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过年,那些温暖的往事
辞旧迎新话年味
癸卯纳福(国画) 张宽武
老子与鹿邑太清宫
《烟霞里》:时代中国与文化故乡的编年史
冬天的麻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老子与鹿邑太清宫

♣ 苏 湲

为拍摄《文博河南》“中原文化史诗”,我随摄制组再次走进鹿邑太清宫,去追寻老子神秘的身影,脑海中不断浮现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尤其当你意识到自己和圣哲老子的步伐在此重叠时,那种自豪感、荣耀感油然而生。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诞生地——鹿邑县位于河南省最东部,与安徽省亳州市接壤。千百年来,这里因作为道家思想的发源地,而受到世人的尊崇。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中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司马迁不但对老子籍贯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有考证,还对他的官职、姓名都有详尽记录,并且还记下了他和孔子交往的过程。

老子出生时耳大且垂,因此名耳。老子大约20岁左右,到周王室任“守藏室之史”,或曰“柱下史”,主管国家文书与图籍,所以他有大量接触图书典籍的机会。老子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典籍和从民间收集的歌谣,这对他的思想产生很大影响,最终也使他成为知识渊博、精通名物典章,又深谙社会政治风情的大学者。

春秋末年,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中国一统天下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老子面对无休止的争战,心灰意冷,孑然回到自己的故乡苦县,开始设坛讲学,以拯救天下。

苦县春秋以前属于陈国,楚惠王十一年(前478年),楚师灭陈国,老子怀着亡国之痛,愤然离开家乡,前往秦国讲学。此时的秦国政治安定,国力日益强大,是文人墨客的理想去处。老子西行必经地势险要的函谷关,函谷关令尹喜夜观天象,见紫气浮关,知道必有仙人经过,就派人四处探听,结果得知是老子西行,乘青牛而过此地。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说:老子“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尹喜强行留下老子,请求老子著书讲道,老子重辞不能,留在函谷关写下著名的《道德经》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主要阐释天地人世的本体,下篇“德经”主要阐释人生与社会的本质。

《老子》一书,对先秦诸子百家影响巨大,其思想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自《老子》一书问世,从古至今,各种注释本汗牛充栋,不下千余种。老子的“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深邃的哲理,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如大海波涛,万世不竭。老子留下五千言《道德经》(《老子》),全面揭示了自然天地之道,深刻指出了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是一部充满智慧和预见性的哲学经典。

老子太清宫位于太清宫镇,西距鹿邑县城5公里,北去1.5公里为涡河。涡河是淮河的支流,亘古不变,贯穿鹿邑县全境,太清宫坐落在它的南岸。

一次次改朝换代的战争把辉煌盛大的太清宫彻底破坏焚毁,留下的只有那些搬不走、烧不毁的石雕磉石(柱础石)和豪华沉重的建筑构件。每当这些大型古建筑被历史摧毁后,在下一个朝代进行大规模修缮时,都会留用一两块上次修建神殿时的磉石,作为前一朝代的精髓保留其中,成为永世不可泯灭的历史见证。经过考古认证,如今隐藏在太极殿墙体下,大小不等、花纹造型迥异的磉石,其时代从隋、唐一直到元、明、清都有。

当年的鹿邑太清宫,占地870亩,楼台、亭阁600余间,“特起宫阙如帝者居”。朝廷曾派500士兵镇守,当时在前宫祭祀老子,在后宫祭祀李母。两宫相距二里,中间相隔一条河,曰“清静河”,河上有桥,名曰“会仙桥”。

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昏庸无道,天下行将大乱时,社会上暗暗流传着“老子度世,李氏将王”“天道将改,老君之孙治世”等宣传改朝换代的迷信谶语。

李渊父子趁人心思变之时,自称老君子孙,继膺符命,起兵反隋。在与隋军战争中,李渊父子为了争取民众,稳定军心,曾多次借助老子的声名,都取得良好效果。

李唐王朝建立后,唐高祖李渊尊崇老子为李姓始祖,以老子庙为家庙。在武德三年(620年),曾在老子故里鹿邑大兴土木,建造宫阙殿宇。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大力发扬“尊祖之风”,他在贞观十一年下《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明确表示老子是唐宗室先祖,唐王朝的建立确实有赖于老子。

作为道家代表人物的老子,被后人赋予很多意义。尤其是推崇道教的宋代,把老子列入神仙籍。他骑青牛、御紫气的形象已深入人心,几成共识。老子是伟大的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同孔子、释迦牟尼并列为三教(道、儒、佛)始祖之一。

人神相隔,茫茫天地间已经无处可见老子的踪迹,但是神人相通,老子身后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对后人造成的巨大影响却无处不在,至今仍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传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