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郑州成为青年心生向往之城 ——访市人大代表张琳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要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标杆城市。作为青年工作者,倍感振奋,备受鼓舞。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完整地提出青年发展、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概念,内涵十分丰富。”市人大代表、共青团郑州市委书记张琳琳表示,2022年,我市推出青年人才新政十条、实施百万大学生留郑计划,这些政策为青年在购房、租房、就业创业等方面提供了便利条件,大大增加了青年在郑州的获得感。随着更多普惠性、包容性政策的推出,郑州对年轻人的承载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会不断攀升。 报告提出,郑州要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高水平科创基地。在张琳琳看来,青年群体在这些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迸发出的强大创造力会直接转化为城市升级动能,最终实现郑州和青年的双向奔赴。 2022年6月,郑州获批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张琳琳认为,郑州要在打造政策体系上下功夫,要在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上下功夫,要在帮助青年人快速融入城市上下功夫,要在打造青年文化发展空间上下功夫,引导更多的县(市)区创建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在全市上下形成浓厚的青年发展氛围,努力建设青年发展型标杆城市,真正让郑州成为青年心生向往的宜居之地、圆梦筑梦的宜业之城,实现青年发展和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与有机融合。 提升居民消费保障能力 促进消费升级 ——访市政协委员吴广萍 消费是经济的“压舱石”,作为经济“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市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郑州调查队党组书记、队长吴广萍建议,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持续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 吴广萍认为,目前郑州的市场供给还不能有效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升级的需要,存在诸多消费动力不足的问题。如何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吴广萍建议完善“提低、扩中、调高”的综合分配格局,改善居民收入结构,确保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增强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信心和消费潜力。同时还应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有效缓解居民对未来的消费支出压力,着力解决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养老、医疗、就业、住房等问题,切实激发消费潜能,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和保障能力。 “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也十分必要。”吴广萍还建议,促进线上线下消费优势互补,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培育消费新热点;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支持以线上、非接触式、数字化等为代表的新消费需求,研究探索网络、AI智能等数字化消费模式;重视居民消费需求,鼓励与消费者体验、个性化设计等相关产业加快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和更好的消费体验,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积极性。 建立直播电商产业园 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访市人大代表冯金荣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助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市人大代表,河南海一云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冯金荣建议,借助政府平台号召力,建立直播电商产业园,加快区域内优质资源整合,促进经济复苏,为全省发展贡献“郑州力量”。 作为数字经济新业态,直播电商已成为最火的赛道之一。郑州区域内开展相关业务的企业数量和产值不断增长,但也存在传统行业或个体经销商入驻无门、设备不足、技术不通等窘境。冯金荣说,借助政府平台影响力,以产业为依托,完善产业资源,满足直播电商生态圈需求,建设并运营数字化直播电商产业园区。 “构建政企交流平台,制定相应帮扶制度、普惠政策,吸引区域内优质企业及电商平台、多类型直播平台、供应链机构、直播运营商和服务商落户,提供完善的直播孵化中心、选品中心、智能仓配等一体化服务。” 冯金荣建议,定期筛选集聚区域内优质资源,组织相关企业开展深入交流合作项目,促进商业模式多元化变现。鼓励多元化资金投入,建立共享仓储、物流、支付、数据等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破解企业物流效率低成本高、支付结算成本高、退换货与维修保养困难、数据流动障碍等问题。通过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源,利用直播电商行业优势,充分融合实体经济,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普及急救技能培训 上好生命“必修课” ——访市政协委员岳明 “健康的身体是美好生活的基础,建议持续开展健康促进行动,动员社会方方面面参与进来,全面改善和增进全民健康素养,助力健康郑州建设。”市政协委员、郑州市发改委三级调研员岳明表示,此次参会,他最关注的就是人民健康问题。 岳明表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主动学习并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应树立“大科普”理念。建议以公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开展具有示范引领的科普宣传公益活动,从以重治疗向重预防转变,未病先防治、已病防病变、愈病防复发,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健康科普与传播工作机制。另外,采取多种宣传形式传递专业、科学、正确的健康理念与养生方式,增加优质健康科普知识供给,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加快普及应急救护技能也十分重要,在遭遇突发意外事件时,科学有效的处置可在第一时间挽救生命。”岳明还提出,推动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提高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增强社会公众急救能力,在重点公共场所配置急救设备设施,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大对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力度 ——访市人大代表周云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建设,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发展文博事业,实现文化惠民文化强市。”市人大代表、河南五州汇富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云祥建议,加大对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力度,促进郑州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 周云祥认为,目前,郑州非国有博物馆数量不少,但发展不够均衡,需要在资金补贴等方面给予扶持。建议完善《郑州非国有博物馆绩效考核细则》,重点要求博物馆必须达到正常运营的馆员数量和专业技能人员数量,具备正常办馆人员要求,对开展学术研究、挖掘重要历史文化等方面提高考评分值,树立高质量办馆导向。市主管部门对非国有博物馆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培训,扶持非国有博物馆提升整体素质,提高运营能力。同时,要多组织国有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之间的互动学习、座谈、交流活动,传授优秀博物馆的办馆理念和运营经验,促进非国有博物馆的健康发展。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在相关政策上进行扶持,如对老馆的扩建、新建应放宽政策,减少限制条件,鼓励对博物馆建设的资金投入等,提升非国有博物馆办馆水平和质量,带动促进全市文博事业发展,擦亮古都郑州文化名片。 深化体旅融合 打造国际“体育+旅游”名城 ——访市政协委员郭岭 随着市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以及生活理念的转变和对体育文旅关注度的不断提升,郑州迎来了体育旅游重大发展机遇——“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创新如今已成为促进全市体育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谈及郑州体旅融合发展前景,市政协委员、郑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科长郭岭认为,当前郑州处于体育产业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应科学开发特色体育旅游资源,拓展体育业与旅游业转型升级空间。 郭岭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动体旅融合发展,譬如编制体旅融合专项规划,通过部门协同提升政府协调统筹力度。强化关联共享,跨界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可以借助著名风景区,打造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拓展体育赛事,推动重大体育赛事进景区。盘活基础设施,助推体旅融合。可高效集约运营奥体中心等建成场馆,接待服务国内国际青少年体育集训队伍,承接国内国际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等。 郭岭认为,成长进步都离不开人才支撑,应加快并强化体旅融合人才引培。他提出,可支持驻郑高校建设“郑州市体旅融合人才培养基地”,开展体育类国家职业资格项目培训,推动培养一批懂体育旅游管理、商业策划、市场运作和营销的专业人才;可发挥郑州各运动协会、俱乐部的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赛事策划人才,促进郑州体育旅游融合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为体旅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用“三个当年”快速打造绿色智能标杆企业 ——访市人大代表刘辉凯 “政府工作报告务实详尽,为我们规划了郑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特别是对制造业和实体的支持,让我作为民营企业的代表倍感鼓舞,振奋人心。”市人大代表、河南凯翔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辉凯说,从高铁动车到航空航天,从每秒310亿亿次浮点运算到8小时快速基建,中国速度惊艳世界。“‘当年设计、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中国速度也激励着我们企业的发展。” 作为一家集热风炉设计、技术服务和耐火材料制造为一体的民营企业,河南凯翔实业有限公司自2009年成立至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52项,连年年销售额达到2亿多元,获得郑州市级以上荣誉30多项。“2022年1月,我们申请扩建高档耐火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历时8个月高效完成办公楼改造、原料车间、加工车间、烧成车间等标准厂房的建设,于去年底项目炉窑正式点火投产运行。新项目的投用使企业生产效率和整体智能制造水平得到全方位提高,节能减排、环保超低排放达标、技术经济指标提升的目标全面完成,有效助力了新密市耐火材料行业由传统分散生产型向智能制造型转型升级,为全面实现‘中国制造2025’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刘辉凯说。 “引进来走出去”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访市政协委员刘相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巩固扩大枢纽优势完善提升开放体系’,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郑州具备较强的引领辐射中部地区对外开放功能,只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扩大成果,完全有可能在内陆开放发展上形成高地优势。”市政协委员、河南省晨罡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相军说。 刘相军介绍,以“四条丝路”为标志,郑州已在内陆地区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以国际航空枢纽、米字形高铁、城市轨道交通为依托的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大交通格局趁势而起。在他看来,郑州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应结合城市的基础和特点,以发展开放型新经济产业为目标,重点发展以智能制造为主的各类制造业,提升郑州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推进郑州互联网与外贸紧密融合,使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动能。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郑州加快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此,刘相军建议,通过改善提升对外开放所需的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市场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塑造良好的人文形象,提升国际化服务保障水平。 “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也十分必要。”刘相军还提出,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战略——“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市场主导与政策引导相结合,重点领域与重点区域相结合,统筹推进与协同共享相结合。 郑州全媒体记者 覃岩峰 杨丽萍 卢文军 孙志刚 袁帅 范光华 董艳竹 薛璐 孙亚文 袁建龙 张竞昳 张倩 张玉东 李爱琴 文 白韬 马健 王秀清 李焱 周甬 徐宗福 图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