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7版:县区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讯(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李学军 沈毅秀)地铁站周边无序停车一度是久治不愈的社会环境和民生问题,金水区充分利用地铁站口周边闲置空地,探索“P+R”新型停车场形态,通过整合市政绿化空间、周边社会资源,将一处处交通乱点,打造成一个个令市民拍手称赞的“景点”。 “P+R”停车场,P指停车,R指换乘,“P+R”停车场即换乘停车场,市民可驾(骑)车停入P+R停车场,然后换乘轨道交通,返回时再乘坐轨道交通到达停车场,驾(骑)车回家。通过P+R换乘的出行方式,可减小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 在地铁一号线燕庄站C出口,记者现场感觉到市民停车换乘之便。 “把车停在这里后直接换乘轨道交通,回来再把车骑回去,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路上堵车,节约时间,还是一种绿色出行方式。”市民杨先生告诉记者,他每天都从省民航家属院骑车前来停车,在燕庄站换乘地铁一号线前往文苑北路附近的公司上班,通行非常方便。 金水区基于精准化调研结果,对金水路沿线9个地铁站口量体裁衣、分类施策,一个站一个站去疏堵,一片区域一片区域去布局,切实做到“一次规划设计、一次组织实施、一次改造到位”,一步到位打通瓶颈。 金水路郑百文地铁三号线B2出口,原来随处可见的侵占人行道或盲道、妨碍正常通行的非机动车。治乱的“杠杆”在于党建引领马路治理。金水区城市管理局最终选定地铁站西侧和东侧面积约600平方米的闲置用地,通过“一站一案”综合施策、综合整治、美化提升等多举措,打造一个相互连通“U”字形停车区域,增设非机动车位310余个,并安装了充电桩,创造出全域停放有序、规范通畅的出行环境。 金水区城管局联动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地铁站口周边闲置空地、绿化等,积极协调责任主体,力争最大化拓展非机动车停放空间,采取拓宽场地、硬化绿地、景观提升、施划标线等手段进行提升美化,有序开展规范化、精细化改造工程。 目前,金水区通过拆违平整、让闲置空地“变身”免费停车场,新规划设计“P+R”非机动车停车场7个,可停放非机动车1800辆。 “一时的情况好转不值得欣喜,形成长效常治才是目的。从以前非机动车在各个路口的乱停乱放,到如今市民自觉地停到规划区域,郑州市推行的综合提升整治让一切难点都可以变成亮点。”金水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有感而发。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