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拼出“加速度” 点燃“新引擎”
让农村“沉睡的资产”活起来
致敬“最美志愿者”
黄河岸边的美丽司村
数智布下“天网” “毒株”无所遁形
踏实种地保丰收
党建引领优服务 专属网格助发展
文艺“轻骑兵” 送剧走基层
掀起文明创建新高潮 打赢文明城市攻坚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集体当“保姆” 村民当“园丁”
踏实种地保丰收

本报记者 张立

“一定要浇透,湿层皮儿不管用。”刘三海站在满是泥土的高筒胶鞋里,用脚尖敏捷地踩入麦田,半个胶鞋没入泥泞。“这才算浇透。”说话间,他已关上水阀,抱起小腿粗的水管,走向下一片麦田……

菜王村地处新郑市观音寺镇西南部,全村3600人、3050亩耕地,下辖7个村民组,是典型的农业村,发展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围绕农业和土地。村庄采用土地托管,村民将土地交给村集体“保姆”种植,共同获益。

对于刘三海一样的种地“老把式”,照顾土地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他浇水的麦田,就是村集体托管的土地,有了集体这个“保姆”,他又亲自当“园丁”,心里更踏实。“3月浇足返青水,除草去虫保丰收。”刘三海说,“不误农时,是农家祖训,农田托管,是村庄新政,都是为了粮食丰收。”

“村庄老龄化、空心化加剧,青壮年村民外出务工,种田积极性不高,导致耕地种植质量下降,甚至个别地块撂荒。”菜王村支书刘红伟在村里工作多年,他说,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把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种植经营,发挥规模优势。

去年是村集体托管土地的第一年。“参与村民共计1750亩土地,集中连片种植,田间道路荒坡得以利用,增加农田150亩。”刘红伟说。根据托管协议,村集体承诺每亩“保本”付给农户年费800元,800元以上的收入,除去种子灌溉农药化肥收割等费用后,由村集体、村民组、村民按照3∶3∶4的比例分配,去年收入已全部发给村民,平均每亩1200多元。

刘三海把自家的7亩地交给村集体,他所在的村民组首批托管土地380亩。“2000亩土地,统一采购种子化肥,组织收割,零售变批发,费用比个体农户更节省。”刘红伟说,这个“保姆”并不好当。为让大伙儿满意,村民组选派代表参与农资购买和田间管理,合作社根据劳动量按天发工资,计入经营支出,并向村民公开账目。

规模化种植,产生大量秸秆。村庄成立冉农实业有限公司,发展肉驴繁育养殖产业,目前存栏50多头。秸秆当饲料,变废为宝,去年仅肉驴养殖一项就增加集体收入26万元。

村西头,一大片菠菜地正在收割。“这是榨汁专用菠菜,由一家食品厂商订购。”刘红伟说,根据第一年经验情况,“保姆”并不急于扩大托管土地规模,而是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益和质量。这片田地靠近水源,适合种植蔬菜,村集体计划采取订单方式,种植花生蔬菜和葛根。

“菜王模式”不同于土地流转。新郑市农业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土地流转是农民把土地交给企业经营,种啥收啥不管不问,不能发挥农民与村集体的主动性,可能产生耕地利用率下降等问题,村集体当“保姆”,村民代表当“园丁”,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无论啥办法,只要是为了确保粮食稳产、农民增收、乡村振兴,都值得探索与尝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