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郑风 上一版3
春日散策
女子火线桥
高原春绿(国画) 马国强
常香玉是个“瞌睡虫”
《燕食记》:传统世情小说的当代探索
专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春日散策

♣ 韩红军

墨兰终吐芳

养了两年的墨兰,终不见开花。悻惘之余,曾做《墨兰,看叶胜看花》小文。古时逢春旱,祷告上苍求雨有“祈雨文”,拙文故且视为“祈花文”。

屈原曾植“滋兰九畹,树蕙百亩”,将一腔热血寄付于兰蕙,以“幽而有芳”的兰花自喻,被后人封为兰花“花神”。可能是一番诚意感动了屈大夫,正月下旬兰根抽葶。不日,葶高竟逾尺。又五六日,花葶自下而上、自大而小,生出一十二只花苞。一派昂昂然、欣欣然之象……

细看,花柄末端都挂着一滴晶莹的浆液,似蜜似酒。上网检索,方知其名为“兰露”。一度怀疑,这略显黏稠的分泌物也会散发幽香。兰露点点,亦为赏兰一趣。

上周,花苞大放。东坡先生诗曰:“幽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盛开后的兰花,果然娉婷婀娜、俏若美人,淡香清雅。

五个呈深紫色的花瓣,分成两层。第一层三瓣,第二层两瓣,第二层的两瓣紧紧环握着花蕊。花下又生出一片白紫相间、星点斑斓的舌瓣,与鹅黄色花蕊连于一处,微向外卷。

娇俏可人的兰花,远看像一只只轻飞的蜻蜓,像一只只纷飞的彩蝶,更像一只只美女舞蹈的小手,翘起了兰花玉指……

看叶又赏花,两美已全。

草木生活

春风渐暖,百卉渐放。窗下的迎春花,枝条纷披,花朵金英翠萼,开出一片的黄灿明艳。

多闻草木少识人,常守自性清净心。周日无事,宅家阅读汪曾祺先生的《草木春秋》。读懂了草木,自然也就读懂了生活、读懂了自我。汪曾祺先生因为读懂了草木,所以“我没有那么多失落感、孤独感、荒谬感、绝望感……”。

在盎然的春意中,我也希望跟随着这一行行绿莹莹的文字,感受烟火人间的时序轮回、春秋更替,感受草木峥嵘的蓬勃力量、昂然精神。

“懂”草木,“乐”生活!

绿满窗前草不除

宋人翁森有《四时读书乐》组诗,那日偶然在书本中又读到其中的一首:“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春光无限好,正是读书时。诗句勉励学子珍惜春光,勤奋读书,精进学问,志趣高雅。尤其“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最是耐读,传读甚广。借《近思录》所载周敦颐与程颢两位理学大儒对句的典故,巧妙回答了读书的快乐是什么样的。

宋明的理学先生们讲求“浑然与物同体”,喜观“万物之生意”,于是世间草木便也“种种有情,种种可爱”。窗前的茀茀青草,天地化生,草尖上的蓬勃生机,也一如胸中的勃然生气。

春日读书乐无穷,我们读的是满眼的文字,更是满心的绿意。随着书页的翻动,不觉间已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如花在野

繁花理应属于旷野。花草在野外,才能尽情展现它们的美。它们更需要广袤的土地、更需要浩荡的风。

无论多么艳丽的花朵,插在水中、摆在室内,只能短暂存延生命。这也是我从内心不喜欢“插花”的原因。不可否认,插花是一门雅致的艺术,在花与器平衡、花与人和谐中追求“如花在野”。

爱花,就应该让花安然地、恬然地生长在旷野,不要无端地去打扰它们。但我总是以为,以“爱”为名,将花朵从母体上粗暴地割摘下来,便是一种不可接受的残忍,缺少对生命应有的尊重和珍惜。

花不能言,被摆在室内,供一人一时之赏,不以称之为爱花,也非花之“愿”。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