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政府工作报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政府工作报告

(上接二版)解决好青年人才、新市民等群体住房问题,稳定促进住房消费。落实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放宽二手车迁入限制等政策,用好省市汽车消费券,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加密公交场站、城市快速路、四环沿线、地铁站点及公园等公用充电设施布局。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推动大宗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容民宿、露营等“微度假”业态,推动夜间经济产业化、专业化、品质化。支持跨境直播、保税仓直播等“直播电商+跨境贸易”,发展“网红经济”“品牌经济”“首店经济”,促进定制、体验、智能、时尚等新型消费。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培育壮大“智慧+”消费。引导有条件的大型商圈、商业综合体业态升级,年底前完成德化步行街改造提升,争创“全国示范步行街”。持续办好“醉美·夜郑州”消费季系列活动,加快恢复消费市场活力。精准服务市场主体。深化“免申即享”工作,扩大政策清单范围,开展“送政策进园区进企业”活动,确保政策精准实施、直达快享。实施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助推、质量品牌争创、资源要素保障等七大行动,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健全司法执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增强预期、提振信心,聚焦实业、深耕主业。更新完善稳经济政策“工具箱”,力争新增市场主体20万户、总量突破200万户,培育“三高”企业4000家以上。扎实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常态化开展“四项对接”,培训企业家1000名以上。全面落实各级各类惠企政策,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迸发实体经济发展活力。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组织企业申报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融资担保支农支小业务占比80%以上。引导金融机构通过“郑好融”平台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推进企业债券发行突破100亿元,信易贷入驻企业5万家、获贷400亿元;支持郑商所优势再造,壮大“期货+现货”规模,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期货定价中心、期货价格避险中心和期货机构集聚中心。支持宇通集团并购引进汽车金融公司,推进市属投资平台公司基金板块整合,推动基金峰会已签约12个基金项目落地。

(二)持续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体经济是根本,产业发展是关键。我们要持续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优传统产业、做实特色产业,全力拼经济抓产业。综合评价“亩均论英雄”企业9000家,新建小微企业园100个、投入运营60个以上,入园企业1万家以上。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推进900个工业项目,构建“龙头企业+产业链配套”产业集群生态;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技改投资增长50%以上,新增超百亿工业企业1~2家,新增入规工业企业3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0家以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抓好兴港新能源产业园、三一新能源智能汽车制造等重大项目,推动汽车产能尽快达到3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200万辆,本地配套率40%以上。瞄准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推进“芯、屏、网、端、器、用”全链条联动发展,支持鸿富锦、超聚变等龙头企业集群式链条式发展,推进惠科、龙芯中科、新型存储器等重大项目建设。筹建世界培育钻石推广(交易)中心。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建设,规划建设加氢站200座以上,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690辆以上。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20个深度应用场景和高水平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加快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建设,完善区块链产业园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全国区块链百强企业入驻。谋划创建国家元宇宙产业发展先导区,筹办中国元宇宙产业发展论坛,签约落地一批元宇宙产业项目。提质发展传统产业。推进建筑机械、电力设备、金属制品、阀门等传统装备领域智能化、成套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支持服装、家居、食品、耐材等产业壮大规模,提升品牌价值。支持中铁装备产业园、郑煤机产业园建设,打造国内领先的盾构装备及煤矿综采装备生产基地。推动铝加工向航空、汽车、动车用铝方向发展。推进河南航天智能制造产业园及三全食品航空港工业园、太古可口可乐扩能等项目建设;加快中部铝港产业园、全国重要智能家居研发制造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实施企业上市五年倍增计划,新增上市挂牌公司10家、股改50家、资本市场融资突破1200亿元。加快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新培育A级以上物流企业10家以上,争取新晋国家示范物流园区1个、“豫军”企业10家左右。提升本地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新增特级资质企业3家、产值增速达到12%以上。加快“设计河南”先行区建设,推进“设计郑州”建设和“设计之都”申报,力争新认定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20家。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算力设施、储存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千兆光网建设,全力打造中部地区首个城市算力网。力争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获批,争创国家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打造全球“灯塔工厂”,新增省级以上智能工厂(车间)20家以上,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实现国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零突破。新增10家市级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培育50家数字经济重点企业,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达到450家,亿元以上软件企业超过80家,累计建成软件产业园区及“云上软件园区”10家以上,力争数字经济突破6500亿元。落实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政策,打造平台经济产业园。筹办世界传感器大会、北斗应用大会、第三届全球数字产业博览会。

(三)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将全力打造创新主体多元共生、创新要素多维聚变、创新服务多链融合的一流创新生态,持续培育人才招引优势。稳步推进中原科技城与省科学院深度融合。大力引进国家大院名所、科技型头部企业、省内外龙头企业研发机构,推进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等10个重大科创研发项目加快落地,新谋划建设5家以上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力争新引进头部企业20个、省内外科技企业及高质量研发团队30个以上。优化“双拎”服务体系,打造“拎包”公寓2000套。打造高水平科创平台。推动嵩山、黄河等7家省实验室和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北理工郑州智能科技研究院等高能级研发机构创造更多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推进超短超强激光实验装置、智能传感器中试平台大科学装置项目,鼓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驻郑科研院所建设高能级研发平台,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引领型平台100家。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实施研发经费投入补助政策,扶持“双百”企业加速成为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龙头企业,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科技型企业1500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8.8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70%。营造一流创新生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组织重大科技创新专项20项。优化完善“郑科贷”业务,发挥好天使投资引导母基金作用,健全投、保、贷、补一体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支持龙子湖智慧岛等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双创载体建设。推进临空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争创国家级孵化器,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国家枢纽型技术交易市场,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650亿元。汇聚高水平创新人才。扎实推进招才引智,引进高端人才50名,博士以上优秀青年人才1500名,创新创业团队40个以上。持续推进百万大学生留郑计划,力争来郑留郑大学生20万人。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力争新增高技能人才14.5万人、技能人才40万人。

(四)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优化企业开办等8项“一件事”,完成涉企不动产登记等6项“一件事”,实现“免证办”500项、跨省通办100项,打造10分钟政务服务圈。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化8家市级企业集团内部管理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研究组建建筑企业集团,与郑煤集团形成“9+1”差异化发展格局。通过资产资本化、证券化、货币化,积极招引头部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等战略投资者,鼓励二级公司与优势民营企业混改。以项目为支撑深度参与产业发展、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城市有机更新等重点领域建设,在公共停车、供热、水务、物流等领域打造新的上市企业。支持国企参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进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团队,推行目标考核制、薪酬激励约束机制。深化开发区改革。全面落实开发区 “六个一”机制,推进高新区与荥阳市、经开区与中牟县合作共建区域高质量建设,创建产业转型示范开发区。推动郑州南站枢纽产业园申报省级开发区。深化农村改革。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稳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大普惠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出台新型产业用地政策和城市更新项目小地块调规出让政策,盘活闲置低效土地资源。推进国家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构建云网深度融合的算力中心,创建国家级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打造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样板城市。支持股权交易中心建设,依托郑州商品交易所,吸引交易企业落地。参股大宗商品贸易集团,发展现货交割仓。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巩固扩大枢纽优势。枢纽是郑州的核心优势,我们将持续深化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战略,继续办好“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建成航空邮件处理中心,争取中国邮政航空第二基地落地。加快机场三期扩建,开通郑州至巴黎、慕尼黑等客运航线,打造南至东南亚,北至俄罗斯、东北亚的“空中丝绸之路”,用好第五航权、争取第七航权,大力引进国内外头部航空、物流、货代、贸易企业,力争国际货邮吞吐量超过60万吨。开行中欧班列(中豫号)2800列,加快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国际陆港航空港片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办好第七届全球跨境电商大会,推进海外仓全球化布局,完成跨境电商交易额1250亿元。海铁联运到发集装箱3万标箱。完善提升开放体系。高起点谋划自贸试验区空港新片区,加快联动区建设发展,推动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落地,推广跨境电商O2O新零售模式,新形成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30项以上。抓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加快国家骨干冷链基地建设,争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推进新郑综保区扩区,加快建设全国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争取航空口岸过境人员144小时免签政策落地,积极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由商品加工贸易向服务贸易、技术贸易转型。打造药品流通中心,力争成为全国重要的进出口药品集散地。做大进口汽车、粮食、肉类等业务,拓展铁路口岸进口水果、冰鲜水产品等指定商品进口功能。扩大开放合作空间。加强与RCEP国家贸易合作,打造RCEP合作示范区。推进中欧区域政策合作案例地区建设。深入推进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会展经济,提升郑交会规模品质,加快打造国际会展名城。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深化市场化招商机制改革,突出产业链招商、龙头企业招商、基金招商、飞地招商。发挥港资、台资、日韩和世界500强四个专班作用,开展港澳台、日韩经贸活动和欧洲、中亚、东南亚、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招商活动,力争招商引资签约总额突破7000亿元,实际吸收外资7.2亿美元。

(五)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品质。坚持用“绣花功夫”推动城市精细治理,以“工匠精神”推进城市品质提升,不断增强城市“颜值”、塑造城市“气质”,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人民群众更幸福。坚持规划引领。实施《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加快编制38项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县级总体规划,建立“3+N”线规划管控体系;编制完成TOD 战略规划、畅通郑州白皮书(2023—2025)、韧性城市规划纲要等,完善单元控规编制体系。加快城市更新。完善“1+2+N”政策体系,编制完成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成立城市更新导入基金,推进项目入库60个、开工20个,抓好金水河“一河两岸”、商代王城遗址等示范性项目建设,力争年度投资1000亿元。落实“无体检不更新”要求,有序开展城市体检。深入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加快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培育智能建造骨干企业10家、智能建造示范项目5个,加快实现“一脑赋全城、一网治全城、一码通全城、一端惠全城”,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编制轨道交通四期规划,开工建设轨道交通S2线。开工渠南路新郑段等15条道路,开通金水路西延等10条道路。深化“一体化、一张网”改革,新建改造供水管网144公里、燃气管网23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更新改造排水管网25公里,为170万户居民家庭加装燃气安全装置。开展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健全完善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的公共服务、便民商业、市政配套、休憩空间等物业管理及社区服务。新建绿地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公园游园40个、道路廊道绿化40条,完成花园路、中原西路示范性绿道提升工程;实施南水北调十八里河退水利用、圃田泽水循环等一批水网优化项目;完成49处城市道路积水点治理,推进侯寨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加快西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落实“两年基本见效、三年巩固提升”要求,加快常庄水库加固工程、金水河调洪及分洪工程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七里河分洪、南水北调防洪影响处理后续工程等项目,开展70座水库“一库一案”整治,推进桃花峪水库工程前期工作。强化城市精细管理。全覆盖推动“序化、洁化、绿化、亮化”精细化管理,推行机动车存放服务差别化收费,完善公共停车场及配套充电桩市场化运作模式,盘活新建共享停车位50万个,智慧停车管理平台用户突破300万。优化交通监控设施,提升道路绿化、城市家具品质,确保主干道亮灯率98%以上,次干道、支路亮灯率96%以上,道路照明设施完好率96%以上。高水平建设郑州都市圈。加快实施《郑开同城化发展规划》,落实郑开(兰考)同城化实施方案,加快建设郑开同城化示范区。制定都市圈规划实施方案,打造郑汴许核心引擎。推动“郑好办”“汴捷办”“洛快办”联网互认,构建郑州都市圈“一网通办”平台。推进郑许、郑洛、焦平等8个高速公路项目,加快国道107快速化改造、陇海路东延等25个郑港融城、郑开同城交通优化项目,推进郑开城际铁路公交化改造。加快建设郑开同城东部供水、肿瘤医院等工程。

(六)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强国必先强农,我们将着眼“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持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和财力保障,不断提升现代都市农业质量效益,全面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40万亩;提升建设高标准“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推进蔬菜高标准生产基地、生态渔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推进中原粮储新郑库区改扩建、市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基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做大做强种业企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产业和就业,促进脱贫乡村持续发展,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美丽牧场、农业产业强镇。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生态涵养、健康养生、食品加工深度融合,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编制聚集提升类和特色保护类村庄规划,实现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规划全覆盖。新建20~30个精品村,将精品村、美丽乡村串点成线,培育乡村旅游消费热点。持续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巩固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运行成效。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明确县(市)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依托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打造“一县一业”“一乡(镇)一特”“一村一品”,提高产业支撑力。深化县域放权赋能,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功能集成,争创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

(七)持续推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建设。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优化黄河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中心城区文化板块“两带一心”布局,聚焦“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打造“山·河·祖·国”文化大标识,充分展示华夏文明、黄河文化主地标城市特征。塑造“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品牌,优化精品线路,围绕核心节点布局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创建国家级文旅消费示范城市。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审。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繁荣文艺创作,培育特色鲜明的文化街区和文创园区,提升动漫、文创品牌影响力。规划建设中华文明主题乐园,打造“穿越中华文明5000年”沉浸式体验场景。积极构建“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全景式中华文明集中展示体系,全力服务保障省博物馆群建设,加快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宋陵遗址公园、双槐树大遗址保护展示和考古遗址公园、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郑州纪念馆等重大项目建设,谋划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办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第八届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第十三届国际少林武术节等,积极申办首届世界大河文明论坛。

(八)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动摇,全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让绿色低碳成为永恒主题,让良好生态成为最持久竞争力。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增强能源外引和输运能力,力争光伏发电新增并网装机规模58万千瓦,开工建设荥阳环翠峪、登封大熊山抽水蓄能项目,加快4座500千伏变电站建设,开工登电“西热东引”长输供热管线项目。拓展山西煤层气等外气入豫通道,加快伊川—薛店天然气管线建设,做好30万吨/年以下煤矿分类处置。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无废城市中原样板,进入全国无废城市第一方阵。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持续推进空气质量好转。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确保国省控断面全面达标、市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维管护机制,污水处理率65%以上,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排污单位全部持证按证排污,“双百”任务全面完成。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碳达峰“1+11+7”政策方案体系,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划定工业用地红线,高耗能产业占工业比重稳定在30%以下;持续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推动货运车辆、铁路运输电气化清洁化改造;落实能源消耗“双控”,实施煤炭消耗总量控制;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比例90%以上,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30%以上。加快打造绿色屏障。实施新一轮黄河战略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黄河郑州段滩区和邙岭生态专项规划;推动黄河郑州段数字化生态保护监测平台二期和市级管理平台建设。深化河湖长制,打造1条省级、10条市级幸福河湖。持续开展“绿盾”行动,巩固黄河流域专项行动整治成果;推深做实林长制,建设森林特色小镇9个、森林乡村100个。启动第二动物园、第二植物园建设,筹备第十一届中国花卉博览会。

(九)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厚植为民情怀,继续办好省市重点民生实事,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就业作为优先目标。统筹抓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落实,确保不发生系统性、规模性失业风险。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支持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多渠道就业,强化脱贫家庭、低保家庭及零就业家庭就业帮扶。完善创业培训、担保贷款、孵化、服务“四位一体”扶持体系,通过机关事业单位招考、国有企业聘用、中小微企业吸纳等方式推出20万个工作岗位,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培育优质教育集团。实施教育英才计划,年内引进培育中小学优秀校长50名、优秀教师500名;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5所、投用16所,持续推进高中段学校建设。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支持郑州职业技术学院、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升本,持续提升市属高校办学水平。探索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加快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持续建设健康郑州。加快市中心医院高新医院、市七院滨河院区等项目建设。以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为依托,构建市域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00名以上,打造品牌学科30个。申建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建设1个国家级、5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培育)中心,县级中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水平、50%达到三级中医院水平;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率95%以上,职业病危害申报和诊断机构质控率达到100%。加快体育郑州建设。积极申办承办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构建全民健身设施三级服务体系,加快市民健身中心项目建设,更新健身路径200条、新建智能健身驿站20个。支持武术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体育产业,创建国家、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养老托育事业发展。养老床位达到6万张、创建老年友好社区15个,推进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建成基层老年医疗康复(护理)中心12个、乡镇老年健康服务中心30个。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创建,托幼床位达到5万张。优化食药监管和市场保供。深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质量安全监管。优化升级专业市场10家、建设提升农贸市场20家、布局社区“微菜场”300家,建成投用西部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攻坚行动。适度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特殊群体足额发放补贴。加快推进城改项目后续建设,建成安置房3000万平方米,33万未回迁群众实现户均首套房安置。全面开展“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活动。

(十)持续守牢安全发展底线。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全面落实新冠病毒“乙类乙管”要求,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强救治、优服务,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做好医疗救治工作,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加强相关药品和检测试剂储备,全力保障群众用药需求,完善公立医院重症救治体系,分级分类救治患者,加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防控工作,提升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能力水平,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风险。稳妥化解红档金融机构风险,完善债券风险监测预警,切实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加强政府、国有企业及平台公司债务管理,严格落实“631”债务偿还机制,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面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对标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省五十条举措,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底线。加快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格局,推动市综合性应急救援保障基地建设;建强应急指挥“一张图”,推动乡镇(街道)“1+4”、村(社区)“1+3”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构筑全流程多层次广覆盖的安全防护网。持续推进问题楼盘化解及保交楼工作。落实好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6条政策,继续实行“统借统还、政府回购、项目并购、破产重组”及地产纾困基金“4+1”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房企贷款支持力度,压实房地产企业保交楼主体责任,年底前147个商品住宅项目交付大头落地。多级联动消存量、控增量、防变量,构建全链条监督体系,全面实施交房即发证。持续深化社会治理。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基点,积极融入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锚定“三零”创建目标,深化“六防六促”专项行动和“一村(格)一警一民调一连”机制,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落实《信访工作条例》,压实“四定四包”责任,最大限度化解防范风险隐患。规范加强网络管理,努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驻郑解放军、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和人民防空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强统计工作,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八次全国投入产出调查。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慈善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外事侨务、港澳台及参事、史志、社科、档案、气象、地震等工作。

各位代表!进入新阶段,肩负新使命。我们必须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全面加强党的绝对领导。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增强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不断提高政府系统谋大局、稳经济、定政策、促改革、抓落实的能力水平。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治郑州、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深化政务公开,规范决策程序,提高政府立法、决策质量和行政执法能力。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深化府院联动,提升公正文明执法水平,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坚决把抓落实摆在首要位置,巩固“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效,严格执行“13710”工作制度,让抓落实、重实效成为政府工作主旋律。完善考评机制,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落实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营造为实干者担当、让履职者尽责的良好氛围。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自觉接受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视监督,紧盯权力运行各环节,管好关键人、管住关键事,严肃整治腐败和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有关规定,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坚守节用裕民正道,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兜牢“三保”底线。

各位代表!新愿景引领新征程,新作为铸就新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奋力拼搏、奋发有为、奋勇争先,不断开创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努力在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中先出彩出重彩!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