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坚定不移推进 全面从严治党
挑大梁走前头加快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标杆城市
打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郑州实践的金水样板
市政协专题议政聚焦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以“三城”为载体建设 现代化全国一流中等城市
让科技创新成为中原区 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市总工会十四届 六次全委会召开
汇万人合力 助万企腾飞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万人助万企 郑州在行动
汇万人合力 助万企腾飞

◆典型案例之三:

郑州市人社局“五抓五促”助力经济稳中向好发展

郑州市人社局持续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聚焦岗位推送、助企稳产、“降缓返补”、创新服务、技能提升等关键环节,真抓实干、强力推进、重点突破,切实做到“五抓五促”,助力全市经济稳中向好发展。

一、抓岗位推送,促用工就业。精心组织开展招聘服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通过微信视频号、快手直播间、豫视频等网络平台开展“直播带岗”活动,精细化服务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参与直播招聘。联合河南农业大学、郑州西亚斯学院等16家高校举办“万人助万企”服务进校园职业指导直播活动,帮助广大高校毕业生找准求职方向,引导大学生顺利留郑就业。截至10月底,全市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400余场次,组织近3万家次企业参加,累计提供岗位37万个次,高校毕业生通过各渠道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9.9万人,为头部企业引进高校人才11265人,积极营造引才、聚才、用才浓郁氛围。

二、抓重点企业,促稳岗稳产。市人社局联合工信部门,精准保障重点产业引进专业人才,为华为、腾讯、比亚迪等知名头部企业招聘人才11265人。深入全市规模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人才企业及“专精特新”重点企业,编制发布2022年度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择优认定人才,2年内给予5—10万元补贴。目前,共认定急需紧缺人才651名,资助资金总额达5000余万元,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抓“降缓返补”,促惠企利民。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需要,用足“广”宣传、“减”费用、“缓”社保、“补”资金等抓手,印发助企纾困宣传手册13万份、向参保单位和职工发送短信100余万条,落实落细“降、缓、返、补”惠企政策,全市累计减免失业保险费6.07亿元,惠及15.6万余户参保单位、265.9万余人;减免工伤保险费3.21亿元,惠及参保单位15.7万余户、246.2万余人;缓缴社保费2.7亿元,惠及参保企业800家,参保职工约6万人。使用就业补助资金11394.22万元,惠及8.15万人次。简化流程、高效办理稳岗补贴资金8.31亿元,惠及7.8万余家参保单位。

四、抓创新举措,促服务优化。以郑州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综合市场、郑州市高端人才创业服务中心为载体,精心打造“智慧就业+政务联动+精准服务”3D体系建设项目,已经成功申报首批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将获得1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为郑州建设人才聚集高地提供有力保障。研究出台《郑州市用人单位招用应届毕业生补贴实施细则》,对按规定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招用超过50人的补贴标准提高至3000元,最高补贴100万元。结合疫情防控形势,推动同行业企业共享用工信息化建设,发挥人力资源高效配置作用,首选100家企业试点应用电子劳动合同平台,推广使用电子劳动合同,已签订电子劳动合同56030份。对新发放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和国家支持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实行财政全额贴息。

五、抓“人人持证”,促技能提升。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积极推动“区校融合”“校企融合”。大力实施“技能提升行动”,鼓励全市47家大型企业开展“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30家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先行拨付50%培训补贴资金,以充分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积极性,提升职工技能水平助推企业发展。组织全市17家技工院校负责人到马寨镇产业集聚区企业对接洽谈,推进技工院校与企业在推介项目制培训、以工代训、新型学徒制等方面开展深入对接交流,实现校企广泛合作,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创办乡村振兴技能服务站,吸引周边群众参加免费培训、评价、就业介绍的全方位服务。截至10月,完成职业技能培训41.3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56.3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0.6万人,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切实提高了全市劳动者技能水平。

◆典型案例之四:

郑州市生态环境局三项举措保障“郑州枢纽郑州南站及陇海外绕线工程”审批提前完成

“郑州枢纽郑州南站及陇海外绕线工程”是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巩固提升郑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的重大基础工程,是国务院和省市稳经济大盘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项目投资250亿元,也是郑州市生态环境局首次审批上级下放的铁路运输类重大建设项目。为保障项目顺利开展,郑州市生态环境局多措并举完成审批事项。

一是精心指导服务。在报告编制阶段,提前介入,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到现场指导,成立工作专班,跟踪指导环评报告编制工作;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环评单位现场观摩学习中央环保督办件郑州地铁5号线噪声、振动整改方面的先进经验,保证环评文件编制进度和质量。

二是多次会商提升。在项目审批期间,针对群众关心的噪声、振动问题,多次组织业务处室(单位)召开联审联批会议进行研究讨论。在河南省生态环境厅指导帮助下,利用休息时间以视频会形式邀请铁路噪声专家对项目降噪进行再把关,保障减振降噪措施可行。

三是快速环评审批。在疫情封控期间,克服困难,召开9次视频会议,研究解决减振降噪措施,学习借鉴生态环境部和省厅铁路审批有关文件,首次实现项目可研未审批的情况下并联审批,于10月28日以郑环文〔2022〕49号文进行批复,提前完成审批,为项目开工提供环评要素保障。

◆典型案例之五:

惠济区助企纾困优环境 跑出发展加速度

“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惠济区坚持“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全区工作大局”的理念,建立健全13366工作体系,构建“1+3+8+8+N”工作机制,形成了党委牵头部署,政府抓落实,专班推进、部门联动的良性工作机制。

全面落实各级惠企政策,创新“双向互动”交流新模式。在郑州16个区县(市)中率先依托行政审批大厅拓宽企业问题反馈和政策宣传渠道。通过组织政策培训会、“面对面”跟踪帮扶、借助“亲清在线”系统、向企业精准推送等多元方式,实现上级政策第一时间宣贯、涉企申请第一时间申报、助企资金第一时间拨付,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指导各职能部门通过数据共享,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精准匹配出符合条件的22家规上工业企业,拨付奖补资金90万元,为助力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聚焦企业和群众面临的困难,制定“双提双惠23条”“免申即享稳定工业经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省市“八个深化”要求,构建区级产业扶持体系,全力打造助企“惠服务”金字招牌。开展“喜迎二十大、助企强担当、营商创佳绩”系列助企活动,围绕六大类20个活动,提升助企干部在用地、用工、融资等方面的助企能力。重点支持速冻食品产业全链条协同发展,着力构建速冻食品国家级研发中心,推动食品研发、生产、冷链物流和质量安全追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帮助三全成功获批“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三全速冻食品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入选河南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库。

◆典型案例之六:

上街区帮助天马新材成功上市 实现上市企业“零”的突破

9月27日,河南天马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北交所敲钟上市,上街区迎来首家A股上市公司。上街区认真贯彻落实“万人助万企”活动要求,制定下发“万人助万企”活动方案,成立以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1+3+4”包联模式,构建区、镇、社区三级助企干部分层级包联企业体系,重点帮助企业解决上市过程中“急难愁盼”问题,以最优的营商环境,推进上街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天马新材老厂房的不动产权证、土地证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在企业上市过程中,上街区成立了以常务副区长为首席服务官的上市工作专班,建立了企业上市联席会议制度,专项专题解决,推出“红色店小二”帮办、代办、跟办服务,仅用3天的时间,为企业办出了不动产权证、土地证。组织金融监管部门开辟绿色通道,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仅用1天时间就为企业开出了合规证明。充分发挥助企干部三级包联机制,及时与省市发改委沟通,仅用10天时间就完成了本需一个月才能办理完成的环评排放总量批复、能评指标批复手续。

上街区深化企业上市培育,围绕解决好拟上市企业遇到的突出问题和瓶颈制约,创新工作思路,助推企业加快上市进程,天马新材从北交所受理申请到敲钟上市仅用了3个多月时间,跑出了企业上市的“上街速度”。

※ 万人助万企·诉求直达平台 郑好办APP→郑惠企·亲清在线→万人助万企→企业身份登录→填写企业诉求调查表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