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豫奋进豫出彩 聚焦河南两会 上一版3
心系发展献良策 情牵民生建真言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呵护小店经济健康发展
深入挖掘岐黄文化 助推中医药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心系发展献良策 情牵民生建真言

1月14日下午举行的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12位政协委员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消费提质扩容、民营企业结构性改革、黄河文化牌打造等,建肺腑之言、献有识之策、谋发展之计。

打造农业生产托管“河南模式”

近三年,河南利用中央财政资金 7.18 亿元支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为我省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提供了重要保障。

如何提升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水平,筑牢农业发展粮食安全根基?薛志杰委员代表民革河南省委会提出建议。

探索“以粮为先、全域托管”,因地制宜推进。薛志杰建议,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深入研究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联接机制,从省级层面对农业生产托管机制进行完善创新,研究探索适合河南发展的农业生产托管机制,因地制宜打造“以粮为先、全域托管”的农业生产托管河南模式。

在保障政策落实方面,薛志杰建议,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规划引领,制定相关条例和标准;加大扶持力度,为农业生产托管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加强行业管理,建立多方参与的资格审查监督机制,促进农业生产托管规范发展;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引导多元托管服务主体发展壮大,培育龙头企业走出河南、服务全国,带动河南农业产业发展壮大。

确保南水北调后移民时代高质量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为保障工程顺利建设,河南省共搬迁安置 21.33 万人。王强委员代表民盟河南省委会提出,要多措并举确保南水北调后移民时代高质量发展。

王强建议,首先要做好系统规划,从移民安稳致富、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综合效益拓展等方面出台帮扶政策措施。其次要拓宽渠道,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譬如,可以在现有纵向转移支付的基础上,申请国家支持横向转移支付,建立从源头开始逐级向北沿线行政区不同标准的水资源长效补偿制度。

“还要优化精准帮扶,提升移民发展能力;规范管理,筹集用好帮扶资金。”王强提出,要用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等政策补贴,对移民开展技能培训,提高移民转岗就业、创新创业的能力;要建立社会力量结对帮扶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为移民村送技术、送科技;要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帮助移民群众解决后顾之忧;要尽最大可能争取中央财政帮扶资金,明确我省南水北调移民扶持资金重点倾斜办法。

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创新的重要发源地。截至2022年,我省累计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211家,涵盖制造业各关键细分领域,有力促进了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魏险峰委员代表民建河南省委会提出,要加强培育扶持,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魏险峰建议,实施重大科技创新专项、重点研发项目揭榜挂帅,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研发平台,支持“专精特新”骨干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搭建产学研用交流平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与“专精特新”企业供需对接,加强校企协同创新。

同时,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全面梳理相关扶持政策,综合运用好税收减免、政府专项债等优惠政策。健全融资结构,将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纳入融资服务白名单,对白名单内企业直接授信,减少审核环节,降低贷款难度和成本。

加快河南数据要素市场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省成立了郑州数据交易中心,在数据基础制度、市场培育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索,但与发展需要相比,仍有短板。”章锦丽委员代表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会提出,当前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抢抓发展机遇,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对现代化河南建设至关重要。

章锦丽建议,尽快制定实施《河南省数据条例》,为规范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提供法治保障,同时出台行动方案,明确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积极参与国家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探索制定具有河南特色的数据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支持郑州数据交易中心建设功能完善的数据交易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豫数链”。积极融入国家级数据交易场所规划布局,支持郑州数据交易中心与中部六省和沿黄各省区开展战略合作,抢占区域发展高地。围绕智能制造、智慧城市、交通物流、文旅、三农等重点领域,建设数据要素产业园(基地)等发展载体。

建立区域间碳补偿机制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抢抓碳达峰窗口期机遇期,加快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促进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从更宽领域、更广区域看,我省亟待建立全省性、市域间碳补偿机制。”张小安委员代表农工党河南省委会提出,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和多元化碳补偿机制体系,是实现区域均衡化、可持续化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

张小安建议,通过加快碳数据库建设、提高碳数据质量、建立高耗能企业碳盘查标准等多个渠道,保障碳数据准确性;立足区域低碳发展、碳汇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公平制定并定时动态更新碳补偿标准;拓展资金渠道,创新投融资模式,构建多样化补偿方式,如根据区域碳收支差异,由高碳排区直接向碳汇功能区支付一定的碳补偿资金,经济发达区对经济落后区进行技术援助,助其减排以抵消自身排碳;通过建立资金使用办法、强化科技优势、完善奖惩机制等方式,确保相关体系的支撑作用。

加快培育发展新型消费

“近年来,我省新型消费快速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新型消费业态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加大支持力度。” 王海云委员代表民进河南省委会提出建议。

王海云说,要培育壮大本土企业,围绕重点领域做强做优一批引领新消费业态发展的“链主”龙头企业,构建多层次企业发展梯队;加快跨境电商“郑州模式”海外复制推广,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品牌打造工程,推进传统企业转型;加强数字商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和引进,形成人才聚集效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我省新型消费提质扩容。

“同时,还要优化供给结构,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王海云建议,大力发展时尚消费、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融合打造一批特色消费新场景,加快提升新型消费的服务类占比,形成品质、智能、多元的新型消费供给结构。充分发挥我省农业资源优势,加快推广农产品服务新模式,开展农商互联农产品供应链建设,不断扩大县域消费、乡村消费,促进区域新型消费均衡发展。

汇集侨海资源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归侨侨眷和海外华侨华人约有300万人,分布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省现有新侨29万人,留学回国人员6万多人,且每年以3000人以上的速度递增。”司富春委员代表致公党河南省委会发言时,用一组数据展示了侨海资源优势。

“引侨海之资,汇侨海之智,用侨海之力,强侨海交流,聚侨海之心,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具有重要意义。”司富春说,要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多部门联动引进侨商侨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自贸区优势,推进便利投资制度改革,打通侨商外商投资“绿色通道”。制定国际引智计划,设计科技合作基础研究项目和资助计划。发挥海外华人华侨首领、驻海外商协会首领、华人企业家及跨国公司的管理技术人员等的桥梁纽带作用,带动河南企业和多元优势产业“走出去”。

司富春建议,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海外社团、民间力量的独特优势与作用,加强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项目、技术合作,促进创新资源双向开放流动。发挥海外华人华侨作用,借助西方重要交流平台,推动人文交流和中原优秀文化传播。

加快民营企业结构性改革

郑文青委员代表省工商联发言,认为近年来我省民营经济规模不断增长、质量不断提升、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但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比先进省份,我省民营企业发展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仍需从根本上予以推动解决。

首先,要全面提升民营企业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参与省实验室体系重塑重构。建立龙头企业培育库,实施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

其次,要积极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发展、品质化提升、绿色化转型。鼓励民营企业向新业态转型升级,进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新赛道”。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优化产权结构,鼓励民营企业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

最后,还要防范化解债务风险,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防止盲目多元化经营风险。

在郑州率先启动城市算力网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而“东数西算”是党中央布局数字经济新基座的重大战略。在“东数西算”框架下,国家算力网顶层设计已经启动,其中城市算力网是落实“东数西算”战略的核心抓手和关键路径。

“如何通过抢抓城市算力网建设参与‘东数西算’,对河南尤为重要。”徐明亮委员代表无党派人士界发言时,提出实现路径。那就是率先启动国家算力网先导工程与示范项目——郑州城市算力网建设,打造非枢纽节点省份参与“东数西算”之“郑州样板”,抢占数字经济新基座的制高点,带动以郑州为核心的黄河流域算力网建设,加速算力产业向“存全球,算全球”迈进,形成世界级算力产业集群。

徐明亮建议,省市设立重大定向科技项目,支持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需求。以郑州高新区为重点布局算力产业园,充分发挥国家超算郑州中心和郑大、信大等众多高校与科技企业在高新区的集聚优势,前瞻建设“算力+元宇宙”主题的未来产业生态基地,打造全国算力特色产业高地。

打好黄河文化牌 建好核心展示区

如何真正把河南文旅文创做起来?在徐慧前委员看来,必须牢牢抓住“五起来”。

区域合作“链”起来。在旅游线路总体布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深度谋划,推动沿黄各地市加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全域旅游主题形象塑造推广工程、河南国际级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工程,深化文旅融合、交旅融合,串珠成链、连段成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项目为王“干”起来。将文化和旅游领域作为新增专项债券的重点投向,加快推进重大文旅项目立项、土地等前期手续办理,在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

产业规模“大”起来。根据沿黄各市资源禀赋、文旅定位针对性指导扶持,推动形成协同联动、合而成势的发展格局。全面布局黄河文化产业带,加快建设以河南为核心展示区的黄河文化地标。

传承保护“潮”起来。建立健全文物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实施“黄河非遗点亮计划”,发展工艺美术、精品演艺、康养等产业,开展黄河主题文艺创作和各类展示展演活动。

人才支撑“强”起来,为打好黄河文化牌、建好核心展示区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对外贸易 创新发展

围绕推进我省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孙春娅委员建议,针对近两年国家、省出台的各项惠及外贸领域的助企纾困政策,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抓紧落实,确保尽快落地见效。充分发挥政策叠加协同效应,提振企业信心。积极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及时推出更加精准有力的政策举措,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多企业。

持续优化服务,扎实开展好助企活动,严格落实重点外贸企业“白名单”和“服务官”制度。全力稳住重点外贸企业,加快培育新的贸易主体,进一步巩固外贸进出口总量,增强外向型经济的活跃度。抢抓发展新机遇,根据企业需求组织开拓国际市场活动。

发展外贸新业态,充分发挥开放平台作用,支持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创新。继续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加快重点市场海外仓布局,提升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系统集成服务能力。实施外贸主体培育行动,大力承接沿海出口型项目转移,积极培育本土外向型企业,支持企业获得更多进出口资质和配额,推动更多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加快药品疫苗 医疗器械提质创新

“药品疫苗和医疗器械提质创新是推动我省从制药大省向制药强省跨越的战略举措。”李凤芝委员认为,我省在药品疫苗和药械领域有深厚积累,但关键核心技术和创新方面亟须提质增效。

李凤芝建议,强化政策支持,加快建立药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推进疫苗等生物制品批签发及检验检测能力、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创新监管方法,推进药品重点品种实现全程可追溯,提升豫产药械品牌市场竞争能力。落实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政策措施,高效服务跨境电商零售药品试点,加快培育中药配方颗粒品牌。

以专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培育壮大药品医疗器械产业,依托专业产业园区,建设共通共用的检验检测平台和实验室,降低企业研发和中试成本。建立专业服务团队,优化审批流程,加快审批进度。加强医疗器械标准的创新研究,对纳入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财政给予大额奖补。鼓励企业联合攻关,发挥我省临床资源丰富优势,为创新产品注册提供支持,为创新产品在省内医疗机构开通优先使用通道。引育并重,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

郑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静 张竞昳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