高和迂腐,不拘泥于世俗,更不屑于虚伪和做作,一心就是做事、做成事,或做大事、做成大事,简单纯粹,别无他念。所以南赣剿匪中,正乘胜杀敌的他见所率队伍成分复杂不好统领,便索性找朝廷要权,说权力太小,无法命令将士。朝廷也痛快,给了他“可以便宜从事”的旗牌。一举荡平为患数十年的南赣盗贼后,百姓惊呼:守仁是神!经此一役,大家都说他“狡诈专兵”,用兵奇异独断的名声由此传开。

平定宁王叛乱并生擒宁王朱宸濠后,宦官张永出主意让王阳明将宁王“释放”,再由武宗朱厚照亲自“擒获”,以满足其虚荣心。为避免卷入更多政治事端,王阳明将宁王直接交给张永,然后称病辞官,来个“惹不起,躲着走”。都说圣意难测,王阳明深知武宗不待见自己,据说为此他无奈借机设局,拿捏住了两个太监,以为应对。这事说白了,对王阳明来说,平叛之功,昏君的面子,爱谁谁吧,但小命不能白丢,这自然也是他的简单真实之处。不过到世宗朝,他终被追封为新建伯,世袭。

王阳明还有一件有争议的事。广西戡乱后,因长期征战和边远地区水土不服,致其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乡,并荐人代替自己后,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兀自交差匆匆赶回浙江余姚老家,结果病死在半路上。有人借此攻击他目无朝廷、擅离职守。世宗下旨剥夺其爵位世袭,及丧后优抚和善后礼式,且将阳明心学作为伪学禁止。直到40年后,明穆宗下旨褒奖:“赠新建侯,谥文成”,爵位世袭;而阳明心学也逐渐成为明朝中晚期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及东亚,形成较大影响。

王阳明一生坎坷,经过“龙场悟道”和宦海浮沉,创立了以“致良知”为主旨的阳明心学,成为集心学之大成者。特别是,他努力倡导并践行“知行合一”,为实现自己的思想主张和理想抱负,忍辱负重,竭尽心力,死而后已,一生无愧于天地百姓。正因如此,当年归乡途中,当船行至南安府青龙铺,即今江西大余县青龙镇时,学生见他快不行了,问他有什么遗言,王阳明坦荡荡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