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国际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外交部发言人回应 美方官员来华一事
发挥好互补优势 深化多领域合作
乌总统与法土总统分别通话
美国“猎户座”飞船安全返回地球
旧金山举行“南京祭”活动 纪念南京大屠杀85周年
扎根基层 服务群众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扎根基层 服务群众
郑州市法律援助基金会打通“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

为法律援助募集资金,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活动,资助法律援助项目,开展法律援助人员培训、业务交流、研究工作……拍摄法律援助系列片,以案释法、情法交融,吸引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社会人士关心、支持法律援助公益事业。近十年来,郑州市法律援助基金会共办理案件1.1万余件,法律咨询39960人次。这些举措都使郑州市法律援助基金会的工作走在全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的前列。

郑州市法律援助基金会是2013年1月18日由河南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公募基金会,是慈善组织,是全国第六家成立的法律援助基金会。

近十年来,郑州市法律援助基金会砥砺奋进,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响应中央扶贫攻坚工作要求,开展法律援助扶贫工作,走出了一条扎根基层、服务乡镇社区群众的新路子;郑州市法律援助基金会密切与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和全国各地法律援助基金会联系,及时了解掌握法律援助工作情况动态,发起“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腾讯公益募捐项目,为法律援助基金会募捐尝试了一条新路,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未来,郑州市法律援助基金会将继续立足新时代、着眼新格局、抓住新机遇,开拓进取,不断增强法律援助基金会的工作效能,为郑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当好法治宣传员、服务员,为全面依法治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法治中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据:近十年办案超万件 5万余人次受益

郑州市法律援助基金会成立以来,在郑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坚持扎根基层,服务乡镇社区群众,在社区和边远乡镇设立了48个法律援助志愿律师办公室,拥有206人的志愿律师队伍,随着工作开展调整,较好地解决了“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

郑州市法律援助基金会做好法律援助项目,资助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近十年来,共办理案件1.1万余件,法律咨询39960人次,基金会资助志愿律师值班补贴和办案补贴金额1000余万元,5万余人次受益。

2016年6月,郑州市法律援助基金会被河南省民政厅授予“全省先进社会组织”称号,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2016年9月,郑州市法律援助基金会荣获由司法部授予的“第五届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8年2月,郑州市法律援助基金会被河南省民政厅评定为4A级社会组织。

践行:援助扶贫项目,助力脱贫攻坚

郑州市法律援助基金会成立以来,积极响应扶贫攻坚工作要求,突出支持“十三五”期间重点扶贫帮扶县(区)开展法律援助扶贫工作,走出了一条坚持扎根基层、服务乡镇社区群众的实践之路。郑州市法律援助基金会全面响应精准扶贫的号召,迅速开展法律援助精准扶贫项目,在社区和边远乡镇设立乡村志愿律师办公室,紧紧围绕贫困群体,积极实施法律援助扶贫工作。

法律援助扶贫项目实施以来,郑州市法律援助基金会建立志愿律师办公室,在第一个志愿者三年行动计划中,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522件,法律咨询25945人次,资助金额7008250元。2017年3月,三年行动计划胜利完成。

2017年至今,资助法律援助五类案件6000余件,项目资助补贴总金额8003960元,接待困难群众法律咨询达27000人次。受益群众达5万余人次,

志愿律师认真深入乡镇,到贫困群众家中宣传法律知识,及时为他们解决遇到的法律问题,代理他们的维权案件,较好地解决了“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郑州市法律援助基金会扶贫项目的实施,提高了贫困地区的法律援助能力,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为扶贫攻坚工作贡献了力量。

案例一:志愿律师施援手,年迈老人获子女赡养

陈某某已84岁高龄,育有两子一女,没有独立生活能力,身体状况极差,需要专人陪护。老伴儿去世多年,他一直跟随女儿生活,女儿已60多岁,体弱多病,照顾老人有点吃力,要求其哥哥和弟弟一起照顾老人,但其哥哥和弟弟均对老人不闻不问。无奈,其女儿找到社区寻求帮助,社区多次调解无果。在社区人员的引荐下,陈某某的女儿带着老人申请法律援助,志愿律师为其提供帮助,经过上门询问得知,陈某某要求两个儿子及女儿一同对其承担赡养义务。志愿律师承办这个案件后,发现赡养纠纷并不仅仅是法条上的几个规定。首先,需要证明陈某某与其孩子的亲属关系。此外,陈某某也说不清楚几个孩子的信息,如果采用公告方式,势必会延长诉讼的过程,而陈某某的身体也不允许案件缓慢推进。在诉讼过程中,志愿律师积极协调社区组织调解。志愿律师到派出所调查陈某某之前的户籍档案和其两个儿子的户籍信息,证明陈某某与其子女的亲子关系,锁定其两个儿子的户籍住址。保证了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

经法院审理,最终作出判决,陈某某的三个子女每月每人向陈某某支付1200元生活费,同时,承担陈某某2013年至2019年因身体原因住院看病的费用3万多元。至此,这起事关赡养老人与家庭纠纷的案子得以解决。

志愿律师提醒,我国民法典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这是法定义务,不得以各种理由推托。至于赡养扶助父母的方式,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不在父母身边的子女,可定期支付一定数额的赡养费;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子女还应当经常关心、照料父母的生活;当父母由于生病,生活不能自理时,子女除应分担为其治病所需的医药费、手术费、住院费等外,还应承担照顾、护理父母的义务。

案例二:与急救车发生交通事故,案情特殊,志愿律师帮忙打官司

2019年7月11日,赵某某在下班途中经过某医院,医院的急救车辆突然转弯,赵某某为避免发生碰撞事故紧急刹车,但由于惯性作用,赵某某摔倒在地,但奇怪的是,赵某某摔倒时系左侧身体着地,然而最严重的伤情却是右脑撞伤,为此,面对郑州市交警大队作出的同等责任的事故认定,赵某某的家人不服,提出复核申请。但复核后还是维持了原先的责任认定。赵某某受伤后,先被就近送到该医院治疗,两天后转院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后又转院至黄河中心医院治疗。由于赵某某伤情较重,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为尽快对其进行治疗,家属花去所有积蓄。赵某某的家人多次与医院协商无果,陷入困境。

后赵某某的家人来到上街志愿律师办公室请求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志愿律师受理了此案,为其提供帮助。志愿律师了解情况后,立即制定了诉讼方案,对于目前赵某某尚未治疗终结的情况,可采取分批起诉的方式,也就是先就现有的花费进行起诉,这样,案件一旦判决后,前期的赔偿款项就可以先期执行,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赵某某家人的困境。赵某某的家人听了建议后,采纳了律师的意见。志愿律师立即准备诉讼材料及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

案件在立案后,为了能尽快审理和结案以达到当事人治疗的目的,律师积极和承办该案件的法官取得联系,先就该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官进行了沟通,案件很快在2020年2月17日开庭审理。由于在开庭审理前,律师就先将该案件的所有证据材料进行了整理并对诉请的来源制作了费用清单,案件在开庭审理时程序就相对简单,开庭时间共用了半个小时,对于医院方提出的120车辆属于特种车辆可无视交通规则的问题,法庭进行了重点查明。最终,法庭听取了律师的意见,针对受援人的具体情况会尽快判决。当月28日,法院判决被告郑州某医院承担60%的责任,共计赔偿受援人赵某某4.8万余元。

本案中,事故发生时涉案的120急救车辆并未在执行救援任务,也未开启警示灯,因此,该车辆应当遵守基本的交通法规,发生事故也应承担责任,且根据受援人的伤情,在左侧身体着地的情况下,反而是右部颅脑损伤严重,明显是肇事车辆有碰撞的行为存在。判决后,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受援人的全部问题,但受援人的家属面对一审的判决结果非常满意,也对之后的诉讼有了信心。

案例三:为农民工讨薪,帮助维权并普法

2020年11月,陈某跟随王某到新郑市某工地务工,为王某提供的楼梯间墙面批白,工程完工后,经结算,王某还欠陈某工资款12446元。2021年12月,王某向陈某支付6000元后,开始以各种理由拖欠工资不予支付。陈某多次向其索要,王某以各种借口拖欠不还,进而引起纠纷。

2021年4月,陈某因为多次讨要工资没有结果,就到郭店镇郑州市法律援助基金会志愿律师办公室请求志愿律师给予帮助,志愿律师听了陈某的叙述后,认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立即给受援人办理了法律援助手续,并迅速依据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法院民调员的介入下,志愿律师对被告王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其在今年疫情期间的停工遭遇表示理解和体谅,但也向其耐心讲解拖欠工资的法律后果及可能面临的强制执行措施,最终,调解成功,约定五日内王某将剩余工资一次性支付到位。在约定时间内,王某按时将欠付的工资款支付给了陈某。

本案系包工头带领农民工施工后,不给农民工工资的案例。农民工朋友因不懂法律,采取堵门等方式讨要,这些行为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法律援助志愿律师建议通过正规的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志愿律师提醒,遇到拖欠工资并不可怕,要学会正确使用法律武器,通过正当途径寻求帮助。

鲁 燕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