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豫奋进豫出彩 聚焦河南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立足实际定目标 凝心聚力开新局
推进教育事业 高质量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推进教育事业 高质量发展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也是每年两会绕不开的热点话题。在今年的省两会上,来自各行各业、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们再次将目光聚焦教育,通过提交提案、小组讨论等方式为河南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提高“双减”落实效果 让孩子健康成长

2021年“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全省中小学校在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从对我省广大学生家庭的调研情况来看,“双减”政策的实施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如何进一步提高“双减”政策落实效果?民进河南省委会提出,长期以来,“提前抢跑”“剧场效应”等教育“内卷”现象,放大了家长的焦虑情绪。有一些家长将 “双减”政策与提升教育质量对立起来。调研显示,63%的家长担心减少作业量孩子成绩会下滑,38%的家长担心自己孩子不参加校外培训会在升学竞争中吃亏。这些担忧主要来自于对“双减”政策理解不透彻,对“双减”政策实施的途径、内容和效果不了解。建议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大对“双减”政策措施宣传解释力度,转变传统的“唯分数论”观念,营造“双减”浓厚氛围。

在“双减”背景下,广大人民教师想方设法减负提质,披星戴月延时服务,付出了辛勤汗水。省政协委员郑方燕建议,合理减轻教师负担,确保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为“双减”长效赋能。

提升校内课后服务质量和水平是关键。民进河南省委会还建议,针对当前课后服务不规范、不完善的地方,制定切实措施,对课后服务进行规范完善,确保课后服务方向正确、措施规范、内容丰富,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切实减轻家长精神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还要加强对校外隐匿违规开展的学科类培训行为进行治理,防止“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蔓延。另外,应完善素质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机制,尽快建立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分类设置标准,制定办学许可证办理流程,畅通办证渠道,引导非学科类培训作为校内素质类课程的有益补充,实现健康有序发展,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帮助。

大力支持民办教育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河南民办教育不断向前,为服务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河南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21450所,在校生总数686.99万人。其中,民办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74.30万人,占全省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27.66%。

“社会力量办学值得鼓励,要支持民办教育。”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会建议,创新体制机制,通过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措施,增强对民间资本投资举办高等教育的吸引力,着力引进产业资本进入高等教育,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在加强高校管理服务的同时,把驻郑民办高校纳入市级财政支持范畴,在师资培训、教学改革、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建设、大学生创业补助等方面与公办高校同等待遇。民办高校用地全部按照教育用地划拨,出台对其所有建设均免收配套费等支持政策。

民办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主力军,在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获得感和幸福感方面功不可没。省政协委员李远建议,对疫情期间经营受创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加大纾困扶持力度,帮助幼教行业走出困境、渡过难关,保障民办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在具体实施方面,李远建议,从房租减免、税费减免、社会保险支持、金融支持、防疫支持等进行纾困扶持;加大财政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尽快落实兑现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200元的奖补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实施税费减免政策,鼓励各金融机构对符合贷款条件的民办幼儿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为受疫情影响的民办园、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提供延期还本付息及普惠小微贷款服务。

向行业需求倾斜 分类发展高等教育

河南是教育大省,却不是教育强省。尤其是高等教育,无论是在数量结构、师资队伍,还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与教育强省存在很大的差距。

如何补齐高等教育短板?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会认为,要科学统筹,规划先行。建议系统分析现有高等教育资源的规模、结构、类型,严格遵循高校设置标准,坚持按程序、有节奏开展高校的设置工作,保障高校学位数量与我省适龄人口需求数量相适应;引导高等教育资源在省域内向人口集聚且有较好办学支撑基础的地级市延伸,重点向我省短缺的医学类、体育类、艺术类本科和装备制造、高效生态以及区域重点产业需要的专业倾斜。

与此同时,把准定位,分类发展。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合理调控普通本科高校增量,注重优化存量。支持有条件的地市和高校可通过新建、分立、资源整合等方式,设置质量高、特色强、规模适度的本科高校。支持办学历史悠久、质量优质、效益明显以及区域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发展急需的师范、医学、公安类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引导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向驻地倾斜、向集聚产业倾斜、向行业需求倾斜,避免高校专业趋同化、贪大求全、盲目扩张。

民盟河南省委会提出,应鼓励企业和高校建设产业研究院。产业研究院是构建创新链条中的关键一环,是打通科技成果产业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重要途径。建议加强省级统筹,通过顶层设计、试点先行、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路径破局解困,形成产业研究院协同创新网络,推动各类高校在产业研究院建设中各展所长。

产教融合 助力河南职业教育起高峰

河南是职教大省,但存在本科院校不足、中职生考大学难、办学规模和布局结构不能很好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等问题,面临高质量发展瓶颈。

如何实现河南职业教育起高峰、建高地?

“中职与高职‘3+3’、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3+2’、高职与本科‘4+0’……”省政协委员石聚领表示,江苏省立足地方经济探索出来的联合培养模式,为河南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建议我省结合实际推动河南职业院校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走出一条职业教育全面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培养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三农”人才,为推动我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以职业教育撬动工匠精神,推动高职院校主动服务传统产业提质、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让其成为河南高等教育体系的“香饽饽”。

省政协委员周保平建议,以“十四五”院校设置为契机,建好一批公办职业本科学校,打造河南职教品牌,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推动制度创新,出台职教集团建设相应配套政策、明确实施举措,支持职教集团发挥实体化办学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激发职业院校活力;鼓励引导行业龙头企业与高职院校联合打造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切实打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形成产教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职业教育发展新生态。

省政府工作报告在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中提出,要促进教育优先发展,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优化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会认为,做强职业教育,新增专科层次职业学校应向配置薄弱的地区布局,建议鼓励行业、企业参与办学,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符合条件、专业设置合理的技师学院,可在纳入规划后,按照标准和程序设置为高等职业学校,体现行业以及职业教育特色;加快实施职教高考,从根本上疏通中职与高职衔接,解决中职生上本科难的问题。

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竞昳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