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冬藏春发 逐梦新征程奋进开新篇 聚焦1/2023-01/05/08/2023010508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开辟广阔新前景 迸发强劲新动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开辟广阔新前景 迸发强劲新动能

千方百计为百姓“菜篮子”保驾护航

——访市人大代表杨云泽

“万邦公司作为郑州本土企业,在中牟县建设的万邦农产品市场拥有果蔬、肉类、粮油、水产等全品类业态,年交易量1600多万吨,交易额830亿元,承担着郑州市80%、全省60%以上的生鲜产品供应,并辐射全国近20个省市区,带动各类从业人员20万人。”市人大代表、河南万邦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云泽说。在近几年疫情、汛情等非常时期,万邦市场免除车辆进出场交易费、减免租金费用等累计上亿元,严格执行落实“不加价、不断供、不停运”的“三不”政策,坚定为省内外生活物资稳定供应保驾护航,千万百计确保百姓“菜篮子”安全。

为进一步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十四五”期间,公司将积极发展“互联网+智慧农批物流”,加快促进产销衔接,积极拓展预制菜加工产业,建设和完善郑州市及全省现代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带动上下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将始终秉承“立足三农、服务民生、奉献社会”的企业宗旨,牢记使命担当,持续为促进农产品高效流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谱写出彩中原新篇章做出更大贡献,更好地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让数字孪生城市实现“自生长、自更新”

——访市政协委员金建新

去年年底,郑州市发文明确,加快推进具有郑州特色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新活力、新动能。如何科学、精准应用郑州新城建平台是市政协委员、郑州市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金建新一直思考的问题。

金建新介绍,作为国家住建部认定的全国第一批16个新城建试点城市之一,郑州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以三维全息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为基础,以相关业务部门应用数据为支撑,充分利用平台数据融合与数据共享的强大功能,构建以数字化场景为核心的“CIM+”应用体系,旨在实现城市规划、建设、运维和管理的科学、智能、高效。

“目前我们对‘CIM+’的应用存在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数据信息化水平差异较大、数据存储分散等问题,容易造成不同来源的空间数据相互矛盾、不能有效集成共享等情况出现。”针对问题,金建新建议,建立“数据实时采集、动态更新运行机制”,打通全市各部门基础数据之间的壁垒,为新城建(CIM平台)后期运行奠定坚实基础,通过不断实时动态更新准确的应用数据,保证数字孪生城市的“自生长、自更新”。

打造中部地区民营企业“创业家园”

——访市政协委员王世洪

市政协委员、农工党郑州市委会副主委、市发改委基础设施处处长王世洪在受访时表示,民营经济已成为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主动力”,应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坚定其在郑州发展的信心,把郑州打造成中部最适宜的民营企业“创业家园”。

王世洪建议,从政策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可以表彰一批做出贡献的龙头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功臣,通过“每季座谈会”等方式,畅通民营企业联系渠道;发放一批“郑商服务卡”,对民营企业家在子女入学、医疗养老、金融服务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

强化惠企纾困,提升民营经济能级。加快中央、省、市各项惠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建立全市民营经济纾困解难做大做强建设基金,对有市场、有订单、流动资金缺乏的予以紧急救助。研究支持郑商万企百团拓市场出海抢订单方案,建立工作专班,加大对企业参加展会、争抢市场的补贴力度,护航企业“走得通、走得稳、走得好”。

强化制度创新,培育一流营商环境。从平等准入、保障措施、权益保护、行政行为规范等方面,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在组织架构上强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顶层设计,整合政务、发展改革、大数据等部门相关职责,真正将政务服务与营商环境融为一体。从举措上,开展行政许可事项相对集中改革试点,以“投资项目”为突破口,把所有涉及投资项目的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划转,一枚审批公章管到底,切实提高审批效率。

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 建设智慧郑州

——访市人大代表邱勇

“郑州市应该大力发展城市数字孪生建设,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GIS、大数据等技术形成郑州市基础数据底座,以智慧应用作为城市管理抓手,通过科技手段促进城市建设和管理提升。”市人大代表、青矩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副总裁邱勇建议。

邱勇认为,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数字城市基础工程十分重要,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要锚定科技创新,加大研发和投入力度,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转移,加快推进数字城市、智慧郑州建设。

“我们企业一直致力于用科技为基础设施建设赋能,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益性,也是城市智慧化建设和管理的践行者,将在工程咨询、BIM、大数据等方面持续为郑州市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邱勇说。

邱勇介绍,“青矩技术”在郑州市轨道交通、新郑机场建设及陇海高架等重点工程建设中担任造价咨询,为项目的成本管控保驾护航。今年又为郑州高新区审计局提供大数据智慧审计系统,实现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标准化管理,变事后审计为事中预警监督,规范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大幅度提高审计效率、质量和长效威慑力。

邱勇表示,将扎扎实实做企业,坚守社会责任,用“青矩技术”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访市人大代表马玲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工业与制造业的论述仍然是重中之重,占据了大量的篇幅,要求更高、方向更明,备受企业界的关注。”市人大代表、河南酷派三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玲介绍说,截至2022年末,中国工业增材制造装备安装量市场占比超过10%,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近年来,郑州市新型材料产业发展势头正猛,而随着比亚迪汽车生产基地进驻港区,增材制造可以依托比亚迪、郑大一附院等,在汽车制造领域和生物医疗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马玲建议,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指导、扶持和帮助,政府应出台更多更符合实际的优惠政策,推动增材制造产业进一步发展、成熟,形成产业规模效益,形成全链条互动,使增材制造的个性化定制功能真正深入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建立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全新制造与服务平台,推动传统产业加快导入新技术实现转型升级,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产业增长点。在人才培育上,基础教育阶段应大力推广建设青少年创客实验室、培育优质创客老师、打造完备课程体系,引领更多中小学生走上爱科学的道路;高等教育阶段加大高等院校、职工技校等增材制造专业学科的设置,深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强增材制造专业复合型、管理型、专业型人才培养,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长久的发展动力。

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

——访市政协委员张亚君

“政府工作报告说,2022年郑州161.7万老人全部入网智慧养老健康服务平台,获评国家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9个,2023年全市将继续推进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再创建老年友好社区15个,真是暖心又提气。”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市政协委员,花园路街道通信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张亚君十分关注社区居家养老问题。

社区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日常工作千头万绪,张亚君一直用“及时回应居民需求,为老百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要求自己。在她的带领下,花园路街道通信花园社区探索出了一条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打造社区助老食堂、便民超市、社区理发店和居民康养中心等全链条式、全过程服务体系;通过充分凝聚辖区内居民、单位、商户和志愿者力量,让嵌入式居家养老新模式更有生命力、持续力和吸引力。

张亚君建议,推广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一针一线”密植服务网,真正让社区蝶变为融宜商宜业宜居、娱乐休闲、健身和养老一体的乐园,把获得感印在居民心里。

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是推动和谐幸福社区建设的前提和保障。针对社区工作者,张亚君建议,提升薪资待遇,激发队伍“向心力”;拓展晋升空间,增强一线“凝聚力”;完善专业培训,增强工作“驱动力”。

畅通路网让群众出行更加便利

——访市人大代表朱文丽

“近年来,郑州北部发展迅速,城镇市政道路、农村路网、桥梁建设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区承载力显著增强,不仅极大方便了人民群众出行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而且有利于促进招商引资,带动了郑州北部地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市人大代表、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朱文丽对路网畅通尤为关注。

朱文丽说,随着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郑州北部城区人口不断增多,车流量不断加大,每到上下班高峰和周末,京广快速路天河路下桥口、文化路北三环向北等都会出现车辆拥堵的现象;对于生活在文化路、天河路之间,贾鲁河以北的市民来说,每次向南出行都要绕行至文化路或者天河路,市民期盼郑州向北的道路能再多一些。此前受贾鲁河河道等因素制约,未能畅通的长兴路、东风渠滨河路、固城路3条“断头路”亟须打通,以满足郑州北部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需要。

朱文丽建议,郑州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早日打通长兴路、东风渠滨河路、固城路3条“断头路”,让群众南北出行道路多一些选择,让畅通的路网服务于北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周边居民生活环境,满足群众出行需求。

将红色文旅打造成城市名片

——访市政协委员徐滟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创建国家级文旅消费示范城市等,不难看出未来郑州文旅产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市政协委员、河南法学汇信事务所主任徐滟对郑州旅游事业的发展十分关注。

徐滟说,郑州的“红色”资源丰富,历史底蕴厚重,不断激励着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奋斗。但目前郑州红色文旅存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足、“文旅+红色”没有深度融合、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有待提升等问题。

对此,徐滟建议,规划先行、做好顶层设计。将红色文旅纳入到旅游发展规划中,挖掘和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把红色文化打造成为城市的一张响亮名片。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红色文旅建设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将红色教育基地作为定点教育培训基地,以带动郑州红色文旅在全国打响红色文旅品牌,推动红色文旅高质量发展。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时,优先推进红色文化旅游所在区域建设,注重与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和红色文物保护规划紧密结合。培育人才队伍,将红色旅游导游、讲解员纳入免费的人才教育培训战略,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培养一批擅讲红色故事的导游、讲解员。

郑州全媒体记者 范光华 孙志刚 卢文军 薛璐 翟宝宽 杨丽萍 张竞昳 张倩 李爱琴 张玉东 文 白韬 王秀清 马健 李焱 周甬 徐宗福 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